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张抗抗地域散文) 9787533957469
  • 南方(张抗抗地域散文) 978753395746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方(张抗抗地域散文) 978753395746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7.31 4.7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抗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57469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7914224

上书时间2024-10-2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序

我曾说过自己是个“跨地域”作家,也是一个故乡在远方的“无根”作家。我不是井,我是一条河,一条从广东发源,流经江南,一直流向了遥远的东北平原,后辗转回到北京的“运河” 。

由于“运河”一路补充汇入的水源,气质(水质)有点浑浊不清,就像我的口音。南方人说我已经是个“北佬” ,而北方人总是很快就发现我不是“永定河” “潮白河” ,而是起自杭州的运河(不敢加“大”字) 。

我这条载着各式人物、载着自己载不动的忧思的“运河” ,几十年缓缓流过很多地方,水流经过之处,船头冲开的浪头,船桨划开的水迹、水线其实都嵌留在岸上。河水继续兜兜转转往前,岸边四时不同的风光总是吸引我的视线,使我无法停下来成为一个湖泊一汪池塘或一口井。尽管国外有不少伟大的作家一生都住在某个偏僻的小镇,就像有人一生都在同一个地方打井,但也有人一生像一条河一样流淌。如今人生已过大半,很多事情都已无法重来,我只好安慰自己定下心来,做一条宽阔平缓的运河了。

如若把我的人生地理节点连接起来,是一条长长的斜线:广东—杭州—黑龙江。中年以后,斜线回返,到达北京并停留下来,目前已长达三十多年。

很多人不明白我怎么会和广东扯上关系,但我的父亲和奶奶爷爷确实祖祖辈辈是广东新会人(现划归江门) ,我的祖籍当然就是广东啊。我的爷爷和大多数广东人一样外出谋生,但他没有下南洋,而是去了上海。我父亲在上海虹口区的广东人子弟小学受教育,抗战时期成为一名进步青年记者,在浙北敌后来去时,在德清洛舍小镇,与一个进步女学生结识并相恋。这个女学生后来成为我的母亲。

1950年,我在杭州出生并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九岁离开杭州去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20世纪70年代开始自学写作,二十七岁到哈尔滨上学,后来留在哈尔滨工作,在东北的时间长达十四年。三十三岁以后在北京定居至今。算下来,我在北方生活的时间,早已超过了南方。我生长于南方,成长于北方。

厘清以上的来龙去脉,就是这套散文集《南方》《北方》的由来。

 

中国当代文学一直到“寻根文学”那个阶段,才开始重新审视并探讨地缘文化因素对作家及作品生成的影响。不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产生的文学作品,除了方言俚语之外,真正的差异在于内在的气韵,气韵的运行不是通过故事,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南方温暖富足,空间相对狭隘,没有巨大的气候压力和紧迫感,情感细腻温婉,语言也因此变得甜腻而琐碎。而北方的旷达与寒冷,使得人们渴望热切的交流,痛快淋漓的宣泄,故语言粗犷豪放,具有天然的幽默品格。20世纪50年代后,进入“语言大一统”时期,南北语言趋同的年代,就像“男女都一样”。近年来,南北文学的差别逐渐加大,有了更多“只能属于那个地方”的作品。几十年历练下来,如今我写江南的故事,通常使用带有江南情致的句式,比如《赤彤丹朱》《把灯光调亮》等。而在书写北方人物的时候,则用北方的语气和腔调,例如《作女》《在北京的金山上》等。而《情爱画廊》这类“双城故事”,则两种语言交替。对于这种切换,我已经驾轻就熟。在我刚完成的长篇新作里,将有更多展现,可谓来去自如,游刃有余。南北方兼具的“跨地域”写作,带给我莫大的创作乐趣和语言快感。

我虽然已在北方生活了几十年,但由于每年都回杭州探亲或采风,对江南并不陌生。我对母亲的故乡德清始终保留了美好的思念之情,对浙江的美丽山水及人文历史传统,一直抱有亲近感和认同感。只是常年在北京,南北文化错杂,国外和国内的许多地方都会吸引我的注意力,西北和东北、广东和西南,视野内的景物太多,江南仅是其中一角。然而大半生兜兜转转,终发现除去国外纪行,我所有的作品,可归结为两大板块:南方与北方。

那些“小说”之外我亲历的种种美景美地,千里万里之遥,南方北方之异,南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我几十年来大量的散文作品中,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那些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留在我的散文作品里。

很多年前,我曾打过一个比方,杭州是我的原生血肉,黑龙江是我的骨骼,北京是我的大脑和心脏。我在黑龙江锻炼了成长期的骨骼硬度,在北京这个大气象的都市里,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杭州对于我,是一个休憩补血之地。

在中国,如我这样“跨地域”的作家相当不少,然而,如我这般一年年记录下南方和北方文化如何滋养了自己的作家,也许并不很多。

很多年来,我一直想把自己这些“文化散文”进行分类,把我几十年来写的所有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散文,分成《南方》《北方》两部散文集。我可借此回望、审视自己写作的本源与变化,读者也可借此看到地域文化在一个作家身上发生了哪些潜在的影响,如何塑造或修改着一个作家的文化基因。在我看来,即便是那些地域落差极大的作品,作家对生活的爱与思考也是恒久不变的。地域对于一个作家并非是决定性的,重要的是文学品质和思想内涵。

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圆了我这个梦。编完稿子后我才发现,几十年来,这竟然是我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套书。

现代人热爱行走或迁徙。我愿南方或北方的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益。



导语摘要

《南方》是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亲自编选、审定,*推出的一个以地域为线索的散文系列之一。张抗抗生于杭州,在杭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与外婆家所在的湖州德清、祖籍地广东新会也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而长期的北方生活,又使她成了南方“熟悉的陌生人”。阅读《南方》,既能看到从江南、华南到西南的风土人情,也能在字里行间发现南北文化交融的痕迹。张抗抗用优美又富有思辨的语言,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各个地域的发展、传承,以及在其影响下呈现出的各地人们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让人不由忆起自己的故乡,念起那些到不了的远方——无论是南方或是北方。



商品简介

《南方》是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亲自编选、审定,*推出的一个以地域为线索的散文系列之一。张抗抗生于杭州,在杭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与外婆家所在的湖州德清、祖籍地广东新会也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而长期的北方生活,又使她成了南方“熟悉的陌生人”。阅读《南方》,既能看到从江南、华南到西南的风土人情,也能在字里行间发现南北文化交融的痕迹。张抗抗用优美又富有思辨的语言,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各个地域的发展、传承,以及在其影响下呈现出的各地人们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让人不由忆起自己的故乡,念起那些到不了的远方——无论是南方或是北方。



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祖籍广东江门。1966年杭州市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农场上山下乡。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现定居北京。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八百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近百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五卷)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等。2015年荣获第四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金奖。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目录
目录


辑●西湖的女儿


橄榄


母校


“北佬”看杭州


杨公堤随想


说绿茶


重识钱江潮


文学梦想开始的地方


西湖记忆 (三则)


 


第二辑●能不忆江南


衢州一绝


西施故里


同里之思


吴地三塑


跨海一跃


君子不独乐


湖州韵味


云和梯田


乌镇的倒影


松阳探秘


江宁悠谷


宛若剡溪


仰视缙云


 


第三辑●摇到外婆桥


夜航船


水乡三题


德清外婆家


清秀仁德之地


下渚湖湿地探幽


防风神茶


人踪史迹·文化密码


洛舍·漾


 


第四辑●悠悠南国情


新会印象


南望长乔


不见榕树


西山小集


傣家风情


澜沧江溯水


幔亭山房梦游


嚼槟榔


红树林思绪


女儿湖隐喻


重庆之


天生三桥


江门是一扇旋转门



内容摘要

《南方》是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亲自编选、审定,*推出的一个以地域为线索的散文系列之一。张抗抗生于杭州,在杭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与外婆家所在的湖州德清、祖籍地广东新会也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而长期的北方生活,又使她成了南方“熟悉的陌生人”。阅读《南方》,既能看到从江南、华南到西南的风土人情,也能在字里行间发现南北文化交融的痕迹。张抗抗用优美又富有思辨的语言,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各个地域的发展、传承,以及在其影响下呈现出的各地人们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让人不由忆起自己的故乡,念起那些到不了的远方——无论是南方或是北方。



主编推荐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祖籍广东江门。1966年杭州市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农场上山下乡。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现定居北京。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八百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近百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五卷)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等。2015年荣获第四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金奖。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精彩内容
 橄榄那一片密集的橄榄树林,伫立在黄褐色的山坡上,树梢上似乎挂着几片低低的灰色浮云。虽值冬令,树叶儿仍是青葱苍郁。然而在那油绿的叶片下,秋天缀满枝头的尖尖小果,早已被采摘得一千二净,连一颗也不曾剩下。它们真是一颗也不曾剩下吗?我愿走遍这片橄榄林来找到它们。可是,我知道,我是再也不可能找到他了。因为“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过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的路上走过”。我到哪儿去寻觅他呢?实在我连他的模样也记不得了啊。在我三十岁已然纷乱的记忆中,他像崇山峻岭中的一条小溪流,隐没在遮天蔽目的林木深处,只在偶尔的一瞥中,能看见溪水的闪烁,却找不到它的来源,也寻不见它的去路。有时候,他好像在我的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可是,在那意想不到的瞬间,他又清清楚楚地站在我的面前。想要忘掉他是不可能的,尽管我早已不记得他的名字……我徘徊在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林中,于是,那多年前尝过的橄榄——小小的、生脆的青果,那甜津津的苦味,又从嘴边汩汩地流进了心底……“给!”他的一只大手掌摊开在我的面前,手掌上似
乎滚动着什么。我不想看,我正在伤心地哭泣,剧烈地抽动着肩膀。泪珠儿沾湿了胸口的红领巾,又掉落到化妆室的地板上。
“给!”他坚持说,一只手颇有耐心地伸在那里。我不想理他,我不认识他。大概是业余广播剧团新来的学员。他也想和大伙儿一起来嘲笑我吗?我今天上台朗诵诗时,就算念错了几个地方,能怪我吗?导演昨天才给我诗稿。我继续哭着,似乎要让全团的人都知道我的委屈……“哎哟,小姑娘,你的眼泪是咸的,我的果子是苦的,可是。你想不想试一试,眼泪也许会变甜哩……”他说什么?嗓音像低沉的巴松。
我抬起头来,面前是一个细高个儿的男青年,穿着一
件洗得发白的旧拉链衫。他的手掌上有几颗绿色的、椭圆形的小果。
“生橄榄?”我摇摇头,它太苦啦……“苦,是吗?”他耸了耸肩膀,叹了口气,“大人们都不喜欢苦的东西,小姑娘也不喜欢……可是,苦和甜难道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吗?你吃橄榄,好像苦,一会儿就变甜了,它会变,相信吗?”我咂咂舌头,好像舌上流过了一种甜丝丝的味道。我不情愿地把他的橄榄塞进嘴里去。多奇怪呀,它真的会变哩,它比眼泪的咸味好多了。我为什么要哭呢?多没出息。下次演出,我不也会变出一首顶漂亮的诗来吗?我嚼着
小青果,瞧着他,破涕笑了起来,他也笑了,像一个温和的大哥哥。
演出结束了,汽车送我们到电台门口。电台离我家两站路,每次我都自己走回去。
“不害怕吗,小姑娘?”他跳下车,朝我走过来。
怎么不害怕呢?今天太晚,都十点多钟了。
“我正好和你同路!”他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