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的宝剑 978750161857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辛弃疾的宝剑 978750161857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1.2 5.0折 42 全新

库存5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楚炎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01618576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29430904

上书时间2024-10-18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辛弃疾出生在宋金南北对峙时期金朝统治下的山东。青年时,辛弃疾举兵起义,并加了耿京率领的义军。在耿京被杀后,辛弃疾率军南渡,归依南宋。辛弃疾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雄才大略以及远见卓识,不仅积极呼吁南宋朝廷北伐金朝、收复失土,同时还制定了详密的计划。但终其一生,辛弃疾的呼吁和谋划从未得到朝廷真正的重视,并且在任职时还屡屡因为其他官员的弹劾而落职闲居。由于抱负和才华都无处施展,辛弃疾将满腔的悲愤和才情都用在写词上,并成为文学史中流的词人。

本书从辛弃疾所佩宝剑的角度叙述他的一生。这一别致的角度既呈现了辛弃疾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戎马生涯,也细致讲述了南渡后辛弃疾一直积极进取却又完全无从施展的激愤、落寞和无奈。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能充分领略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也能深刻理解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悲情。插画作家张云开用极具古韵的插画为文本增色不少,小朋友们在阅读时如临其境、如晤其人。



作者简介

叶楚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古代文学与文化等。著有学术专著《明代科举与明中后期至清初通俗小说研究》《明清通俗小说婚姻叙事研究》,另著有长篇小说《碧海吴钩传》《毕业》。


 


张云开,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系。毕业后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系列景观设计,获“青铜葵花图画书奖”金奖等奖项。图画书作品有《雷震子的翅膀》《姜太公钓鱼》《哪吒三兄弟》,并为科普图画书“看不见的微世界”系列、《敦煌1650年》,诗集《天空》,小说《寻找一只鸟》《没有街道的城市》等作品配画插图。



目录
《辛弃疾的宝剑》无目录

内容摘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辛弃疾出生在宋金南北对峙时期金朝统治下的山东。青年时,辛弃疾举兵起义,并加了耿京率领的义军。在耿京被杀后,辛弃疾率军南渡,归依南宋。辛弃疾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雄才大略以及远见卓识,不仅积极呼吁南宋朝廷北伐金朝、收复失土,同时还制定了详密的计划。但终其一生,辛弃疾的呼吁和谋划从未得到朝廷真正的重视,并且在任职时还屡屡因为其他官员的弹劾而落职闲居。由于抱负和才华都无处施展,辛弃疾将满腔的悲愤和才情都用在写词上,并成为文学史中流的词人。


本书从辛弃疾所佩宝剑的角度叙述他的一生。这一别致的角度既呈现了辛弃疾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戎马生涯,也细致讲述了南渡后辛弃疾一直积极进取却又完全无从施展的激愤、落寞和无奈。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能充分领略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也能深刻理解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悲情。插画作家张云开用极具古韵的插画为文本增色不少,小朋友们在阅读时如临其境、如晤其人。



主编推荐

叶楚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古代文学与文化等。著有学术专著《明代科举与明中后期至清初通俗小说研究》《明清通俗小说婚姻叙事研究》,另著有长篇小说《碧海吴钩传》《毕业》。

 

张云开,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系。毕业后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系列景观设计,获“青铜葵花图画书奖”金奖等奖项。图画书作品有《雷震子的翅膀》《姜太公钓鱼》《哪吒三兄弟》,并为科普图画书“看不见的微世界”系列、《敦煌1650年》,诗集《天空》,小说《寻找一只鸟》《没有街道的城市》等作品配画插图。



精彩内容

1

我是一柄宝剑,一柄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宝剑。

我的个主人叫辛赞,在金朝攻灭北宋时,辛赞没有南渡,而是留在了金朝统治下的济南,但他却始终不忘故国。他时常将我从剑鞘中抽出,反复端详同时又不断叹息:“这柄宝剑是旷世奇珍,佩带此剑,可以为大宋收复河山,但可惜,我老了,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绍兴二十七年(1157)的一天,辛赞把我送给了他的孙子,他的孙子正要去金朝的都城燕京应会试。辛赞叮嘱这个少年道:“你此去燕京,不是要考取科名,而是要借此机会深入河朔之地,沿途仔细观察山川形势以及金朝的屯兵、仓储之所,为以后的收复大计做好准备。”

这一年,这个少年十八岁。他的名字叫辛弃疾。

 

 

2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将都城从燕京迁到开封,并聚集了六十万兵马,大举南侵,试图一举攻灭宋朝。也就在这一年,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二十二岁的辛弃疾看到了举兵的良机。

在济南以南的山区,他身披铁甲,将我从剑鞘中抽出,高擎在手中,而在他面前,是他组织起来的两千壮士。“收复!收复!收复!”两千人跟随着辛弃疾振臂高呼,这声音惊天动地。

我觉得自己像是一条苍龙,也随着这声浪在冲向天空。



媒体评论

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南宋诗人 陆游

南宋词人,白石(姜夔)有格而无情,剑南(陆游)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辛弃疾)耳。

       ——国学大师   王国维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著名历史学家   白寿彝

 

(辛弃疾)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的人。

           ——著名历史学家   邓广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