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研究
  • 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研究
  • 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研究

6.32 1.3折 48 七五品

库存14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154

上书时间2024-05-13

仁云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有锯口瑕疵均有不同品相如实物随机发货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熊焰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3439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3页
  • 字数 211千字
【内容简介】
  《于鬯四传训诂研究》对于鬯《春秋》四传《校书》的训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解释字词、分析句读、探讨语法、说明修辞、发凡起例、考订典制、补明史实、校勘文本共八个方面考察了于氏的训诂内容;分析了于氏“利用对文,推求词义”、“根据异文,比照诂义”、“联系字音,因声求义”、“扣紧原文,语境求义”、“遍检典籍,集例见义”等训诂方法。《于鬯四传训诂研究》还通过实例分析,展现了于氏训诂成果对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后世对于氏成果的利用情况。余论则对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相关内容之句读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作将来于鬯著作进一步整理之参考。
【作者简介】
  熊焰,女,湖南益阳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在高校从事古汉语教学和研究二十余年。先后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辞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参编教材及学术著作多部。主持省级以上项目多项。
【目录】
绪论

一、于鬯与《香草校书》介绍

二、《春秋》四传与于氏校

二、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第一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内容考察

第一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之主要内容

一、解释字词

二、分析句读

三、探讨语法

四、说明修辞

五、发凡起例

六、考订典制

七、补明史实

八、校勘文本

第二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所用之术语

一、揭示虚词的术语

二、校勘文本的术语

三、标明句读的术语

四、说明字音的术语

五、标识声训的术语

六、表明意向的术语

第二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方法分析

第一节利用对文,推求词义

第二节根据异文,比照诂义

第三节联系字音,因声求义

第四节扣紧原文,语境求义

第五节遍检典籍,集例见义

第六节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第三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特色概述

第一节读书精审,察幽入微,常能发人之所未发

第二节重视前贤时说,是是非非,当仁不让于师

第三节较多关注考明史实与解释词的所指义

一、训诂关注点重在考明史实

一、释词重视解释词的所指义

第四节熟悉名物典章制度,重视其于训诂中之作用

第五节同条之中,往往正误同存,瑕瑜并见

第六节好立新说,往往求之过深,反为穿凿

第四章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利用浅说

第一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在辞书编纂中的利用

一、已为辞书采用之成果

二、可补辞书不足之成果

第二节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在古籍整理中的利用

一、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对旧注之补正

一、于鬯《春秋》四传《校书》训诂成果在后世之利用

余论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中《春秋》四传《校书》句读及字词指误

一、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中《春秋》四传《校书》句读指误

一、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中《春秋》四传《校书》字词指误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于鬯著述一览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锯口瑕疵均有不同品相如实物随机发货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