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3.17 5.1折 ¥ 45 全新
库存19件
作者尚秀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7244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6917350
上书时间2024-10-16
推荐序
重视“法官妈妈”的忠告
全国法院系统资深的少年案件审判法官尚秀云同志撰写的《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一书将要出版了,我听说后非常高兴并向她表达了我的期待。在付梓之前,她把书稿发给我,很谦虚地要我提出意见,这也使我得以有机会先睹为快。我看完这本书稿以后的印象是,作者采取以案说法、以人说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家长及其他成年人应该如何对待进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如何预防和阻止淘气的未成年人变成麻烦的未成年人,如何教育和挽救出了麻烦的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自身如何学法守法和自我教育等十分重要的问题。书稿虽然部头不大、内容不多,总共只有七章、十多万字,但提出了很多既显大气又接地气的独特见解。而且书中的案例生动,语言亲切,说理朴实,特点鲜明,富有启发。我认为该书值得广大家长、青年学生、司法人员和相关专家学者一读。
本书的个特点是“真”。书中使用的案例大都是尚秀云法官30年来亲自审理的真实案件,列举的人物都是她当年打过交道甚至后来还继续关注的未成年人。虽然他们早已成为成年人,而且已经焕然一新甚至成了成功人士,但正因为这样,才更显出尚秀云同志当年所做工作的巨大价值。书中讲述的观点、理念和心得体会,都来自尚秀云同志的工作实践,百分之百的真情实感,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书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均是她长期反复思考后的真知灼见。她在书中提出的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学校要正确、认真地对待孩子,正确、认真地教育孩子,正确、认真地处理好出了问题的未成年人,正确、认真地做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以及正确、认真地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观点和理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爱”。尚秀云同志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至今已经30多年,依然初心不改、爱心不变,是全国法院少年审判领域爱岗敬业的模范典型。在我看来,尚秀云同志对工作的热爱,归根结底来自她对孩子的关心疼爱。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对相关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爱心,超越了血缘亲情,超越了好坏美丑,体现出平等的爱、无疆界的爱和发自内心的爱。正因为她对孩子的无私爱心,促使她开拓性地延伸审判职能,尽努力在法庭内外、审判前后做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学校等方面的工作。她的工作卓有成效,很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因为她的努力而改变了命运,她也因此赢得了未成年人的信赖和社会的肯定,被大家赞誉为“法官妈妈”。如今的她虽然已经升到祖母的级别,但人们仍然亲切地称她“法官妈妈”。爱孩子是她工作的动力,也是她思想的源泉。我们看她讲述的一个个未成年人昨天的悲剧故事,以及经过各方努力由坏事变成好事、由坏孩子变成好青年的欢喜故事,无不洋溢着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爱情怀。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善”。有人说善良的心是好的法律,有人说司法是惩恶扬善的职业,还有人说法官好的品质是善良。我想,至少在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工作中,这些说法都是对的。尚秀云同志就是用她生动的审判工作实践,反复印证了司法审判就是要弘扬善念、实践善行的价值观。她几十年如一日,面对的不是“小淘气”的未成年人,而是已经变成“大麻烦”的未成年人,很多问题少年的陋习、劣迹甚至连他们的家长都感到厌恶乃至不能容忍。然而,尚秀云法官却能不嫌弃,耐心细致地与这些“大麻烦”们打交道,既有善心又有善行,始终秉持着将“大麻烦”们变成好公民的善良愿望和不懈追求。如果说,帮助他人一次即是行善,那么,帮助一名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变恶人为善人,就是行大善,而帮助一个深受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拖累困扰的家庭走出阴影,重新获得欢声笑语和美好明天,那更是行至善。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该论断既充分肯定了公正的司法案例对于引领社会公正、弘扬法治精神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作用,又明确提出了司法人员要公正办理案件并重视发挥案例价值作用的工作要求。就法官而言,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就是既要做好依法公正裁判的“司法民工”,也要当好深挖案例价值的“司法矿工”,让司法案例充分发挥推动法治建设的巨大能量,成为全民共享的优质法治资源。值得钦佩的是,尚秀云法官在这方面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她几十年来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甘做一名“司法民工”和乐做一名“司法矿工”的职业追求,审理了大量堪比文件的典型司法案例,本书所引用的司法案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仅此一项,我就有足够的理由向广大读者推荐“法官妈妈”尚秀云同志的这一力作!
胡云腾 人民法院大法官、法学教授
2019年1月于北京
民间有种说法:孩子小时候越淘气,长大以后越有出息。可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淘气也要有个“度”,“度”把握不好,性质就变了。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她在几十年审理少年犯罪的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往往是一些被家长忽略的小事,却在无意间触犯了法律,引发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为孩子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
本书从几千个真实案例中选取了*典型的35个案例故事,告诉家长和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同时,作者也针对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困惑无助的父母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解决办法和教育方法。在作者眼中,没有挽救不了的孩子,只要父母多一些耐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孩子的未来就会不同。此外,针对当下关于孩子如何自我保护的热点问题,本书中也有科学、详细的建议。
尚秀云,北京市女法官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副庭长、资深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她是我国代从事少年审判的法官,从1987年至今,她公正、高效地审结了近千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经她审判的缓刑少年中,有26人考上了包括清华、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大专院校,有3人考取了研究生,有7人因确有突出的悔改表现被减刑。许多被她那母亲般的情怀所感化、教育过的失足少年,都发自内心地称呼她为“法官妈妈”。
她曾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模范”等荣誉称号,曾荣获第三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英模天平奖章”、少年审判工作“终身成就奖”并荣立一等功。她是电影《法官妈妈》的生活原型。
家庭是好的学校 章
一、父母相爱,孩子心里才会充满爱 003
二、家庭和睦,孩子人格才健全 009
三、善待孩子,孩子才会善待他人 015
四、多一些关心,孩子才不会迷失 022
爱是一门学问 第二章
一、爱要有尺度: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031
二、爱要讲原则:大是大非不容混淆 038
三、爱不是纵容:社会不会为你的溺爱买单 044
四、爱不能缺位:父母的爱不可替代 050
五、省心的孩子也需要关爱 056
成长不可忽视的细节 第三章
一、有了责任感,未来之路才长远 067
二、内心强大,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076
三、学会合作,才能双赢 085
四、有所畏惧,才不会做傻事 091
五、经得住诱惑,才能拥有大格局 096
六、敬畏生命,才能平安长大 101
法律意识是好的武装 第四章
一、虚拟世界不是法外之地 109
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14
三、不可忽视的“次” 119
四、十件好事无法抵消一件坏事 124
五、不被假象迷惑 131
性教育要跟上性觉醒 第五章
一、提早的青春期,滞后的性教育 139
二、性道德教育,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145
三、不做引狼入室的“小红帽” 151
四、要善良,但决不做无知羔羊 155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第六章
一、要有一颗善待他人的心 161
二、告诉孩子,财不可外露 167
三、生活不是真空,善良会被利用 170
四、聪明的父母,让孩子学会自救 173
五、孩子和谁交往,父母了如指掌 178
有些事情不能做 第七章
一、好孩子,夜晚要回家 187
二、旷课是走下坡路的开始 191
三、酗酒何止伤身体 197
四、别把吸烟当成酷 202
五、别把刀具当玩具 207
六、别拿青春“赌”明天 212
民间有种说法:孩子小时候越淘气,长大以后越有出息。可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淘气也要有个“度”,“度”把握不好,性质就变了。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她在几十年审理少年犯罪的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往往是一些被家长忽略的小事,却在无意间触犯了法律,引发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为孩子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
本书从几千个真实案例中选取了*典型的35个案例故事,告诉家长和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同时,作者也针对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困惑无助的父母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解决办法和教育方法。在作者眼中,没有挽救不了的孩子,只要父母多一些耐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孩子的未来就会不同。此外,针对当下关于孩子如何自我保护的热点问题,本书中也有科学、详细的建议。
尚秀云,北京市女法官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副庭长、资深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她是我国代从事少年审判的法官,从1987年至今,她公正、高效地审结了近千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经她审判的缓刑少年中,有26人考上了包括清华、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大专院校,有3人考取了研究生,有7人因确有突出的悔改表现被减刑。许多被她那母亲般的情怀所感化、教育过的失足少年,都发自内心地称呼她为“法官妈妈”。
她曾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模范”等荣誉称号,曾荣获第三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英模天平奖章”、少年审判工作“终身成就奖”并荣立一等功。她是电影《法官妈妈》的生活原型。
善待孩子,孩子才会善待他人
严父的望子成龙
赵成是一个16岁的男孩。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小时候活泼好动,父母都很疼爱他。赵成的父母都是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从小对赵成寄予厚望,尤其对他的学习成绩要求很严格。
然而,赵成上了中学,特别是升入初中二年级后,变得越来越顽皮、逆反,爱搞一些恶作剧,常常损坏学校公物,要父母出面道歉赔偿。因为贪玩不爱学习,他的成绩也开始下滑,考试经常不及格。
赵成的父亲身材高大、性格暴躁,他笃信“不打不成材”的观念,一见赵成的学习成绩下降,又经常闯祸,打心眼里恨铁不成钢,便经常对他打骂、罚站或者不让他吃饭。甚至在亲友、邻居面前也毫不避讳,骂他是“榆木脑袋”“无可救药”。久而久之,赵成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一落千丈,他在父亲的辱骂、殴打下愈发不思进取、无心学习,仿佛在用行动印证着父亲对自己的责骂—我就是个“榆木脑袋”“无可救药”。
因为赵成的学习成绩不好,每次排名都给班集体拉后腿,老师们都不喜欢赵成,特别是班主任,更不待见他。有一次,班里的同学丢了钱,丢钱的时候只有赵成和另外几个同学在场,而赵成是其中成绩差的,老师便武断地认为学习好的同学干不出这种事,只有平时调皮、学习又不好的同学才会偷东西,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赵成是不是他偷的钱。赵成十分委屈,不想说话,老师就用猜疑的眼光盯着他,把他看成贼。
在这次盘问后,同学们都不愿意和赵成交往了,连平时的铁哥们也开始有意疏远他。赵成用拔掉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来进行报复,恰巧被老师碰上,老师当即把赵成的父亲叫到学校来,而爱面子的父亲在听了老师告状后,不分青红皂白就狠狠地给了赵成一耳光。赵成因此很恨这个老师,更恨他的父亲。他想,为什么父亲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只顾自己的面子而不顾儿子的尊严?自己明明没有偷钱却因学习成绩不好被无端冤枉,学习不好难道就能和贼画等号吗?他想不通,再也不想见到老师和父亲。
又一次期中考试后,赵成的所有科目都不及格,父亲知道后又将他暴打了一顿。赵成挨打后心里愤愤不平,一心想要反抗报复,便离家出走了。后来,赵成与在网吧认识的刘康(男,16岁)一起,带着从黑市上买来的尖刀,趁着清晨农贸市场的商贩进货的机会,在胡同的僻静处徘徊,寻找作案目标。随着车轮声由远及近,二人突然从胡同里冲出来,拦住小贩的去路,赵成掏出尖刀抵住小贩的喉咙进行威胁,刘康趁机搜身,将小贩进货用的2500元钱和随身携带的一部三星手机(经鉴定价值人民币1200余元)强行抢走。终,赵成因涉嫌犯抢劫罪被起诉至法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可是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是耐心地说服教育,而是笃信“不打不成材”的信条,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造成孩子与父母情绪对立、互不信任。有的孩子在心理上不喜欢父母,就到社会上去找小兄弟获取“同情”“温暖”,以致逐渐形成粗暴和攻击性强的性格。甚至像案例中的赵成那样,用以身试法的方式来报复父亲。为什么赵成会用抢劫小贩的方式来报复父亲呢?原来,赵成的父亲是某单位的保卫干部,赵成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他故意屡次在父亲管辖的区域里作案,目的就是破坏父亲的名声,让父亲的工作出问题,受到领导的批评。赵成自幼饱受父亲打骂之苦。在他心里,弱小的自己无法对抗高大的父亲,于是只能通过影响父亲工作的方式,借单位领导对父亲的处罚来实施报复、发泄怨气。
保护自尊心,就是给孩子进取的动力
据了解,来自问题家庭的孩子,特别是来自打骂家庭的孩子,一般都经历过娇宠—打骂—姑息的教育“三部曲”,后以家长的教育失败告终。
阶段—娇宠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觉得孩子天真可爱,即使有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也不及时矫正,甚至觉得好玩,通常一笑了之。例如散步时父母碰见邻居,让孩子称呼长辈为“猴哥”“八戒”以此戏谑;有时孩子不尊重爷爷,把爷爷叫作“大肚蝈蝈”,爷爷不制止还开怀大笑,称为“孙子疗法”①。殊不知,孩子此类不文明行为如果不断强化,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尊重他人的不良行为。据了解赵成幼年时就是因为长辈对他很娇宠,一定程度上促成他顽劣的个性,长大之后他才会在应对父亲打骂时选择通过犯罪来实施报复。
第二阶段—打骂
小时候对孩子放纵迁就的结果,就是容易使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无天的“小霸王”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小霸王”开始在小伙伴中横行霸道,家长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不时要向人家赔礼道歉,或赔偿损失。这时,家长才意识到再不加以管束,确实不行了。但他们采取的方法往往不是耐心劝说,而是简单粗暴的打骂。这种方法对付小一些的孩子或许还见效。因为孩子小,简单幼稚,对父母的依附性强,在家长的严厉管教下还能够收敛自己。但实际上,这种收敛并不是打心眼里的心服口服,而是不得已的屈从。面对这种假象,家长觉得自己管教的目的达到了,也不进一步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其实,孩子的逆反心理正是在这个年龄段,在一次次的粗暴压制下形成和强化的。
赵成的父母如果能够就学业问题与赵成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以正确的方式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及时督促孩子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发现成绩退步就一味打骂,企图用棍棒打出优秀的儿子,那么赵成想必也不至于自暴自弃,终触犯法律。
第三阶段—姑息
孩子上中学后,伙伴多了,交际范围广了,体力和胆量也逐渐增加了。小伙伴们在一起互相交流,见识也就自然丰富起来,对家长的粗暴教育也产生了自己的应对办法,即实在忍不了就跑,“朋友们”互相提供食宿。孩子几天不回家,家长就惊恐万分,惶惶不安,呼天喊地地到处寻找。一旦找到孩子,就开始妥协,由此进入了第三阶段—姑息,说什么也不敢再打了,以防孩子再次出走。这时,孩子成了胜利者,家长的一再退让使孩子更加得寸进尺,肆无忌惮。
故事中的赵成就是这样。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子,之所以会走到抢劫的地步,是因为父亲粗暴的打骂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激化了他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还有老师无端的怀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得他再也不想走进那个学校。孩子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受到家长抚养的同时也受到家长的制约。因此很多时候孩子在受到委屈时,并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来发泄自己的情感,而这种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孩子就很可能通过违法甚至犯罪的手段来进行反抗,来表达他们心中强烈的不满。打骂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不能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给予孩子有益的建议,而且也侵犯了孩子的人身权利,在棍棒中打散了亲情,打出了怨恨。如果说故事中是这位父亲把他的儿子逼上了犯罪道路,也是不足为过的。
反过来说,如果当初老师能够换一种处理方式,不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当面怀疑指责赵成偷了钱,而是给真正拿钱的同学一个改错的机会,让他在一定期限内,将钱放到教室的某个地方,也许就能将丢失的钱找回来,赵成也就不会被无端冤枉;在赵成实施报复行为后,假如他的父亲能够让老师查清事实,而不是当众殴打孩子,伤害赵成的自尊心,也许赵成抢劫的事就不会发生。
不管什么理由和什么情况,父母打骂体罚孩子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打骂是自己的自由,殊不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就有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这一项。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稍不顺心就任意打骂,这是违背法律规定的。
从教育角度看,打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打骂不碍事,实际上孩子的心灵对大人的评价和态度是很敏感的,不尊重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进取向上的重要动力,孩子虽然小,但他们同样有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如同保护植物的生长点一样重要。一个在打骂声中成长的孩子,必然会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创伤,不能明辨是非,甚至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和压抑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欢乐,进取心受挫,继而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
科学的教育方法应当是为孩子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要把孩子看成家里的小主人,用平等商量的态度对孩子提出要求。有的家长常常以教育者自居,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对话,比如有的家长自己不读书、不看报,却命令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就会不服气,心想:你自己都不学习,有什么资格叫我好好学习?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出现问题也要分析原因、逐步解决,不能随意责骂甚至殴打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有研究表明,童年经常遭到父母打骂的孩子,更容易胆小、自卑,在心理上造成创伤、留下阴影,往往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面对生活,造成潜在的反社会倾向。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孩子身上“出气”,可以暂时让孩子听话,但是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强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时,滥用体罚或变相体罚还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从而学会“以暴制暴”。审判实践发现:在15名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4名孩子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对孩子动辄拳脚相加。可见,孩子性格和行为的曲线,总是围绕着家长性格和行为的轴线上下波动的。因此,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爱要有尺度: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钱龙的故事
有一对姓钱的夫妇,30多岁才生了一个可爱的大儿子,夫妻俩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他们给孩子起了个皇帝的名字,叫“钱龙”,并且真的把儿子当成皇帝来养育,甚至可笑地把儿子穿的衣服叫“御袍”,吃的饭叫“御膳”,把教孩子的老师叫作“太师”,把给孩子看病的医生叫作“御医”,让孩子自称“朕”。他们对儿子宠得没边儿,要五块给十块,要五十给一百,真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钱龙在父母的一味宠惯下长大,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乖张和无法无天的性格。在家里总是说一不二,即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定要父母满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干的事,就一定得干;我想要的东西,就必须得到,所有人都要围着我转”。
钱龙虽然脑瓜很灵,但是却不好好学习,自由散漫,不完成作业,课上顶撞老师,还扰乱课堂秩序,不仅让同学都得听他的,还要求老师也按他的意愿做,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小淘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