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钱无 金融哲学的启示 978730129840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3.36
5.4折
¥
62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何自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8404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25578285
上书时间2024-10-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金融活动的基础是货币,现代货币是银行体系“无中生有”地创造的,又可以被银行体系“有中生无”地消灭。“钱有钱无”的循环蕴涵着全部金融活动以及以货物为媒介的实体经济的运行。只有从尽可能宽广的视角来研究金融,才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审视这个循环,从而真正认识到货币和作为货币载体的银行对于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我们面对的复杂经济金融现象。
《钱有钱无:金融哲学的启示》运用哲学的方法对金融问题进行了思考,主要目标在于采取哲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视角来分析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评价众说纷纭的金融理论,为当前的正统金融学提供具体包括捍卫、清除和补充三方面内容的“哲学辩护”。适合金融机构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对金融现象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何自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哲学和货币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受聘为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及各类商业银行讲授银行管理和金融风险相关课程。
目录
第1篇 我们都在盲人摸象
第1章金融危机、盲人摸象与金融哲学
第2章我们可以认识什么?
第3章我们可以证明什么?
第4章我们可以追求什么?
第2篇 “无用”的货币和银行
第5章金融科技会颠覆商业银行吗?
第6章“无用”的“直升机货币”
第7章银行货币的“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无”
第8章货币数量论的误导和启示
第3篇 金融的文化基础
第9章金融活动中的文化和制度
第10章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及其金融影响
第11章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的文化根源
第12章银行货币驱动经济增长的“中国方式”
第4篇 大挑战与大希望
第13章 正因为我们都在盲人摸象
内容摘要
金融活动的基础是货币,现代货币是银行体系“无中生有”地创造的,又可以被银行体系“有中生无”地消灭。“钱有钱无”的循环蕴涵着全部金融活动以及以货物为媒介的实体经济的运行。只有从尽可能宽广的视角来研究金融,才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审视这个循环,从而真正认识到货币和作为货币载体的银行对于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我们面对的复杂经济金融现象。
《钱有钱无:金融哲学的启示》运用哲学的方法对金融问题进行了思考,主要目标在于采取哲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视角来分析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评价众说纷纭的金融理论,为当前的正统金融学提供具体包括捍卫、清除和补充三方面内容的“哲学辩护”。适合金融机构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对金融现象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主编推荐
何自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哲学和货币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受聘为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及各类商业银行讲授银行管理和金融风险相关课程。
精彩内容
前言
(一)梁漱溟在《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一文中谈到如何开始研究哲学时说:“我在最初并没有想要学哲学,连哲学这个名词还不晓得,更何从知道有治哲学的好方法?我但于不知不觉间走进这条路去的。……我完全没有想学哲学,但常常好用心思;等到后来向人家说起,他们方告诉我这便是哲学。……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1]我从哲学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过程也非常类似。我从1995年开始为商业银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讲课,讲课时常常从经济、金融之外的技术、制度和文化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在2007年年初的一次讲课后,一位听课的银行行长评价说“很有哲学高度”。这一评价有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整个研究视野,遂闭门整整十年,专门从事与金融哲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我一直主要从事的是银行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最初准备只研究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后来发现银行问题与货币问题密不可分,就进而开始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历史。在研究货币理论时,又出现了我们分析金融现象的基本逻辑问题,就又进一步开始研究经济学方法论。本书就是这些研究和思考的成果之一。
(二)“哲学”一词往往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而“金融哲学”这一名称也常会给人以误解,觉得其重心是哲学。实际上,“金融哲学”只不过是“对金融现象的哲学式思考”的简称,它的重心是金融而不是哲学。
正如梁漱溟所说,学习哲学和运用哲学本质上就是“好用心思”,做“问题中人”。 我们面对一个金融现象,不断追问“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哲学思考了;只不过,追问不是只到金融学、经济学的传统边界就停止,而是跨越各门具体学科的界限,一直追问到目前从哲学角度仍然没有答案的问题为止。
金融哲学的本质是运用哲学的方法对金融问题进行思考。也就是说,金融哲学的重心是金融,而不是哲学。金融哲学的目标不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也不是建立一个替代当前金融学的全新的金融学;而是要利用现有哲学的研究成果,采取哲学的基本方法(即不断追问“为什么”)和分析视角(尽可能宽广),分析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评价众说纷纭的金融理论,为当前的正统 金融学提供具体包括捍卫、清除和补充三方面内容的“哲学辩护”:捍卫那些面上看来“无用”,但实际上却有“大用”的金融基本知识;清除那些自称是“真理”,但实际上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的金融理论;补充那些长期被忽略,但对金融行为(进而对金融现象)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三)金融活动的基础是货币,现代货币是银行体系“无中生有”地创造的,又可以被银行体系“有中生无”地消灭。“钱有钱无”的循环蕴含着全部金融活动以及以货币为媒介的实体经济的运行,只有从尽可能宽广的视角来研究金融,才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审视这个循环,从而真正认识到货币和作为货币载体的银行对于社会经济运行的极端重要性,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经济金融现象。
本书内容分为四篇。第1篇“我们都在盲人摸象”(第1章至第4章)是对金融学方法论的讨论。第1章通过探讨金融危机的盲人摸象原因,以及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所存在的固有矛盾,论证从哲学角度来探讨金融问题的必要性。第2章至第4章在介绍康德批判哲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讨论,阐述面对经济金融现象我们都在盲人摸象的基本观点。
第2篇和第3篇将第1篇所讨论的方法论应用于对具体金融问题的分析。在正统理论中,货币和银行被认为是“无用”的,第2篇“无用的货币和银行”(第5章至第8章)的详细讨论将表明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货币和银行之所以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从根本上源于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这一基本事实。
第3篇“金融的文化基础”(第9章至第12章)讨论文化对金融的根本性影响,并将其结论应用于分析中国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问题。作为社会活动影响因素的文化与作为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在概念上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都可以被认为是模糊性的代名词;在逻辑上两者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即正是因为文化对金融活动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我们才需要采取哲学的研究方法从尽可能宽广的视角来分析金融问题。
第4篇“大挑战与大希望”(第13章)的基本观点是,“我们都在盲人摸象”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乃至整个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但这也正是我们的希望之所在。正是因为我们都在盲人摸象,个人和机构才会不断进步,整个社会才会不断发展。因此,表面上看来是令人悲观的结论,实际上是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乐观的理由。
从内容上来看,第1篇是对康德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理论性比较强,离经济金融现实的距离稍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从密切联系中国经济金融现实问题的第2篇读起,读完第2篇和第3篇以后再回头来读第1篇,在思路上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四)本书主要适合四类读者。第一类读者是金融从业者。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似乎意味着金融决策将完全由金融智能系统做出,那么,作为金融人才联合体的金融机构还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吗?本书“我们都在盲人摸象”的基本结论,既使我们对金融机构的未来充满信心,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类读者是金融学习者和研究者。经济学、金融学中学派林立,面对同一经济金融现象众说纷纭,有些观点甚至是针锋相对,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的看法?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任何人都不例外,所以,作为学习者,我们需要的是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并尽可能多地听取不同观点,然后在逻辑判断的基础进行取舍和综合;作为研究者,我们需要的是始终保持谦虚,坚持波普尔所说的“可证伪性”的科学态度。本书将为金融学习者提供一个思考金融的独特视角,为金融研究者审视自己的研究提供一种不同思路。
第三类读者是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林林总总,金融产品名目繁多,金融广告目不暇接,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入市有风险,风险需自担”的提醒不绝于耳。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金融消费者将如何进行金融决策?本书不能给你一双“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慧眼”,但却能够 帮助你擦亮眼睛。
第四类读者是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本书把哲学方法和部分哲学观点应用于对金融的研究,使我们能够看到通常被认为是“无用”的哲学的“大用”。同时,本书还能使我们深入领会哲学中很多命题的含义。比如,哲学中的“有无相生”命题,在银行体系“无中生有”的货币创造和“有中生无”的货币消灭中就体现得非常具体,而本书基于康德哲学对经济金融现象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康德的哲学观点。
(五)关于本书主题的研究整整持续了十年,涉及内容非常宽泛,最终形成的初稿超过了300万字,如果再加上增补、翻译、注释等,字数可能还会增加。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决定分为两个系列出版:第一个系列是“金融哲学三部曲”(书名暂定为《金融哲学》《货币哲学》《银行哲学》);第二个系列是“货币历史三部曲”(书名暂定为《中国货币大历史》《英国货币大历史》《美国货币大历史》)。
本书是“金融哲学三部曲”的精华版,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批评和建议,以便将来在本书内容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完整版的三部曲。
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燕提供了大量帮助和有价值的建议,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何自云2018年3月1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