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治安学之“治安”作动词解释,是指维护治安秩序的实践活动。治安之道,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维护治安秩序实践活动基本规律的哲学反思。所以,治安之道也可以称为治安哲学。众所周知,治安秩序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维护治安秩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辩证的思维方式。治安本身内在的这种复杂性长期以来都被人们忽略了。如何揭示治安本质内在丰富的内容需要进行学理性的系统研究。然而,专门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很少,从大的方面看,这与治安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等原因密切相关,从小的方面看,这与缺少完整的学历教育体制有关。治安学在我们国家有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也只有这种组织性很强的研究模式才能将治安内在蕴藏的知识体系挖掘出来。我是在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治安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设“治安哲学”这门课的时候,开始对治安进行哲学思考的,对其内在的一些具有本质性、规律性的问题做系统研究的。
刚开始讲治安哲学这门课学生有些听不太懂,因为之前很少有人对治安进行哲学思考,思维方式使用的还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而不是用系统的、矛盾的、整体的、联系的辩证思维方式。长期以来治安学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很多人不重视理论研究,甚至治安管理方向的课程的名称同具体工作的名称也分不开,这与学历教育的宗旨是不相符的,因此常被人诟病。所以,对治安学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刻不容缓。可是,当我给学生讲授诸如治安的逻辑起点、治安的本质、治安的价值等纯学理性问题的时候,发现学生有些听不懂,一些本科学理工的同学更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可是这些治安学的理论问题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果不掌握很难进行治安研究。那么怎么解决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呢?我授课中做了许多尝试,后来证明一种方式就是我将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用形象的事例来说明,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我尝到了甜头后,就对治安哲学课中的一些重要的地方都进行了形象化处理。这是个非常艰苦的工作,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深藏于治安实践中的丰富内容要准确把握,抽象出简明的基本概念,进而进行理论概括;二是将这些理论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前者的意义主要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后者的意义就是让这些理论走出象牙塔,为普通人所掌握,具体地指导治安实践。
目录
路径理论
沙堆效应
破窗理论
“零容忍”政策
“稻草人”理论
狼步理论
蛋黄酱理论
治安被理论
控制分割现象
热炉法则
手术灯效应
情境定义理论
懒蚂蚁效应
瓶颈效应
过滤网理论
音叉效应
延迟理论
南风效应
隔断效应
天鹅理论
橡皮筋理论
草坪栅栏理论
长条椅理论
“刀”——藏于家中
明耻整合理论
“转处”策略
“水密隔舱”原理
邻里守望
影子理论
线绳理论
“形象”工程
死角理论
奥卡姆剃刀理论
横山法则
快速反应原则TAP
“咬犯罪一口”
二八法则
本体安全理论
多米诺骨牌效应
沃尔森法则
弹簧原理
自行车原理
飞轮效应
火焰现象
荷塘效应
栅栏效应
情绪效应原理
狼性法则
拉锯效应
水墨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抬枪理论
适度容忍原则
沟通漏斗
猫爪
安全阀理论
纽约引爆点
“顺水推舟”
空调病
齿轮效应
“削苹果”原则
平庸的恶
标签论
皮格马力翁效应
雄鹰法则
理性选择理论
“搭便车”效应
提前滴注法
日常活动理论
CPTED理论
围门理论
修路原则
橘枳现象
习得性无助实验
事故金字塔
“烂苹果”定律
“去瘤化运动”
风筝原理
树枝原理
鱼钩与长矛
高压锅原理
靶标法
避雷针效应
路径依赖原理
螺纹千斤顶
互惠关系定律
法律ADR
蜂窝煤效应
拆屋效应
阿尔巴德定理
规避艺术
威尔德定理
节点治理
蓝斯登原则
苛希纳定律
六度分离定律
渔网法则
内容摘要
治安学之“治安”作动词解释,是指维护治安秩序的实践活动。治安之道,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维护治安秩序实践活动基本规律的哲学反思。所以,治安之道也可以称为治安哲学。众所周知,治安秩序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维护治安秩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辩证的思维方式。治安本身内在的这种复杂性长期以来都被人们忽略了。如何揭示治安本质内在丰富的内容需要进行学理性的系统研究。然而,专门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很少,从大的方面看,这与治安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等原因密切相关,从小的方面看,这与缺少完整的学历教育体制有关。治安学在我们国家有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也只有这种组织性很强的研究模式才能将治安内在蕴藏的知识体系挖掘出来。我是在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治安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设“治安哲学”这门课的时候,开始对治安进行哲学思考的,对其内在的一些具有本质性、规律性的问题做系统研究的。
刚开始讲治安哲学这门课学生有些听不太懂,因为之前很少有人对治安进行哲学思考,思维方式使用的还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而不是用系统的、矛盾的、整体的、联系的辩证思维方式。长期以来治安学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很多人不重视理论研究,甚至治安管理方向的课程的名称同具体工作的名称也分不开,这与学历教育的宗旨是不相符的,因此常被人诟病。所以,对治安学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刻不容缓。可是,当我给学生讲授诸如治安的逻辑起点、治安的本质、治安的价值等纯学理性问题的时候,发现学生有些听不懂,一些本科学理工的同学更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可是这些治安学的理论问题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果不掌握很难进行治安研究。那么怎么解决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呢?我授课中做了许多尝试,后来证明一种方式就是我将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用形象的事例来说明,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我尝到了甜头后,就对治安哲学课中的一些重要的地方都进行了形象化处理。这是个非常艰苦的工作,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深藏于治安实践中的丰富内容要准确把握,抽象出简明的基本概念,进而进行理论概括;二是将这些理论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前者的意义主要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后者的意义就是让这些理论走出象牙塔,为普通人所掌握,具体地指导治安实践。
精彩内容
《治安之道》:
治安被理论
解释:“安全被”理论是由理查德·埃里克森提出的,通过吸收一些核心的理论概念,应用经验性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社会治理的理论。他认为,维护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领域和基本设施秩序的力量不仅有警察,还有非公共组织和志愿者。这些非公共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不仅体现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服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了一张完整的“安全被”。由于观念和政策的变化趋势弱化了正式的社会控制,以至于国家主导的警务工作衰退,私人警务和志愿警务兴起。在英国,私人保安业正在挑战国家警察的活动范围,为了更好地研究作为维护社会安全实体一部分的私人保安业,埃里克森发明了“安全被”一词,用来反映英国警务机构的“拼凑”在现代社会的运作。英国警务机构按性质划分为: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机构、半私营机构、私营组织、志愿团体或合作社等,具体包括:内务部警察、英国交通警察、皇家公园警察、国防部警察、公园警察、邻里看护队、专有制和合同制保安、居民巡逻团体、维护治安组织、反恐打击队等。
有学者将“安全被”移植至我国,改而称之为“治安被”,并在我国现实语境中赋予了“治安被”以新的意义。“治安被”理论除了吸纳“安全被”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的理念外,更从“百衲布”这一生活意象展开形象的诠释,即“治安被”是由国家治安力量和社会治安力量合力织就的一张社会治安防控网,以国家治安力量为主导建立起社会治安工作的整体格局,社会治安力量以“缝补”“填充”的形式承担起对国家治安力量薄弱、空白位置的治安防控任务,形成对社会治安的有力补充,这就是“群防群治”的理念。通过国家治安力量与社会治安力量的合作,消除犯罪滋长的灰色地带,形成对社会治安的全面覆盖和控制。
应用:“治安被”理论强调的不仅是一种全方位、无缝隙的治安防控理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群防群治”的理念。社会秩序、治安秩序的控制不能仅仅依靠公安机关的力量,更需要全社会各个组织横向、纵向或者水平、垂直的联动与配合,由各个社会部门和组织编织起一张控制的大网,也就是除了公安机关承担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的社会职能外,也需要个人、社区及其他组织的力量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的活动中。
现代风险是与社会变迁相伴而生的,由此产生的个体和集体不安全感逐步增长。对安全对策和安全措施依赖性的日益增长,再加上安全措施市场化的进一步刺激,导致安全成为一种无法满足的欲望。因此,仅仅依靠警察来维护社会治安,提升安全感越来越难以达到。私人保安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及志愿者等警务社会化方式是警务工作的必要补充。为了顺应当代警务模式改革的趋势,警务社会化的启动,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协同合作。但是,需要确定公安机关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公安机关处于权威与领导地位,既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权威力量,又要对保安业及其他服务组织进行监督与指导,这将有助于提升警察维护社会安全的地位,形成由警察主导,专有制保安、合同制保安、邻里守望队、邻里看护队、居民巡逻团体、街道守望巡逻团体、志愿团体和合作社等组成的治安防控体系。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