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6.63 4.8折 ¥ 35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宁本涛著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2880918
出版时间2024-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7547208
上书时间2024-12-27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实践历程/1
一、模仿期一一学习苏联模式121
二、探索期一一探索自身道路/2
三、迷失期一绝对去西方化13
一一开辟中国模式,形成中国特色14
一初步建立新时代素养导向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15
第二章新时代高质量劳动教育的要求及现状/7
一、新时代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18
二、新时代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学科定位/10
三、新时代高质量劳动教育的价值追问/12
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一基于六省(市)的数据分析/14
第三章五育融合的提出及具身型劳动教育范式的意涵123
一、五育融合提出的历史逻辑124
二、五育融合生成的人本哲学逻辑126
三、离身劳动教育的几个认识误区/30
四、五育融合式具身型劳动教育如何有效落地133
第四章重塑新时代具身型劳动教育范式的几个关键问题143
一、处理好具身型劳动教育内生与外生、内化与外化关系144
二、处理好具身刑劳动教育的本源性与经济性、教育性价值的
协同关系145
三、处理好具身刑劳动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他塑与内塑的
关系146
四、处理好具身型劳动教育中“劳身”和“劳心”的关系148
五、内卷化视域下农村学生也需加强具身型劳动教育152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156
一、“新”在鲜明的理念157
二、“新”在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聚焦培养 157
三、“新”在因地制宜的多元教学内容和指导158
四、“新”在儿童成长立场的具身型劳有课程真评价体系159
第六章走出大学生具身型劳动教育的“两难”困境/64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两难”困境的后果165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两难”困境的原因分析166
三、新时代大学生具身型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168
第七章师范生劳动素养测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72
一、问题的提出173
二、文献回顾173
三、研究设计与过程174
四、结论与对策/81
附录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小学“乐享耕读”具身型劳动课程体系
开发/86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实践历程
中国古代倡导"耕读传家”,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六艺之中的“射”“御”与劳动相互促进,儒家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文武兼备等精神也与劳动精神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国家教育方针。我国劳动教育实践经历了七十余年的实施、锤炼与积淀,经历了模仿期、探索期、迷失期、推进期和深化期等五个重要阶段。
一、模仿期一学习苏联模式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加之缺乏社会主义办学经验,除总结已有的优秀教育经验外,向当时已有近30年建国经验的苏联学习势在必行。1949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提出“教学与实际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1954年4月.关于全国俄文教学工作的指示)提出“加强俄文教学工作,培养和提高俄文干部”,对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知识和经验以及推动我国建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自1953年开始,普通中小学根据"整顿巩周,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参照苏联经验,改进了中小学教育。可见,该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主要表现在学习苏联各级学校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成功经验o
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在于因学习苏联经验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当时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在于,在指导思想上片面强调学习苏联模式,这阻碍了对其他国家先进教育经验的吸收;忽视英语的学习造成了诸多弊端;学习苏联的重理轻文引起了后来教育上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机械照搬外来经验而没有考虑国内的师资水平、地区特点、学生实际需求等问题,使教育工作脱离实践、智育至上、脱离劳动。
二、探索期一探索自身道路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人学人数激增,中小学升学与就业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1954年,全国约209万名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学,约占小学毕业牛的63%.约23万名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约占初中生的60%。这此毕业生需要北人社会,参加劳动生产。但是当时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者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毕业生不愿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针对知……
本书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图书,理论性较强,作者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从借鉴国外到摸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分析了我国劳动教育现状,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求新”的五育融合理念;作者还对劳育课标进行解读,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进行分析和献策,对职前教师(师范生)的劳动素养进行了调查分析;作者为落实五育融合理念进行了大量实践,附录部分是其中一个实践案例,展示了五育融合理念的实践路径和实践成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