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研究:第一辑:Vol.1978752282379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非遗研究:第一辑:Vol.1978752282379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3.5 6.5折 9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丙中,张明远,色音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23799

出版时间2023-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3880948

上书时间2024-12-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简称非遗中心)经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批准,于2019年10月成立,同年12月举行揭牌仪式,2021年4月落成1400平方米的非遗传习坊。非遗中心秉承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优良传统和学科优势,立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需求,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配合北京师范大学“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以北京、珠海两校区民俗学、民间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力量为基础,大力引进海内外相关学科高端人才和青年才俊,并积极开展博士后合作研究,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初步形成愿景一致、多学科交叉、老中青搭配的人才梯队,以适应文化遗产整体研究的需要。我国非遗事业历经20多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非遗中心在2021年底举办了非遗保护20年检视与展望高端学术论坛。展望未来,非遗中心注重从文化遗产整体的视角重新审视非遗,将单项非遗回归到区域文化系统中进行研究,关心日益高涨的非遗应用与创新、非遗教育与普及的社会需求,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寻求科学可行的方案,以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学界及各界有识之士与我们一道为非遗事业尽心尽力,共创未来。

目录
·人物访谈与学术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本体性解读——刘魁立先生访谈录  刘魁立  马强·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问题  王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都市内源性发展策略——以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  张继焦  孙晓晨语言、物理、艺术生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三个特殊视角  牛乐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  汪欣·非遗调研报告及民族志研究·非遗·流动博物馆·时尚——以“光”展为考察中心  向丽非遗与治疗  巴胜超 等南宋官窑非遗研究  叶国珍  叶佳星·非遗保护专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河哈尼梯田耕作  徐义强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  卫才华  叶蕾蒙古族安代舞研究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河尔伦·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马尾胡琴与新时代的共鸣——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布林先生访谈  张劲盛  戈琳娜征稿启事

内容摘要
《非遗研究》(Studi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刊倡导从文化遗产整体的角度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着意区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研究,亦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性探索,多学科、多角度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着力于推进我国乃至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事业。每期延揽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稿件,就相关重要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前沿问题展开研讨,希冀引发学界共鸣,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学理支撑和决策依据,为非遗传承人、其他非遗保护和传承主体的保护传承实践提供参考。此外,本刊还大力发掘、扶植青年新秀,为其学术成果专设发表版块,为非遗研究相关领域培育后备力量。本刊设有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非遗研究的学术史、非遗调研报告及民族志研究、非遗保护专题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专题研究、人物访谈与学术对话、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世界非遗之窗、非遗保护简讯、非遗研究书评等栏目。

精彩内容
《非遗研究》(Studi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刊倡导从文化遗产整体的角度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着意区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研究,亦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性探索,多学科、多角度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着力于推进我国乃至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事业。每期延揽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稿件,就相关重要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前沿问题展开研讨,希冀引发学界共鸣,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学理支撑和决策依据,为非遗传承人、其他非遗保护和传承主体的保护传承实践提供参考。此外,本刊还大力发掘、扶植青年新秀,为其学术成果专设发表版块,为非遗研究相关领域培育后备力量。本刊设有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非遗研究的学术史、非遗调研报告及民族志研究、非遗保护专题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专题研究、人物访谈与学术对话、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世界非遗之窗、非遗保护简讯、非遗研究书评等栏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