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文艺思想史(精)/大象学术书坊978757111069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家文艺思想史(精)/大象学术书坊978757111069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3.46 6.0折 138 全新

库存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毅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10697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1214021

上书时间2024-12-2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礼乐文明与原始儒家的文艺观
  第一节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一、宗周的礼文化
    二、礼乐相须为用
    三、乐舞与《诗》乐
  第二节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一、不学诗,无以言
    二、不知礼,无以立
    三、依于仁,游于艺
  第三节  “充实”之美与“中和之纪”
    一、充实之谓美
    二、养气与明志
    三、礼乐与“中和之纪”
  第四节  孔门的文艺修养
    一、君子比德
    二、修辞立其诚
    三、温柔敦厚的诗教
第二章  经学的思维模式及善美观念
  第一节  阴阳五行与天地之美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二、阴阳与四时五行之气
    三、生气流行的天地之美
  第二节  《春秋》笔法与《诗》无达诂
    一、《春秋》笔法与微言
    二、《春秋》笔削之大义
    三、《春秋》无达辞与《诗》无达诂
  第三节  以“美刺”为核心的《诗》学
    一、“诗言志”与美刺
    二、美刺与比兴
    三、美刺与风雅正变
  第四节  从以丽为美到“真美”
    一、辞人之赋丽以淫
    二、诗人之赋丽以则
    三、尚智求实的“真美”主张
第三章  儒学复兴与“文以明道”
  第一节  “道统”和“文统”
    一、王道归于师道的内圣之学
    二、文道合一的新方式
  第二节  “气盛言宜”与“不平则鸣”
    一、以学养变化气质
    二、从“气盛”到“言宜”
    三、情与气偕的“不平则鸣”
  第三节  凡为文以神志为主
    一、明道与言志并重
    二、为文可畅达神明
  第四节  “辞达”的三种方式
    一、事信言文
    二、蓄道德而能文章
    三、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第四章  新儒家的心性论及文艺思想
  第一节  心体与性体
    一、心之动静与寂感
    二、理不容情和性即理
  第二节  关于“作文害道”
    一、志于道与玩物丧志
    二、文道的合一与分离
  第三节  万物静观皆自得
    一、宇宙人生的诗意观照
    二、心学与诗学的融通
  第四节  新儒家的“游艺”之学
    一、寓格物于“游艺”
    二、“游艺”以“致知”
    三、无乖情戾气的好心情
  第五节  良知与童心、性灵
    一、静中养出端倪
    二、“良知”的真实与虚灵
    三、真实自然的童心
    四、虚灵不昧的性灵
第五章  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与文艺思想
  第一节  东西文化要义
    一、两种文明的冲突
    二、从生活样法看东西文化
    三、孔教伦理与人生哲学
  第二节  科学主义与人生艺术
    一、科学万能之梦
    二、生命和谐的人生艺术
    三、人生观与精神生活
  第三节  人生哲学和艺术理论
    一、哲学真际与艺术本然
    二、人生觉解及其“境界”
    三、“负的方法”与诗的言说
  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与中国文学艺术
    一、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精神
    二、中国文学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现代新儒家的生命哲学与文艺美学
  第一节  叩问生命
    一、直面人生苦乐
    二、证悟生命本体
    三、转识成智何以可能
  第二节  中国人的生命隋调与美感
    一、对照三种生命情调
    二、生生之德与艺术理想
    三、诗哲的美感
  第三节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一、生命存在之真美善
    二、心灵境界与文艺世界
  第四节  智的直觉与中国文艺精神
    一、智的直觉与中国心文化
    二、为人生而艺术的人文精神
    三、虚、静、明的纯艺术精神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内容
该书稿是首部有关“儒家文艺思想”的通史著作, 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纵贯古今, 横通中西, 对从原始儒家到现代新儒家的文艺思想作全面的梳理, 把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思想文化当作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活的传统。 揭示面对异质文化的挑战时,儒家文艺思想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创造性转化过程。
  2、以中国思想文化的三次大融合为语境, 对儒家文艺思想的主要命题、重要范畴和文艺批评术语作深入的理论阐释。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先秦至两汉的中华本土民族文化融合;第二次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中外文化大融合, 并导致了新儒家宋明理学的产生; 第三次是西方近现代文化传入中国后形成的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在三次文化大融合中,儒家文艺思想也从以礼乐诗教为主的各种命题,演变为以文道、理气、心性、体用等范畴为核心的文论和诗论,再进一步则形成会通中西文化的文艺观和生命美学, 体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3、 在具体论述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做到了整体把握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文艺思想研究与文艺创作实际相结合。如第二章对董仲舒阴阳五行思想在其经学和文学批评中的体现,第四章对朱熹“格物游艺”之学在其书画创作中的表现,都有十分细致的论述。第六章第一节对现代新儒家生命哲学与佛教唯识学关系的分析,不仅文献资料翔实,而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4、 尊重经典,放眼未来, 以现代人的眼光激活传统, 侧重从心性文化和生命精神来揭示儒家文艺思想的创新型发展。对于现代新儒家立足中国传统的心性文化, 消化吸收西方近现代思想所建构的生命哲学和文艺美学, 本书作者不惜花费甚多的笔墨加以详解,无疑有着极为现实的中华思想文化复兴的思考。 彰显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和美感,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生机所在,也是实现文艺思想研究由西方话语中心到东西方平等对话转变的关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