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0.56 7.0折 ¥ 5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赖妙宽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5792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657435
上书时间2024-10-18
厦门沦陷时期,一款在明末清初从宫庭流落到民间的名贵御药——灵宝丹,成了日本侵略者抢夺的目标。掌握秘方的王家人为保护灵宝丹,几近灭门,全家只剩一个因“传男不传女”而幸存的女儿。女儿却因家丁出卖,落入日本人之手。围绕着抢救女儿,保护灵宝丹,国共两党联合厦门社会各界力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
赖妙宽,女,福建漳州人。当过眼科医生,签约作家,杂志主编等。中国作协会员,厦门市作协副主席,原厦门市文联一级调研员。出版了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集、儿童文学等十余部,主要作品有《天堂没有路标》、《城里城外》、《忠诚》、《共同的故乡》、《拿枪的人》等,获国家级、省级文学奖多种。
1 战争阴云....... 001
2 沦 陷........... 020
3 殉 道........... 038
4 苦 难........... 059
5 囹 圄........... 078
6 双面人........... 098
7 鼓浪屿事件... 120
8 节外生枝....... 140
9 无名英雄....... 159
10 永和劫难....... 180
11 峰回路转....... 203
12 风云变幻....... 222
13 恶魔伏法....... 242
14 浴火重生....... 264
15 尾 声........... 285
厦门沦陷时期,一款在明末清初从宫庭流落到民间的名贵御药——灵宝丹,成了日本侵略者抢夺的目标。掌握秘方的王家人为保护灵宝丹,几近灭门,全家只剩一个因“传男不传女”而幸存的女儿。女儿却因家丁出卖,落入日本人之手。围绕着抢救女儿,保护灵宝丹,国共两党联合厦门社会各界力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
赖妙宽,女,福建漳州人。当过眼科医生,签约作家,杂志主编等。中国作协会员,厦门市作协副主席,原厦门市文联一级调研员。出版了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集、儿童文学等十余部,主要作品有《天堂没有路标》、《城里城外》、《忠诚》、《共同的故乡》、《拿枪的人》等,获国家级、省级文学奖多种。
1
战争阴云
这年的除夕特别冷,屋檐和树梢都结了冰凌,人一开口,就有一团团的白雾从嘴里吐出来,说话就像在弹棉花。这在地处东南沿海的厦门是很少见的。
气候寒冷,受饥挨冻的人多了,虽是过年,市井里却没有多少喜气。大家都知道流年不利,忧愁和恐慌的情绪笼罩在心头。
这是1937年农历丁丑除夕。这一年,中国北边烽烟四起,7月,卢沟桥事变,8月,淞沪会战,12月,南京沦陷,都是国军失利的坏消息和骇人听闻的杀戮。特别是10月,日本人占领了与厦门仅一步之遥的金门,厦门一下子乱了方寸,卧榻之侧,悍敌虎视眈眈,厦门人岂能安睡?
这个年是注定过不好的。而且丁丑过后是戊寅,虎年凶煞。如此光景,厦门难逃一劫啊!
王良用一家傍晚5点多就开始吃团圆饭了,以往他们都吃得比别人家晚。因为总有人不想把头痛脑热的带进新年里,都赶在除夕前来号个脉,抓把药,到下午四五点还有人找。他们都要等到店堂里的人清了,又到街上望望,看不到有慌张急促的人前来,才敢关门。
但今年,下午2点多来过一个腰扭伤的,扎了针敷了药,带走几贴舒筋活络药后,就没有其他人来了。王良用也无心再等,叫人关了店门,就准备吃团圆饭,好像怕迟了吃不上。无论如何,把年夜饭吃了,就长了一岁,往后怎么样好歹都多活了一岁!
饭菜,妇人们早就准备好了,还是按老规矩吃了鱼,吃了猪心,吃了韭菜,表示年年有余,全家同心,长长久久。这是必定要吃的老三样,其他是大家爱吃的菜,海边人,免不了要吃虾、蟹、螺、贝。酒照例是要喝的,孩子平时不许喝酒,只有围炉的时候可以意思一下。他们很兴奋,都想试试喝醉酒是什么样子。当然,大人是不会让他们喝醉的,喝个小半杯,脸红了,就被叫停了。这时开始分红包,喝酒的兴奋就被红包取代了,照样是很开心的。
儿子王方明过了年就十八岁了,闽南人过年算虚岁,等到十八周岁,就要办成人礼。家里有个快成年的儿子,上门提亲的人很多,王良用也想早日给儿子成亲,尽快完成传宗接代大业。王家到他这里只剩单传,这成了他的心病,他早想把这心病给除去。可虎年是不兴办喜事的,再加上时局不稳,他拿不定主意是先给儿子成亲,还是先保儿子平安。他几次看卦推演都得不出结论,心想等过了年再作决断吧。
王良用给母亲、女儿和儿子各一个红包,最后给儿子时说,今年再给一次红包,以后就不给了。“十八岁的男人要顶天立地了。”他意味深长地盯着儿子说。
十六岁的女儿馨蕊故意逗乐:“那你给哥哥娶媳妇。”闽南人没有用“您”的语言习惯,所以孩子跟长辈说话也是用“你”。
儿子立即反击:“先把你嫁出去!”
两人正要闹,父亲说:“要不是战乱,真该给你成家了。”
奶奶马上说:“越是乱越要早日成家,王家的香火要兴旺。”
儿子最不喜欢听这话了,他想跟他的同学一样到外地去求学,即使不到欧美,至少也到北平上海。如果早早就成亲生子,跟个老古董似的,成了传宗接代的工具,会成为同学中的笑话。但他不敢违拗父亲和奶奶的意愿,只好喊道:“不说了不说了,我们要出去玩了。”
以往吃过年夜饭后,孩子们会出去呼朋唤友,玩各种把戏。但今年情况不好,天气又冷,王良用不让孩子们出去。母亲把围炉用的铜火锅里剩余的炭火夹到一个手提的风炉里,添了满满的木炭,把火烧大,放在客厅中央。一方面是取暖,一方面图个“旺”字。风炉的壁腰上贴了红纸写的“福”字。
一家人移了位子围着火炉坐着。屋里有了热气,又喝了点丹凤高粱,大家的脸色都红扑扑的,开始有说有笑。儿子和女儿在讨论怎么花红包钱,女儿想买一个流行的牛皮钱包,儿子则想初一去“攻炮城”,试试手气。大人不太说话,心事重重的样子。
茶几上,烤漆的红木果盒里放着“四色”,有寸枣、香酥条、鱼皮花生和芝麻糖。藤筐里放着叠成尖塔状的柑橘,还有一盘瓜子和一盘生晒花生。但除了女儿偶尔抓几颗瓜子嗑,其他人都没吃这些东西。大家的心思都在等时辰,也就是守夜。到了12点,墙上的挂钟一响,孩子们就要到街上去放鞭炮。因为年景不好,新的一年又是凶煞的虎年,王良用特地买了许多大炮仗,就是要驱驱邪,壮壮威。
屋里的热气使客厅的玻璃门结了一层水汽,王良用不时拿一块干布去擦水汽,脸贴着玻璃看外面的天。但口鼻里哈出的热气很快又使玻璃模糊了。后来他干脆打开门,走到天井里抬头望。
门一打开,外面的冷气直灌进来。挂在门廊上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
“你在看什么呢?”老母亲坐在摇椅里,身上裹着毛毯,还是冷得声音发抖。
王良用赶紧进来,关上门。他沮丧地把手里的擦布随便一扔,走到母亲身边,把自己坐的太师椅上的一条小棉被也披到母亲身上,说:“都出来了。”
“啥出来了?”
王良用坐到太师椅里,嘟哝一声:“白虎!”
“什么?”母亲耳朵有点儿背。
“白虎星出来了。”王良用小声说,好像生怕吓到了母亲。
“夭寿!”母亲叹一声说,“怪不得我左眼一直跳。左灾右财!”
王良用看到母亲的左眼皮果然一直在跳,就说:“我来给你灸一灸吧。”他让女儿到店面去拿一根蕲艾来。却又自言自语道:“汹汹白虎啊!”
馨蕊站起来,笑嘻嘻地把手里一个剥好的柑橘塞到奶奶怀里,说:“阿嬷你吃个红柑,大吉大利!眼皮就不跳了。”人却仍往临街的店面走。
他们家是商住一体,一座临街的三进房屋。第一进两落,是临街的店面、诊室、库房和制剂室。楼上有账房、客房和商务活动区。二进隔一个大天井,就是王良用出去看星相的天井。二进的一楼是客厅和饭厅,楼上是一家人的起居室。三进是个小花园,两边是护厝,一边是厨房一边是下人住的平房。三进的最后是焙屋,一座像木箱的方形红砖房,只有一层,却有五米多高,墙面开许多小窗。这是他们烘晾药材、制剂的地方。
这种房屋格局是闽南商业街常见的结构。临街的店面前有骑楼,骑楼上方为露台,在露台上可以观街景看热闹。有的女孩子就是在露台上相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此时街上的商铺都已闭门歇业。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都挂了红灯笼,有的还有彩带、小旗、铃铛,这些挂件在冷风中发出各种声响。
王家是药号,门面顶上挂着一个年代久远的木牌,黑底金字写着“正合药号”。已经歇业的店面上了结实的门板,每块门板都是一个成人身子宽、一个拳头厚的杉木板,两边刻有凹、凸槽,十二块门板就是靠这些凹凸槽扣在一起,上面插进门梁上的木槽,下面塞入地上的石板沟里。店面的开和关就是这些门板的“穿”和“卸”,都要精壮的汉子才扛得动。每当早晨开店和晚上关店的时候,街上都会响起乒乒乓乓的厚重木头撞击声。关店后,住里面的人进出就走左边一扇对开的门。门也是要“穿”和“卸”的,只不过是门板多了一个镶着铜环的轴,梁上和地上多一个圆孔,铜环轴插上去就可以开和关。因为是药号,在正中的一块门板上开着一个小方口,有急用的人可以摇挂在小方口上的铃铛,声音传到二进,里面的人就会出来。无论何时,都有人出来应急。
馨蕊熟门熟路地在整面墙的黑檀木药柜的一个小抽屉里拿到艾条,要回客厅时,忽然好奇:街上怎么这么安静啊!还有人吗?就靠近小方口望出去,却惊讶地看到,对面的骑楼下,竟站着两个男人,一高一矮,正对着她家比划着说什么。大过年的,不在家待着,这是什么人哪!她吓得赶紧往回跑,去跟父亲报告这个情况。
王良用一听脸色就沉下来:“又是那些矮脚仔!年也不让人安生过!”
厦门人管日本人叫“矮脚仔”,厦门社会上有很多从日本、台湾来的浪人。这些浪人游手好闲,成天在街上逛荡。最近王家药号附近出现了不少浪人,不同的人轮着来的。有时还进到店里,也不买东西,只是七问八问,或是东看西看。有时顺手拿一根甘草放进嘴里叼着。
“他们想干什么呢?”女儿问。
王良用在炭火上点燃蕲艾,左手拇指先在母亲左眼正中的下眶缘按了按,右手再把冒着烟的艾条靠近这个叫承泣穴的地方灸。
母亲舒服地闭上眼睛,嘴里却说:“浪人都不是好东西!”
因为厦门与台湾近,自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后,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厦门的市面上一下子就多出许多来自台湾的日本浪人。厦门人瞧不起浪人,管他们叫“矮脚仔”。但时间久了,大家对浪人也习以为常了。母亲以为又是那种叉着八字脚走路、一脸豪横的流氓。但这次不一样了。
王良用边灸边对母亲和家人说:“咱们中国有难了,北边的好多地方被日本人占了,矮仔日本杀了我们好多中国人。前两个月金门也被他们占了,现在是盯着厦门来的。”他说金门“胡的”家人都被杀了,只有他一人逃出来。
“胡的”是王良用的生意伙伴,因长着闽南人少有的络腮胡子,被人称为“胡的”。他给王良用供应祛风止痛药“一条根”。王良用想到“胡的”失魂落魄、满眼血丝的样子,就想到了自己。王家人都认识“胡的”,听了这话,战争的阴影一下子聚拢眼前,心情跟着沉重起来。
女儿问:“他们也会杀我们吗?”
王良用叹口气说:“外敌入侵,我们就是亡国奴了。亡国奴是任人宰割的。”
“我不当亡国奴!”女儿叫起来。她在学校参加了“厦门儿童救亡剧团”,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会演《放下你的鞭子》。
“谁都不愿意,可得国家强大,打得过人家才行啊!”
儿子却问:“这跟外面那些人有关系吗?”
王良用说:“当然有关系了!你没发现最近厦门的浪人特别多吗?他们是来为日军侵略厦门打前站的。这些浪人都是亡命之徒,又混在老百姓中间,收买了厦门一些歹囝,四处打探消息,掌握情报,了解当地有价值的东西,机会来了就动手。听说何厝、钟宅等海边的村庄,村里的狗都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有的被毒死,有的被套走,就是这些人干的,他们怕日军登陆时狗叫。”王良用每天要看厦门的《江声报》、上海的《申报》和香港的《星岛日报》,他对眼下的时局比较了解和清醒。
“夭寿!”奶奶又叫一声。
儿子说:“黄师长不是枪毙了一批浪人和汉奸了吗?”
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以后,日本就成了中国人心头的阴影,日本人在中国大地上到处耀武扬威,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官方都不太愿意去招惹他们。可黄师长就是不信邪,收拾了在厦门的日本浪人。
黄涛是国军第四军一五七师师长,于1937年8月21日临危受命进驻厦门,这就像给厦门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抗战之前,国民政府根本无暇顾及这个偏远的东南一隅,驻守厦门的兵力只有为数不多的海军陆战队。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日本海军在福建沿海活动频繁,十余艘日舰可以毫无忌惮地进出厦门港,厦门驻军却奈何不了。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厦门的形势十分紧张,东南亚各地的福建华侨函电国民政府,要求加强厦门的防卫。于是国民政府才派了陆军一五七师驻防厦门,一五七师有不少官兵是从原十九路军转过来的,抗日情绪较高,受到厦门人民的热烈欢迎。
黄涛进驻厦门后,除了军事上加强防御的准备,同时也加强了治安。进驻当天就在各码头站岗,检查往来旅客。23日,勒令喧嚣一时的日本侵闽舆论工具《全闽新日报》停刊。接着又逮捕和枪毙了一批恶贯满盈的日本浪人和汉奸,迫使日本总领事馆开始撤走日侨,日本驻厦门总领事馆也于28日关闭。但日本间谍头子井龟太郎临走时布置了四十多个日籍浪人潜伏下来,秘密组织了“邦人义勇团”。其任务就是刺探军情、瓦解驻军,准备在日军进攻厦门时充当内应,扰乱社会治安。一五七师虽然破获了“邦人义勇团”这个秘密组织,枪毙了团长柯阔嘴等人,但没有一网打尽,留下后患。
王方明所说的黄师长枪毙了一批浪人和汉奸就是指这些事。但普通百姓只知表象,不知内情,对日本侵略厦门的野心知之甚少。
“浪人和汉奸像蛆一样杀不完啊!”王良用并不知道井龟太郎布下的秘密组织,他只是凭感觉,说他们家附近就游荡着这些幽灵。
“他们想干什么啊?我们又不是军事组织。”女儿问。
“我们家什么最珍贵?他们要抢的就是我们的宝物!”王良用说这话时,自己禁不住也打了个寒战,想到要是真这样,那会是什么情形?这是他不敢想象的。
儿子和女儿异口同声喊:“灵宝丹!”
他母亲却一个激灵挺坐起来,王良用猝不及防,艾条烫到了母亲的眼皮,他失声叫起来,想看看母亲烫伤了没有。
母亲却顾不得疼痛,挥着手喊:“抢我宝丹?休想!”
王家拥有一款名为“灵宝丹”的神奇中药,其药方和制作程序都不为外人所知。王家世代为保护和传承这款中药,曾付出过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他们对灵宝丹的由来讳莫如深。
王家流传着一首童谣:
老祖宗,
有神功,
仁术誉满天,
皇上敬三分。
那问甲阿尼,
全凭一粒丹。
坊间传说,王家的先人曾是明朝宫廷里的御医。有一次皇太子染疫瘟邪,发热恶寒,气短抽搐,面灰神滞,眼看着不久于人世。皇上急招王御医,名贵中药和刽子手伺候,治好了皇太子有赏,治不好,刽子手带走。王御医神清气定,依太子的脉息和舌象判断为热毒蕴结,急火攻心。便用牛黄麝香、羚羊角、珍珠等名贵药材施治。牛黄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善治热毒蕴结所致病症,与珍珠、麝香配伍,对于热病神昏、抽搐功效尤著;羚羊角味咸,性寒,能平肝息风、凉血解毒,都是医治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头痛眩晕等的良药;麝香除有活血散结之功效外,更有芳香走窜、开窍醒神的作用,对于热病神昏、抽搐功效尤著。
用药后效果立竿见影,皇太子转危为安。皇上大喜,赐封“仁医良臣”,令其把治愈皇太子的药方制成锭子药,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王家独创的“灵宝丹”,后来在皇宫里代代相传。
明末清初,明王朝摇摇欲坠,清兵入关后,北京的顺天府政权灭亡,明朝退守应天府——南京。
此时在福建南部,活跃着一个海上枭雄郑芝龙。生长于泉州南安的郑芝龙,早年到澳门跟随舅父学做生意,受到当时称霸海上的殖民者葡萄牙人的影响,对航海和海上贸易情有独钟。因聪明能干,被舅父派往日本平户协助泉州老乡李旦从事商贸活动,深得李旦的欣赏和信任,成为当地的巨富和名流,并娶平户藩的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为妻,生下了后来影响厦门和台湾数百年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芝龙与同在平户声名显赫的漳州海澄人颜思齐等志同道合,结为把兄弟,并密谋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在日本建立政权,接受明朝册封。但起事前败露,遭幕府追杀。颜思齐率众乘船出逃,落脚台湾。他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便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颜思齐回福建广招泉漳移民赴台,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把大陆的先进农业技术和文化带到台湾,被后人尊称为“开台王”。
颜思齐去世后,众推郑芝龙为盟主。郑芝龙遂成为称霸台湾海峡的风云人物,他曾在金门海战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名声大振,最强盛时兵力有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多达二十万人,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只,成为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强人。
驰骋海上的郑芝龙不甘于海盗生涯,主动向明王朝表忠,愿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被朝廷诏授为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据点台湾,坐镇闽海,官至总兵。
从海盗摇身一变为朝廷命官后,郑芝龙便急急忙忙回南安老家修建了豪华的郑氏府第,以光宗耀祖。并把长子郑成功送到南京入太学,师从名儒钱谦益,儒家文化深深熏陶着郑成功。
新登基的南明隆武帝见郑成功身材魁梧,气宇不凡,甚是喜爱,抚其背曰:“惜哉。朕未有女以配卿,卿可尽忠吾家,毋忘故国。”并赐予国姓“朱”。从此,“忠君报国”意识便在郑成功脑子里扎下了根。他也在闽南、台湾、东南亚被称为“国姓爷”。
遗憾的是,清兵南下的时候,善于见风使舵的郑芝龙见明朝大势已去,就率十一万军队投降清廷,赴北京当官去了。郑成功苦劝未果后,与父亲分道扬镳,发誓要反清复明。他以厦门为根据地,更将厦门改名为“思明”,立志重建大明王朝。一些不愿跟随他父亲的老部下和效忠明朝的民众也投奔到他麾下。他演练三军,准备战船粮草,于1658年率十几万大军北上抗清,并写下诗句:“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何等气派!可惜力不从心,最后兵败金陵,仍退守厦门。
在这次北伐的战斗中,有来自他母亲娘家的日本武士,其中一个姓井龟的武士勇猛善战,在攻城战役中中箭受伤。他欲拔出扎进腹部的长箭继续战斗,却被不知从哪里蹿出来的一位义士拦住。义士不顾远处追来的清兵,扶他躲到一处荆棘丛里,让他躺下,说:“拔箭之前需平躺,否则肠管流出,见风受寒,外毒内侵,必死无疑。”井龟见他内行,就听任他处置。他拿出一粒药丸,让井龟咬去半颗嚼烂、咽下,然后放松呼吸。他在箭身周围轻按腹肌,待腹肌松弛后才猛地一下拔出扎进腹部约三指深的箭头,随即拿一块手巾按住伤口。他让井龟自己按住手巾,他则用剩下的半颗药丸刮成粉末撒在伤口上,然后撕下一条衣带扎紧。井龟立感疼痛减轻,他站起来,欲再投入战斗。义士劝他:大军已败退,再战无益。两人遂从僻静处找寻回大营的路。
井龟这才知道,救他的义士并非郑军队伍里的人,他是趁乱从南京城里跑出来的,想躲到没有清兵的地方。井龟就邀他一起到厦门。义士表示到厦门可以,但不想从军,自己不尚武,却懂点医术,想靠行医济世。井龟大为赞赏:“医家呀!你的药神奇无比,你的医术一定高明!”
义士谦逊道:“略懂一二而已。”
井龟以武士的耿直说:“你救了我的命,我负责保护你安全到达厦门。敢问义士尊姓大名?”
义士略一迟疑,还是说:“小姓王,叫我王开即可。”
“好!你那药丸子又叫什么名字?”
这下王开犹豫了,他回头看一眼金陵故都,不胜伤感,随口说:“灵宝丹。”
“好!果然灵验,是个宝物。”
王开提醒,自己只想行医济世,不想招人注意,小小药丸有缘者用之就行了,不宜渲染。井龟听了更为欢喜,他们武士也崇尚这种秘而不宣的精神,他表示自己会守口如瓶,但灵宝丹的厉害他是不会忘记的。
王开一路照顾井龟,都用他随身带的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