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的迷宫978750606350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9.64
6.0折
¥
4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张炜,朱又可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ISBN9787506063500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8029718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张炜文集》等单行本二百余部。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多种奖项。
新作《你在高原》(10部)多次获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鄂尔多斯大奖、华语传媒大奖、中国出版集团特等奖。
朱又可,《南方周末》记者。1986年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做大学教师和新闻记者20年。出版有《朱又可新闻作品精选》、《主观新闻》(主编)、《访谈录(上、下)》、《一个人和新疆——周涛口述自传》(与周涛合著)、《行者的迷宫——一次漫长的采访》(与张炜合著)、《别扭的声音》等。
目录
前言
004 第一章:开始,从虚构到幻想
2011 年4 月12 日上午 第一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对《古船》的批评和道歉
一度文学会议都不能参加了,评奖当然更不可能
《九月寓言》“把我们的农村写得一团漆黑”
20 世纪80 年代文学的冲劲和局限,深厚的腐殖质有利于成长大树
一直在“跑”
《你在高原》的删节,渴望保留不修边幅的气质
为什么要写得很长
“消失的分号”,走廊又连着许多房间的结构
重复是一种强调,小说的繁复美
自学中医
046 第二章:家族和童年趣事
2011 年4 月12 日下午 第二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家族往事 046
20 世纪80 年代济南青年的辩论和出走 049
梦想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 057
推敲山河 062
068 第三章:土地和人性的深渊
2011 年4 月13 日上午 第三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入世”对文学造成的伤害,作品无愧于时代还是时代无愧于作品
为那个遥远的高处的“我”而写作
杰出的作品不需要“实践”的检验,作家为永恒的真理写作
从斗争时代到竞争时代:中国独特的家庭样本
人性的黑暗深渊里产生各种各样的体制
革命者的变质
102 第四章:革命,承诺和飞蛾扑火
2011 年4 月14 日上午 第四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双重影响
革命叙事退潮后的再叙事
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集体忧郁症
第三世界的自卑和模仿带来的痛苦
革命潮流中的两大阵营,有承诺和没有承诺的人
126 第五章:行走,一些人和一些事
2011 年4 月14 日下午 第五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徐福东渡——焚书坑儒时期知识分子流亡考
游走中遇到的人和事
《聊斋志异》的故事或是真实发生的
164 第六章:富翁的迷宫,熏风和世外桃源
2011 年4 月15 日上午 第六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企业家的故事:超级富翁的个人迷宫
手上沾着他人鲜血的“泰斗”
知识分子被他们弄成最下贱的职业了
在物质主义的熏风下变得酥软的文化耆老
自我苛责是知识分子最了不起的素质
葡萄园不是世外桃源,辛劳的生计
创立万松浦书院
202 第七章:漫长黑夜孕育出的一部文学年鉴
2011 年4 月15 日下午 第七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知识空前没有力量
孔子在当年是思想最解放、觉悟最高的人
周游世界:再也不能做一个利益的动物了
绕开垃圾的办法就是回到经典
频繁转型是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低级招数
书的厚度只有时间才能给予
心情不是色彩,而是艺术的深度
238 第八章:我就像那只寻找老窝的獾
2011 年4 月16 日上午 第八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多元的意识形态形成合力,有深度的小说应该听到这种嘈杂声
娱乐化时代的斗争:表达善恶交织,是要破掉生活中的虚拟性
不能保持一毫米理想的市长,善良背后藏着冷酷的老干部
消失的故园和午夜来獾
按照市场的框子去衡定雅文学的价值会导演悲剧
全盘西化和全盘本土化都是简单化
266 第九章:在阅读感受中产生一种酽实的钢蓝色
2011 年4 月17 日下午 第九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心中无神:宗教与文学;
《你在高原》的创作论:语言,人物,情节,主题,世界观
重复是为了强化
与中外文学史上另一些文本的区别
诗歌和小说的关系
小说中的诗性和神性
396 第十章:只有时间才能给予的那种神秘力量
2011 年4 月18 日上午 第十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文学不需要迎合、取悦任何一部分人
“幸福”是商业主义时代利润最高的麻醉剂
文学批评为什么消失,批评家趋利避害
20 年漫游中的危险与奇遇
屋子大了不忍拆
造了两台机器
齐文化、鲁文化、秦文化
文化与制度,100 年来那锅千年文化老汤仍然没换
330 第十一章:这根弦,这根老弦仍然在弹拨
2011 年5 月9 日下午 第十一次访谈 (广州白云湖畔酒店)
虚构越大,求实的力量就要投放得越强
韩复榘不是一副蠢样子,气质甚至有点斯文
抱犊崮土匪事件
关于禁止哄抢寡妇的通令
“文革”不是突兀发生的
一个20 世纪50 年代人的沉沦故事
游走的4 个阶段
挂职时期:游走中的小故事
战斗英雄是傻子
360 后记
362 张炜文学创作活动年表
内容摘要
不能保持一毫米理想的市长,善良背后藏着冷酷的老干部
朱又可:书中写了一些官员,比如说市长和造酒的企业家,还有参与编《徐福
词典》的那个秘书长、霍闻海这样的官员。
张炜:官员和企业家一样——书里写有大量的企业家,他们是形
形色色的。有的甚至有点知识分子书生气,有的却是很恶的人。
《鹿眼》里面写到了一个市长,他发现要坚持“一毫米的理想”
都那样困难,总是想方设法逃避。他既不甘于这种现实的生存,
同时又难以表现出更大的勇气。他不愿做一些违心的事情,失去
学生时期曾经有过的抱负,觉得十分不幸,非常痛苦。那个市长
是相当真实和复杂的,生活中可以遇到很多类似的从政者,他们
有抱负、更有痛苦,也有知难而进的勇气,但是等待他们的往往
是更多的坎坷,最后只好随波逐流,好像既无大善也无大恶。这
种人不占少数,像书中写的一些官员,在那种社会形态下,他们
在整个道德和文化水准下面生活得非常适应,与大家打成一片。
一个人如果在很野蛮的地方为官,非常文雅地戴着眼镜结着领带,
文质彬彬,见人微笑,肯定干不长。不野蛮也要装得野蛮。
这就像一辆车一样要“叫开路”,喇叭要粗壮,在非常拥挤没有
秩序的路上行驶,大家根本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相互礼让,司机
就得不停地大按高音喇叭。这就像一个人,要让那张粗糙的野蛮
的嘴不停地倾吐。在这样的互相比音高,比嗓子的粗壮,比嚎叫的
力量的时代,不仅是官场,学术场合、文学场合和商业场合都需要。
这样整个社会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质量,越来越粗鄙化、野蛮
化。对我们目前的时代来说,很容易助长这样的倾向。但是这并不
意味着整个的从政者、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既要独立地看,看出一
些差异性、特殊性,又要看出统一的表现。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些大
问题。当我们分析一个群体的时候,有时候会忘记,你分析的对象
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的。
朱又可:霍闻海这样的官员,是属于老一代的革命者?
张炜:一般从他那样的经历走过来的人往往都要进入一种概念化的
生活。在位退位,是这样一个差不多的过程。只有生命力更强大的
人才能脱离这个通常的轨迹,就像霍闻海这个人,他就是超出了那
一种类型的平均数而生存的。乍一看他也像某些老同志,比如说练
点书法,做点诗,写点书等。但是像他发挥得那么淋漓尽致,走得
那么远的人还不多。比如他竟然研究长生,和别人合伙炼丹,生活
中也很有些长者的慈祥。但是他的这种善良后面却藏下了很多冷酷
的东西,比如他把一个非常贫困的山里一家人弄到城里,长期霸占
人家的少女。如果单单把这个事件剥离出来,是非常恶劣和残酷的
情节,但是又不能简单化地看待这个故事,要从细节着眼,而不仅
是看结局。他真的非常疼爱那个少女。人性的复杂在他身上体现得
十分充分。很难说霍闻海就是一个完全的坏人,他尽自己的所能,
在“文革”当中保护了一些人,像谁都不敢保护的死刑犯靳扬,这
样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就是他伸出援手的。他身上既有很多庸俗的
东西,有时又相当可爱甚至大有异趣。他到动物园里面,就特别喜
欢野猪,别人都喜欢熊猫和猴子。他到动物园里却什么也不看,直
接到野猪馆里去看——他觉得行动笨拙、形貌丑陋的那头老野猪是
最好的。他看着它,有时候长达一两个小时不动,只和它默默对视。
他身上确有一些很特殊的东西,有时是很纯朴也很有趣的。而且他
对京剧的迷恋很深,唱得也很好。最有意思的是他作为一个度过
了战争岁月的老同志,修养颇深。最初他一点文化都没有,后来
竟然能够成为一个诗人,还写了很多哲学方面的普及性小册子,
写了书法,出了很多的书。像这样的一个人,一方面我们可以当
成一个怪胎、一个笑话和一个丑闻,另一方面从个人奋斗的历史
上,又觉得他是何等的执著,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相当不容易。他
向往文明,且很专注,在许多领域达到了专业水准。书中并没有
把他定为一般的恶人。不光对他,对所有的这类人物,哪怕他有
一万个坏,有一条好也要表现出来。
朱又可:霍闻海这个角色综合了一些老干部人物身上的东西。
张炜:霍闻海这种人,在生活中来说,好像可以遇到许多差不多
的,但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类翘着兰花指的老干部,专心唱
戏,生活既淫荡又专注,既无义又多情,既残酷又悲悯,看模样
像一个心慈面软的老太太,有时候行事又像一个屠夫。他的地位
决定了对于弱者会像坦克一样碾轧过去。这个老干部,对比起来,
还算是这个阶层中比较不那么坏的一个。
朱又可:你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一个人,也在“文革”中做过好事是吗?
张炜:这些人不可能一味地做坏事,我们有时候很愿意把很多方
面的劣迹和罪过加到他们身上。因为这种人的名声坏了。其实他
们也会做一些好事。做好事有时候是没有理由的,是人心中的道
德律在起作用,心中的这个道德律不只是对好人而言的,是对所
有人而言的。有时候心中的道德律起作用,他就会对一些无辜的
人、有价值的事情伸出援手,甚至是毫不犹豫、不计后果的,表
现得比较勇敢。
精彩内容
这本书缘起于2011年4月11日,南方周末文化板块资深记者朱又可想为张炜10卷本的小说《你在高原》写一篇报道而对张炜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原定进行两三次。结果却耗时近一个月,进行了十一次跨越济南和广州的访谈,形成了近30万字的录音。
本书用唯美诗意的表达,整体性地记录和展现了作家张炜20世纪80年代进行文学创作以来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字里行间充盈着来自大地的思想,从各种角度解构现代主义和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是一部精神与思想高品质复合的文本。具有中国当代史和时代心灵史意义的标本,能让一个喧嚣时代静下来,超越时代精神,带动整个时代向上的进行精神的跨越,把人带回20世纪80年代那个理想主义的时代。文本中还记录了张炜谈写作的部分,从语言、情节、人物等角度道出了其写作的秘密武器,梳理和剥离了坊间的各种写作类型,使人可以对时代写作有一种清晰而本质的了解。
书里记录的是一位对当代文化、社会、文学、写作、思想和时代精神有着深刻体认的作家与一位关怀和同情于当代文化、社会、文学、思想和时代精神的资深媒体人的头脑风暴,有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启智启思,耐人寻味。
媒体评论
文学巨匠张炜与南周名嘴朱又可的头脑风暴,探索社会、文化的深层,是思想与思想、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本书整体体现80年代以来张文学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水准,从各种角度解构现代主义和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是一部精神与思想的复合文本。能让一个喧嚣时代静下来,超越时代精神,带动时代向上的精神跨越。
书里记录的是一位对当代文化、社会、文学、写作、思想和时代精神有着深刻体认的作家与一位关怀和同情于当代文化、社会、文学、思想和时代精神的资深媒体人的头脑风暴,有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启智启思,耐人寻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