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人间草木》
  • 汪曾祺《人间草木》
  • 汪曾祺《人间草木》
  • 汪曾祺《人间草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汪曾祺《人间草木》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7.44 3.5折 49.8 全新

库存31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读者出版社

ISBN9787552706529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2页

字数110千字

定价49.8元

货号SC:9787552706529

上书时间2024-06-12

日知文化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的文字调和了时代的不羁与刚性,余味温雅、甜熟而平稳。书卷气浓而不酸腐,独立味重而不闭塞,是心性之挥洒,亦是对自我的无上坦诚,体现了知识分子与潮流并行的浪漫主义生存哲学。
主编推荐:
1、《人间有戏》分为“我的‘解放’”“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京剧伶人 粉墨人生”“浅处见才”“动人不在高声”五个章节,精选汪曾祺40篇与戏曲相关的代表作,是作者做编剧二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此间有真趣,格调与新意都尤胜想象。

3、沈从文、莫言、贾平凹、苏童、毕飞宇、金庸等名家鼎力推崇

4、汪朗先生特授权插入汪曾祺书法绘画,更加全面展现汪曾祺其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生活中的品位。

5、封面设计隽美静素,裸书脊锁线装帧展合自如
精选插画体现内敛温雅的文人气质
特种水纹纸突显腰封的旧报纸设计
用朗朗可读的文字为古朴设计增添了一份繁美

6、书签仿活字印刷工艺,有从中式古韵中融萃出的风雅
在感怀汪曾祺那业已灭绝的文人士大夫气息时,
摘选了李白、苏轼、姜夔等人的名句
追寻岁月如水东逝中一份难能可贵的静谧与拙朴。
书签一套共8张,每本随机赠送1张书签,为降低重复率,《人间草木》与《人间滋味》只赠送四字书签;《人间有戏》与《人间自在》只赠送五字书签。

7、购买四本套装额外赠送汪曾祺大幅高清字画,
构图洗练,设色研美,文人气息浓郁。
宣纸印刷,可装裱,可观赏。
内容简介:
《人间草木》分为“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五个章节,精选汪曾祺近40篇代表作,呈现作者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精华。作者以甜熟平稳的笔触,写花鸟虫鱼、四方游记、读书趣闻、烟云往事,无不开阖有度、雍容徐缓。这些自然惬意的给予、随遇而安的心意,让难熬的时节被标记上安逸愉悦的脚注,也将平庸的日常活动升华为充满生之乐趣的体验,在平和从容中多了些天真的意趣和俗世的温暖气息。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此间有真趣,格调与新意都尤胜想象。
摘要:
        生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蚝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还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渺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作“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作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优选不要停留太久,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拍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P2-5
目录:
一 我的“解放”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002
两栖杂述010
听遛鸟人谈戏019
我的“解放”024
《去年属马》题记035
二 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且说过于执040
苏三监狱047
再谈苏三049
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051
建文帝的下落
——滇游新记054
杨慎在保山057
关于《沙家浜》061
太监念京白069
打渔杀家072
《一捧雪》前言075
叹皇陵076
三 京剧伶人 粉墨人生
名优之死
——纪念裘盛戎078
裘盛戎二三事082
难能最是得从容
——《裘盛戎影集》前言087
马·谭·张·裘·赵
——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092
谭富英佚事107
艺术和人品
——《方荣翔传》代序110
名优逸事115
关于于会泳121
晚翠园曲会125
退役老兵不“退役”135
四 浅处见才
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140
戏曲和小说杂谈145
京剧格律的解放156
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159
用韵文想166
浅处见才
——谈写唱词170
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
——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183
五 动人不在高声
动人不在高声190
读剧小札192
京剧杞言
——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197
笔下处处有人
——谈《四进士》204
川剧222
戏台天地
——为《戏联选》而写225
《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23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