• 寻味东西 扶霞美食随笔集
  • 寻味东西 扶霞美食随笔集
  • 寻味东西 扶霞美食随笔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味东西 扶霞美食随笔集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5.44 5.3折 48 全新

库存29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扶霞·邓洛普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9566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4页

字数108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532789566

上书时间2024-06-12

日知文化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有名美食作家,成长在英国牛津,曾在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后来在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专业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扶霞研究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逾二十年,著有《鱼翅与花椒》《川菜》等多部作品,也于《金融时报》《纽约客》《美食杂志》《四川烹饪》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她的美食著作曾荣获多项大奖,其中包括四次有“饮食世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The James Beard Awards)。《鱼翅与花椒》简体中文版推出至今,已畅销十余万册,斩获多个奖项。
内容简介: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扶霞的文字肯定是你的菜。如果你一日三餐味同嚼蜡,我觉得这本书不读也罢。——《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作序我希望自己的英文作品能够促使西方读者摈弃偏见,重新思考对中餐的态度;也希望它们被何雨珈翻译成中文后,能让中国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对所谓“西餐”的成见。——扶霞在这部美食随笔中,扶霞通过“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和关于美食的精彩趣事。
摘要:
        四川大厨在美国
    (发表于《美食杂志》,2005年8月刊)
    寒冷的秋夜,我们坐在露台上,沐浴在从窗户那边溢出的暖光之中。用“兴奋”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都是轻描淡写了。我之所以怀着如此强烈的期待,一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法国洗衣房”,这家餐厅位于加州的杨特维尔(Yountville),是大厨托马斯·凯勒(Thomas Keller)的高级料理殿堂,我迫不及待地想品鉴看看它是否不负盛名。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我今晚的“餐友”是三位杰出的大厨,他们来自四川,那是中国美食的集大成之地。肖见明,四川省会成都“飘香老牌川菜馆”总厨,曾为中外国家元首掌勺。喻波,经营着有名的“喻家厨房”,他对四川美食传统进行了大胆的传承改进,也因此闻名。兰桂均,堪称“面条宗师”,拥有一家“乡厨子酒楼”。这三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西方国家,从前也没有真正接触过中国概念里的“西餐”,所以,我除了自己对这顿饭抱有期待之外,也很想看看他们的反应。
    在驱车经过29号高速前往餐厅的路上,我想给客人们做点“餐前心理准备”,就随口一说:“你们很幸运哦,因为我们要去全世界最棒的餐厅之一。”
    “全世界?”兰桂均表示质疑,“谁封的?”
    这个疑问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做出了清晰的预示。
    就我个人而言,这顿饭是超出预期的——餐厅装修低调奢华,服务礼貌亲切,当然还有我为在座的大家点的“主厨亲点”菜单,一共十四道菜。像“牡蛎珍珠”这样的特点佳肴和我想象的一样精彩。油煎红鲷鱼片,搭配酸甜橙和“融化”菊苣,堪称琴瑟和鸣,实乃天作之合。这一盘盘食物中真真蕴含着诗意:崇高享受,引人入胜。
    然而,在我自己渐入佳境地享受着这顿叫人接近心满意足的晚餐时,却不得不注意到“餐友”们与我的体验感受大相径庭。三人中最有冒险精神的喻波,下定决心要尽情品味每一口,并仔细研究这顿饭的排布和构成。他全神贯注,神情庄重。但另外两位只是在强撑。我崩溃而清晰地意识到,对他们每一位来说,这都是一次千困万难、十分陌生又极具挑战的经历。
    我们开始用中文谈论这顿饭。他们解释说,第一道菜中“萨芭雍”(Sabayon)的那种奶油感不太对他们的胃口。还有叫人惊讶的一点:即便重味重盐的腌制菜在中餐里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还是受不了搭配龙虾的腌渍尼斯橄榄,觉得味道太浓烈。“吃着像中药一样”,三人意见一致。
    我在这一餐品尝到了美食生涯中最完美的羊肉,但他们三人却觉得太生,生得令人震惊。(“太不安全了,”肖见明碰也不碰,“非常不健康。”)一系列美味的甜点在他们看来有点“无事包金”,毕竟在他们的饮食文化中,甜食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奇怪的是,他们专享吃得津津有味的一道菜,是椰子雪芭。)巨大的白色餐盘上只放了一人份的少量食物,这样的摆盘方式也叫他们困惑不已。这顿饭采用了“俄式上菜法”,时间较长,也让他们觉得太过难挨,仿佛永无止境。    这顿饭让我颇感震撼的是,在某种抽象的层面上,托马斯·凯勒的菜竟与最精致的中餐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比如上等的食材原料,包含其中的
...
目录:


随笔文章首次发表刊物及日期一览表

第一部分 吃东吃西

四川大厨在美国

中餐英渐

译得真“菜”

鸭舌吃法指南

功夫鸡:一鸡九吃

伦敦唐人街

中餐点菜,是门儿艺术

在中国吃奶酪

中式餐配酒

中国慢餐

第二部分 奇菜异味

“试勺”晚宴

绍兴臭霉,又臭又美

“鞭”辟入里

“狗”且偷生

“生”而美味

第三部分 心胃相通

独品生蚝

食色性也

热情如火

杂食动物养育指南

第四部分:食之史

左宗棠鸡奇谈

古味古香

当代台湾菜风云

敢问酱油从何来

宫保鸡丁的故事

寻味朝鲜

译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