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6.16 7.2折 ¥ 7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张大可 编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5443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281334
上书时间2024-10-26
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史记》之树生命长青,它有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作用。作者司马迁在《史记》中所体现的思想精神及其人格对中国知识阶层、政界商界,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由古及今,每一个时代都有许多名流学者对《史记》进行阅读和研究,如汉代历史学者班彪、班固父子,哲学家扬雄、王充;唐宋文学八大家及史学家刘知幾、郑樵,哲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等;清代考据大家与文史哲各界学术泰斗,如顾炎武、王鸣盛、钱大昕等;近现代学者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鲁迅、郭沫若、钱穆、钱锺书等,不胜枚举。司马迁曾定下三句话,用来概括《史记》一书的内容和思想内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即考察天人关系。这里的“天”有多种含义。一是自然之天,即日月山川、星辰太空;二是意志之天,即控制人间的超自然力量,中国人称为天帝,西方人称为上帝;三是时势之天,主要指人世间的形势变化,也包括自然灾变;四是命运之天,指人的际遇,如事业成败等。 “通古今之变”,即贯通古今人间社会的变化发展。“成一家之言”则指《史记》通过历史记载,描写人生百态,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一套济世安民的思想理论体系。如此一部经世大典,可用四句话概括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国学之根柢,资治之宝典”。前两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指《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方面的成就,达到了的境界,为鲁迅所概括,妇孺皆知。后两句——“国学之根柢,资治之宝典”,是今人用现代汉语对司马迁自述《史记》思想价值的概括,指其思想、内容与价值,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司马迁自述效《春秋》而著《史记》(此处《春秋》指孔子所作鲁史)。司马迁评价《春秋》当一王之法,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世家》)又说《春秋》“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十二诸侯年表序》)。这三句话用现代语言说,就是——《春秋》的思想内涵,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明确指出,《春秋》是全社会君臣父子人人的一部道德伦理教科书,它比法律还重要,因为《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所说《春秋》,实指《史记》。“礼义之大宗”,即人世间社会秩序的总汇,既是国家秩序的规范,也是教人为人的行为准则。所以《史记》这部教科书,人人。综上所述,我们概括《史记》为“国学之根柢,资治之宝典”,完全符合实际,合于司马迁的论述。《史记》博大精深,可比作黄河、长江。阅读和研究《史记》的人,用《资治通鉴》的注家胡三省的话说,如同饮河之鼠,各充其腹而已。如何充其腹,即怎样读《史记》,简括来说,有多种层次。对于初学者或涉猎者,可读《史记》选本。一般选本,多为《史记》的纪传部分,可当故事读,可当小说读。进一步读《史记》全本,要一般了解,读白话本,要体味原著风韵,读注释本。若有志于深入了解《史记》,那就要做长远规划,没有三五年的工夫静心阅读,仅匆匆浏览,是不可能升堂入室的。读全本《史记》,若按顺序读,主体自然分类,可先易后难。按时代分类,先秦时代,可分为夏、商、周(指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接下来是秦汉之际,西汉百年可分为西汉初期、文景之世、武帝时期,这是横向的时代分期。还可纵向分类,如战国七雄,分国别集中相关材料来阅读。比如,秦国发展史,集中《秦本纪》《始皇本纪》以及相关人物传记,进行对照、比较阅读。除此还有专题分类,如司马迁写战争、妇女、民族等。当然,也可先读纪、传,次读世家、八书,十表作工具书随时备查验证。只有善于分类阅读,才能体悟《史记》思想内涵,要深入阅读,要反复读。本书《史记领导干部简读版》,是一个纵向专题阅读《史记》的简本,也是一部欣赏语言艺术的普及性古典读物。语言是人们之间思想交流、传情达意的工具,语言艺术是文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殿堂。司马迁是语言巨匠,他创造的散文语言达到了叙事述史、描绘情感、写人艺术的境界。司马迁写《史记》,强调“成一家之言”,这里的“言”,指议论、理想和主张。司马迁的“一家之言”,熔铸在《史记》一书的叙述之中,即“寓论断于序事”,涵盖了他对哲学、人生、社会、政治、军事、文化、伦理、道德各个领域的真知灼见,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本书将《史记》一书的语言精华从行文中摘录,共有1010条知识点,分为37类主题编列。每类一篇,共37篇。每一条摘录的原文皆以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9月出版)为据,另行括注卷目及页码,以备查阅。一条正文,一节译文,一段评点,层层深入。读一条,一分钟,或数分钟,可利用碎片时间解乏,可在茶余饭后消遣,可在娱悦心情中潜移默化。本书是普及国学精品的一次尝试,亦是文献整理的一种创新形式。作者通过将《史记》的经典内容浓缩成1010个精华知识点,把繁复的历史大问题加以拆解,从细节入手,帮助每一位读者(尤其是工作繁忙、时间不甚宽裕者)增知识,长才干,修养人生。而且,根据这千条知识点,每一个读者均可结合自身的阅历体悟,进行独立思考,做出创造性的阐释,以迸放语言蕴藏的思想之花。另,本书作者的阐释与点评,只代表作者的“一家之言”,仅可看作是一个读者的体悟,提供给他人做参考。后浅谈几句领导干部怎样读《史记》。首先,《史记》的本质是“资治之宝典”,是“治国之宝典”,是对我国古代三千年人生百态修养之浓缩,它所提供的“如何治国理政”“如何为人处世”之借鉴具有无限智慧。那么,领导干部应该怎样读《史记》呢?在职干部与退休干部应有不同的读法。因时间有限,在职干部读书应着重今用,重在取资借鉴。通过《史记》来看看古代那些明君贤臣是如何开创基业,决策进取;如何谋国家发展,转轨变革;如何知晓民生,为民谋利。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读《史记》可有不同的视点和重点。例如,做秘书工作的或处理民政工作的干部,可以看看古代那些谋臣智士如何公关、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如何上传下达、与人对话。如此必有受益。退休干部读《史记》,可对照自己,回首此生,便知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欠周详。在总结体味中,必能提高自身修养,让晚景更有质量,让人生更有价值。至于《史记》中所写的那些昏暴之君、权臣奸佞,还有各色奸巧小人,看书中这些人是怎样一步步沦落的,以此警醒自己,尤为有益。中华优秀典籍中的“智慧点”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食粮。我们深信,司马迁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史记》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本书《史记领导干部简读版》还会普及开来,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是为序。张大可2021年3月于北京
《史记》一书,体大思精,五十二万余言,记载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浓缩,也是古代三千年人生百态修养的浓缩。要把它的精言要义读懂弄通实非易事。
《史记》研究大家张大可先生针对领导干部事务繁忙、没有大段时间阅读典籍的特点,对普及国学精品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即采用纵向专题研究的形式阅读《史记》,从《史记》精选1010个知识要点,分为37篇,深入挖掘《史记》的要旨,尤其是其所蕴含的济世安民的治国理念,明白怎样治国,怎样做人的道理。
内容涵括司马迁对哲学、人生、社会、政治、军事、文化、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真知灼见,全方位解读为什么说《史记》是一本人人的国学根柢书。本书每篇内容均由导语、正文、译文和评点四部分组成。导语提纲挈领阐述宗旨,正文摘句,以中华书局1959年版平装本为据,括注卷目及页码,以备查核。解读体例,一条原文,一节译文,一段评点,层层深入,雅俗共赏。读者利用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随手翻开一页,只须一两分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修养人生,将自己的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2011年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主要有《史记研究》《史记通解》《史记文献研究》《史记论赞辑释》《司马迁评传》《三国史研究》《三国史》等。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资治通鉴新注》等二十余种著作,其中《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为高校教材。
20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作者有六部学术专著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中国历史文选》2008年获*高教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一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 001
二 不虚美,不隐恶 \ 026
三 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 041
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052
五 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 \ 063
六 为政先修身 \ 077
七 处世需方圆 \ 086
八 交友当择善 \ 093
九 世情看冷暖,世态有炎凉 \ 101
十 立名天下,书于竹帛 \ 109
十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119
十二 时势造英雄 \ 128
十三 成败在于决断 \ 138
十四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 142
十五 施大德,天下怀安 \ 148
十六 世必有非常之人,才能建非常之功 \ 158
十七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 168
十八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 177
十九 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 \ 189
二十 国以民为本,本固邦宁 \ 201
二十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211
二十二 阴阳之变,万物之统 \ 224
二十三 缘人情而制礼 \ 235
二十四 法者,治之正也 \ 242
二十五 人心是的政治 \ 250
二十六 遇事问策,集思广益 \ 269
二十七 非兵不强,非德不昌 \ 281
二十八 将勇者胜 \ 291
二十九 临阵之变,考验良将精兵之课堂 \ 298
三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316
三十一 史载宵小,惩恶劝善 \ 325
三十二 荣膺天命,有道伐无道 \ 333
三十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346
三十四 四海皆兄弟,各民族团结是一家 \ 357
三十五 《史记》中的俗谚 \ 366
三十六 《史记》中的歌谣 \ 379
三十七 《史记》中的成语 \ 391
《史记》一书,体大思精,五十二万余言,记载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浓缩,也是古代三千年人生百态修养的浓缩。要把它的精言要义读懂弄通实非易事。
《史记》研究大家张大可先生针对领导干部事务繁忙、没有大段时间阅读典籍的特点,对普及国学精品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即采用纵向专题研究的形式阅读《史记》,从《史记》精选1010个知识要点,分为37篇,深入挖掘《史记》的要旨,尤其是其所蕴含的济世安民的治国理念,明白怎样治国,怎样做人的道理。
内容涵括司马迁对哲学、人生、社会、政治、军事、文化、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真知灼见,全方位解读为什么说《史记》是一本人人的国学根柢书。本书每篇内容均由导语、正文、译文和评点四部分组成。导语提纲挈领阐述宗旨,正文摘句,以中华书局1959年版平装本为据,括注卷目及页码,以备查核。解读体例,一条原文,一节译文,一段评点,层层深入,雅俗共赏。读者利用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随手翻开一页,只须一两分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修养人生,将自己的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2011年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主要有《史记研究》《史记通解》《史记文献研究》《史记论赞辑释》《司马迁评传》《三国史研究》《三国史》等。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资治通鉴新注》等二十余种著作,其中《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为高校教材。
20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作者有六部学术专著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中国历史文选》2008年获*高教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引言】本篇提供为学借鉴。《史记》开篇告诫,做不到“好学深思”的人,不能读《史记》。其实,岂止是读《史记》,读任何书,做任何事,都要好学深思,才能有得。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卷一《五帝本纪》/46页)
【译文】只有好学深思的人,才能心领神会,本来就难于对见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说清楚。
【评点】司马迁论赞之言。提示《史记》起于黄帝,具有一般人难以体察的深意,儒家述史起于唐尧,司马谈发凡起例“太史公书”,效《春秋》而宗儒家之说,也起于唐尧。司马迁扩展至黄帝,寄寓中华民族皆黄帝子孙,因为各地风习传说,都称颂黄帝。这一观念宣扬民族一统,天下一统。这一层深意,司马迁认为要好学深思的人才能体察,才能读《史记》。扩而大之,做一切事,见新鲜事物,都应好学深思,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前进。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好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则易受欺罔,只是空想而不学习更加危险而迷不知返。好学而深思,才算是真正的学问。可以说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不是只读《史记》一书才是这样的。
见微而知清浊。(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1475页)
【译文】看到一点迹象就能明辨事物的清白与污浊。
【评点】司马迁论赞之言。微,《尔雅》:“幽,微也。”即微为幽,隐微。《广韵》:“微,细也。”细微。引申为苗头,迹象。古有成语“见微知著”。《白虎通义·情性节》:“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而知著也。”司马迁化用成语称赞吴延陵季子仁爱,向慕道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著,分辨清浊,从隐微的迹象看出时代的治乱。延陵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名札,故称“季札”“季子”,封于延陵,史称延陵季子。他贤明博学,辞让王位弃室而耕。曾游历齐、晋、郑等国,与齐晏婴、郑子产等交游,议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
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卷四十三《赵世家》/1807页)
【译文】愚笨的人对已经成就的事情还弄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在事先就能看出苗头。
【评点】肥义劝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之言。这是两句古代成语,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在与论敌辩难中也引用了这两句话,见《商君列传》,又见《商君书·更法》,可见在古代广泛流传。愚者,指目光短浅的人,尤其是保守分子。智者,对待事物敏感有主见和有预见能力的人,尤其是改革者。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凡是认准的事,就要力排众议,大胆去干,不能受平庸保守的人的阻挠而犹豫不决,更不要妥协退让。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3221页)
【译文】不适合它生长的地方,种上也长不起来;不符合他心意的东西,教了他也学不会。
【评点】褚少孙补传之言,谓教育人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富为上,贵次之;既贵各各学一伎能立其身。(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3221页)
【译文】上等是富足,其次是有地位;有了地位以后,各自又能学会一技之长就可立身于不败之地。
【评点】褚少孙补传之言,以富贵与一技之长作比较,虽然富与贵为人所羡慕,但立身于不败之地,还是有一技之长为好。古代有相猪、相马、相牛、相羊,或磨刀、卖胭脂等百工小技都可成名。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做任何事,只要是流的,都可成名。要紧的是业精于勤,干出的事。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刘向)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空前之杰作,绝后之至文。(曾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