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大讲义-(全9册) 978753876025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北大讲义-(全9册) 978753876025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59.29 4.4折 365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迅,傅斯年等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60255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5元

货号27865448

上书时间2024-10-1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出 版 说 明

自1898年建校以来,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所国立大学,当仁不让地成为一座重镇。我们很难在“重镇”的前面加上合适的定语,如果挂一漏万地勉强做一下尝试,那么,如下关键词应该无法忽略:教育、学术、思想、文化传承;如果再在这些严肃的字眼前做个补充,我们应该谨慎地加上——心目中。因此,这句话完整地表述出来,或许是这个样子的——北大是我们心目中一座教育、学术、思想和文化传承的重镇。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离中心词越远的形容词,它的定语功能越弱,因此,这个“心目中”的限定作用其实很让人怀疑——难道事实不是这样吗?难道北大只是无数人在心中塑造的神圣殿堂吗?确实如此,在我们没有条件走入北大的课堂,在我们没有聆听教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甚至在我们没有阅读这套《老北大讲义》之前,它只不过存在于我们渴求学业、探求人文理想的心目中。如今的我们很难跨越时空触摸“五四”时期的红楼,也再无可能听到黄侃挤兑胡适的精彩言辞——但好在,校址课堂可以变换,教授先生可以逝去,但这套《老北大讲义》,仍然使这座学术思想的重镇触手可及般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不仅仅再让我们于心目中憧憬和描摹。事实上,又有什么比文字著述能流传得更远更久,同时又能连缀百年与今日、先贤与遗产呢?这套《老北大讲义》,就是这样与我们“心目中”的那座殿堂如此接近,它来自于塑造这座重镇所需的基石——现在我们依然无法用准确的词汇总结出给神殿做基石所必要的成分。好在北大建校百年后的大洋彼岸,美国斯坦福大学明确拒绝了国务卿赖斯重回母校任职的申请。一位教授这样阐述他的理由:赖斯为之服务的政府破坏了正义、科学、专业、正直等基本的学术价值观,斯坦福不应该再让她回来。美国人在现代文明中体会到“学校”的本质精神,而早在百年前社会思想纷杂的乱世中,北大的学者便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勇气”二字,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启蒙。正是基于勇气之下的正义、科学、专业、正直,老北大的讲义直到如今,依然在现代学术和思想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原因似乎很简单:它只为良知负责,而不掺杂任何功利;原因却也很复杂: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仅有愿望和坚持那么容易。因此,我们很难想像,这套《老北大讲义》,是如何能够穿越百年风云,在思想的多次变革和社会的动荡过后,依然能够熠熠闪光。或许所有的答案早在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中:“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这是北大的立校之基,是北大的教育准绳。但是,如果我们抛开了学校与教育的因素,就会清晰地看到现代学术与思想发轫的源头。正是本着这种精神,这套《老北大讲义》呈现出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面貌:其一,它涵盖了文学、史学、艺术、哲学甚至更多的边缘学科。而我们大概很难想到那些目前几近符号化定格的先贤竟会如此“跨学科”,在某个非专项的细小考证上侃侃而谈;其二,在同类学术问题的思考上,各教授的观点未必一致甚或相左。课堂上也经常有明讥暗讽、互相贬低之类的掌故。但这并不妨碍落了下风的一方以独立的精神和学术的品格坚持自己;其三,在当时的情况下,教授们对西方现代哲学思想或历史观念的了解并不很深,哪怕对本国正在发生的白话文运动也多有不成熟的看法,但这并不妨碍以客观踏实的精神大胆探求;其四,即或放在今天,我们依然看到著述中鲜活的思路和治学原则。或许其所述内容业已陈旧,但其字里行间跳动的思想却是今天的所谓巨著中缺少的灵魂。正因为如此,《老北大讲义》不仅仅是小小课堂的教学工具,更是现代学术和思想发轫的媒介。因为有了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才有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首次公开而正式的传播;因为有了胡适的西方哲学讲义,才有了对西方文明尤其是现代思潮的进一步了解;因为有了钱玄同和刘半农的汉语研究,才有了推动白话文运动的基本依据……当我们无法亲临北大课堂,当我们无法回到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时,这套《老北大讲义》像是一座桥梁沟通了时空,轻易地在我们脚下搭建了一条通往中国学养源头的路。然而,对这些珍贵思想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推广,看似轻易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在首批推出的著述中,我们不得不仔细考虑作者的成就与影响,也不得不考量每一本书的内容价值,甚至还得兼顾品种的丰富性和学科的完整性,因此,难免有遗珠之憾。此外,有些影响较广的著述,此前亦有各种单行本见于市面。编者虽然力求呈现出更多的新品种,填补文化传承上的空白,但考虑到这是国内首次完整地以“老北大讲义”的概念进行编纂出版。所以,我们也在严谨衡量的基础上推出了这类“旧作”。而其中的困难,在于很多著述仅有存目,出版本十分罕见。但让我们十分快慰的是,在编选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孤本,不日将陆续付梓——在兴奋与欣喜之余,我们也不免惧怕,如果再不出版,它们,这些一流学者的毕生心血与思想学术的经典,恐怕后人再难读到了。正因如此,我们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延续我们“心目中”的那座殿堂,否则,很难说再过百年后,北大是不是一座空中楼阁,会不会只是个在口头传颂的一段传奇。

导语摘要
丛书简介: 

这套老北大讲义一共九册,收集了傅斯年、鲁迅、孟森、马衡、吴梅、张星烺、姚永朴等各个领域的大师经典著作,甚至是开山之作,涵盖了文学、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在现代学术和思想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对现代学术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单册简介: 

《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部小说史专著,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就连胡适先生也给了它很高评价,说它“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胡适《白话文学史》);郭沫若先生更是将《中国小说史略》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誉为“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认为二者所从事的,“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明史讲义》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讲义是根据他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编纂而成。全书分为二编:*编总论,主要介绍了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论,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词学通论》全书九章,前五章论词体、韵律、作法,后四章叙唐宋元明清之词史和词人,并对唐五代至明清代表性词人的作品做出了精细的点评。无论是就入门者,还是研究者而言,本书均是不可多得的力作,极具研究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本书是傅斯年在北大任教期间的讲稿,虽未*终完成,但现存部分亦有许多真知灼见。该书系统地讲解、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包括诗经、楚辞、诗、书、论语、五言诗等方面,是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常备的一部资料文献,其研究理论与方法在相关领域内仍具有深远影响。傅斯年去世后,胡适撰文说他,是“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是*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又是*能办事、*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是*温柔、*富于理智、*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史学方法导论》本书收录了傅斯年先生有关史学研究的学术文章,从“中国及欧洲史学观点之演讲”“自然科学与史学之关系”“史料之整理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其史学思想和治学方法,提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该书完全代表了傅斯年提出的“史学即是史料学”的命题,是这种治史原则的完整体现,影响巨大,人称其开创了“史料学派”。对于史学研究者而言,本书亦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研究材料,其中提出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对于史学研究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金石学概论》本书由我国近代考古学先驱马衡先生所著,是其任教北大时的讲义。本书不仅探讨了金石学的定义、范围与历史,同时也指出了金石学研究的方法与材料的搜集、保存、流传等处置方法,堪称全面的学科导论性文献,具有统领学科的巨大价值,对于后续的金石学研究起到了引导作用,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郭沫若评其:“马衡先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中国金石博古之学趋于近代化。”

 

《清史讲义》本书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虽欠完整,但对清朝二百多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史实详尽,考订了清先世源流、八旗制度原貌,并对清代从开国到国运由盛转衰的过程和重要史实进行了缜密的论析,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之作。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书。

 

《欧化东渐史》本书是论及中西交流的重要学术著作,时间跨度从宋、元到20世纪30年代,范围涉及政治、宗教、思想、经济、文化、科学诸领域,深入剖析、解读欧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既没有回避西方渗透、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种种恶果,也没有忽略西方人给中国社会各方面带来的有益变化,是研究中西交流史的入门著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出于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思想观念上的局限,原文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这是今天重读此书需要注意的一点。

 

《文学研究法》本书是在旧学与新学交替之际,桐城派作家系统阐述桐城派文论的*专著,对桐城派文论做了新的整理和阐述。该书在体例上模仿《文心雕龙》,内容上强调文学和语言学的结合,强调文学风格存在于作品和创作主体之中,将桐城文论与时代接轨,开创中国传统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向的先河。其文资料丰富、行文严密、文字雅洁,颇具桐城风采,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语言学极有参考价值,对文章学体系的构建做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和思想家。1918 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教育家,20世纪上半叶我国重要的学术领袖。


 


孟森(1869—1938),中国近代明清史学科的杰出奠基人之一。其有关明清两代历史的专题考证文章,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极大轰动;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明元清系通纪》等。


 


姚永朴(1861—1939),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桐城派后期大师。他早年治诗、文,后专读经,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自成一家。当时学者评价他说:“先生根底盘深,流露于诗文者,蔚为大观,自成一家之言。而义法谨严之中,饶有渊懿冲淡之致,此为先生之所独绝也。”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别署癯安、逋飞等,近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现代曲学的奠基人。


 


张星烺(1889—1951),著名历史学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是率先开设了“中西交通史”这门有创新意义的课程,引起了当时史学界的重视,其代表作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我国著名的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



目录

《中国小说史略》


 


题记.............................................. 1


序言.............................................. 2


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3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8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15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19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27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35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40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47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55


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62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68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76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84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91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100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110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116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 123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 131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 138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144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153


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 162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168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180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 191


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202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 212


 


后记............................................ 223


附录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24


 


《史学方法导论》


 


拟目


 


史料论略


 


章 史料之相对的价值


节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   4


第二节 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   32


第三节 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   35


第四节 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   36


第五节 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      36


第六节 本事对旁涉   37


第七节 直说与隐喻   38


第八节 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   47


 


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


一 宜知中国所谓汉族于陈隋之间大起变化
  51


二 宜知唐宋两代有汉胡消长之迹 南宋之亡


  又为中国历史一大关键      53


三 宜据中国种族之变迁升降为分期之标准
  53


四 宜别作“枝分”(Subdivision)勿使与初分相混        54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


一 试想几篇戴记的时代   63


二 孔子与六经   66


三 在周汉方术家的世界中几个趋向      73


四 殷周间的故事      78


五 补说(《春秋》与《诗》)   84


 


史记研究


一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      89


二 老子申韩列传第三      91


三 十篇有录无书说叙      97


四 论太史公书之卓越      101


五 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      102


 


战国子家叙论


一 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西洋哲学即印度日耳曼语言之副产品


  汉语实非哲学的语言


  战国诸子亦非哲学家   104


二 论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107


三&e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