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从美感两重性到情本体 978753295862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3.58
4.3折
¥
7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李泽厚著 马群林编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58627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27900922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是李泽厚先生告别美学30年后,*推出的一部美学论著。摘录了李泽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重要美学观点,如美感两重性、美是自由的形式、理性的神秘、美学是*哲学等论述,显现了作者所拥有历史纵深度的哲学美学的轮廓面貌。本书可与著名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俗称“美学三书”)一起,构成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四书”。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年6月出生于湖北武汉,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实践美学”。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等。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跻身于世界伟大文艺理论家行列。
目录
前 记
辑 美是自由的形式
第二辑 美感二重性与四要素集团
第三辑 建立新感性
第四辑 中国传统美学的述说
第五辑 理性的神秘与美育代宗教
第六辑 美学是哲学
附录 李泽厚著作年表编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李泽厚先生告别美学30年后,*推出的一部美学论著。摘录了李泽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重要美学观点,如美感两重性、美是自由的形式、理性的神秘、美学是*哲学等论述,显现了作者所拥有历史纵深度的哲学美学的轮廓面貌。本书可与著名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俗称“美学三书”)一起,构成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四书”。
主编推荐
李泽厚,1930年6月出生于湖北武汉,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实践美学”。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等。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跻身于世界伟大文艺理论家行列。
精彩内容
自《美学四讲》后,我离开美学领域整三十年,对国内外美学情况,知之极少,不便谈论。但大体看来,自分析美学占据统治地位数十年之后,由于与现实生活严重脱离,而这期间与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同步,生态恶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生活景貌和实质突出加重,个体欲求的速增,人际关系的淡薄,暴力、吸毒、漂泊、性泛纵、抑郁、无聊……使得“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生活美学”应运而生,开始旺盛,它们在探讨研究许多具体问题上当有贡献和益处,却未能在哲学上有所突破,例如就没有去回答人生究竟是在有限中求无限,还是浮士德精神的无限追求,是中国传统的“空而有”,还是Heidegger的“畏且烦”。例如我戏称之为姚文元美学(参阅《美学三题议》)却当今流行在西方的“生活美学”,便只是在日常生活的经验描述和现象解释中作出某种概括性的不成为理论的理论,虽然比当年姚文元的水平有天壤之别,但在方法论上却非常类同,并没有超过John Dewey的《艺术即经验》。而《美学四讲》中所提出的社会美、自然美两节倒正是生活美学、环境美学的基础,只有贯彻实践美学狭义实践的基本观点(亦即工具本体[工艺—社会结构]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和动力性),着重由高科技带来今天社会生活的时空、速度、节奏、韵律、关系的改变(如手机、电器、互联网、高铁等等),使美作为自由的形式,美感两重性和四要素集团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发展,来探讨从城市设计到家园意念、从陌生化到现代丑、从乡愁到禅意等等的各种复杂交错,来探索和展示人性的生成和发展,而与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情本体”哲学联结起来。至于以生物本身为立场即完全脱离人类生存延续的所谓生态美学、生命美学以及所谓超越美学等等,当然为实践美学所拒绝。它们都属于“无人美学”。当然,这课题还未被重视和展开。例如,社会美中的“异化”问题,我提过“异化的快乐”,认为“异化”并非全是负面的,Marx当年主要是从被迫劳动的角度提出这一问题,但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不仅异化在社会现实中是必要的,而且在心理层面上也是快乐的,其中有智慧的愉快(对自己直觉、判断、推理的正确),有功利、道德的愉快(事业、功绩、成果、精神的存在),有实现自己潜能的独特性的愉快,其中也就包含有以超脱心境作旁观者的无功利欣赏的审美的愉快。以前说要从“所有”异化中解放出来,是不准确不正确的。许多人都提过老工匠在手工制品中由技而艺的自由享受(快乐),其实,在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甚至为赚钱而赚钱,其过程和成果都可以有此。分工对社会是必须(Marx认为分工将消灭是不可能、不必要和不正确的),异化也如此,凡此种种,也都是作为实践美学的“美学作为哲学”命题所应说明的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