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9.5 3.9折 ¥ 12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青禾 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67044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5075910
上书时间2024-10-16
这是我近12年来发表的24篇中篇小说的合集。我是个业余作者,原先写短篇小说,年纪大了,说话啰唆,写短篇短不了,写长篇又怕写了后面忘了前面,只好写中篇——3万字左右,正合适。
这些中篇写的是我生于斯、长于斯,又将终老于斯的这座闽南小城,大都是我熟悉的人物。24篇小说,24个小城的故事,24种人生。小说的主人公有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有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小职员,有学校的教师、学生,有退休和下岗人员,还有个体经营者和外来打工妹,等等。
自入伍以来,我在两个单位工作过,先在一家国企工作了20年,后到一所高校工作,直至退休,又是20多年;而我的亲戚朋友,大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我熟悉他们,也喜欢他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长里短,他们的梦想与苦恼,他们的纠结与奋进,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无时无刻不牵扯着我的神经。往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便会产生书写他们的冲动,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灵感”来了,我就调动以前的生活素材积累,把他们请进我的小说中,让他们走进“故事”里。这样,他们就脱离现实生活,在“故事”中“表演”自己的角色。我没有创作天分,只会把生活中、记忆中的一些细节,东拼西凑,放到这些人身上,尽量让他们像个“人”,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的活人。他们有梦想,他们很平凡,希望吃好睡好,健康快乐;希望家庭平安,儿孙孝顺;希望亲朋好友和和顺顺。当然,他们不可避免地有各自的困惑、苦恼、徘徊、纠结与失落,他们的四周弥漫着街头巷尾的生活气象……总之,我的小说,我的故事,我的人物应该和这座闽南小城一样平常而亲切。
这个合集,写校园生活,或者说以教师、学生为主要人物的有《博士们》、《这事不怪我》、《纳米博》、《时代先锋》、《时代风流》、《步辇》等6
篇;写有关国家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有《厅长》、《我不
干了》、《大隐隐于市》、《番薯升官记》、《他们都属马》、《尴尬年华》等
6篇;写退休生活的有《在劫难逃》、《野渡无人舟自横》、《无影妈》、《阿惠》等4篇;写下岗人员、外来打工人员和其他小市民生活的有《向东风》、
《同是天涯沦落人》、《姐妹仔群》、《虚拟世界》、《时代英雄》、《春姑浪漫曲》、《古厝沉浮录》、《落叶》等8篇。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分类,生活中的人都是相互交错的,“故事”中的“人”也一样。这些小说大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我的小说就像一条平庸的小河,缓缓地无声地流动,我祈望在不动声色之中悄悄地流进人们的心中,给人们留下一点感觉,一点美好,一点奋发,或者一声叹息,哪怕是一丝淡淡的忧伤。
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但生活不能直接变成小说,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记忆,从生活到记忆再到小说。现实生活不但丰富多彩而且是不间断地接连发生和发展着的,而我们的记忆却是零碎的,是一些特殊的储藏在大脑里的碎片。这些记忆碎片的艺术组合才是小说。把记忆碎片拿来,镶在一个镜框里。根据我对生活的理解,以及我的理想和情感,把记忆碎片重新黏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属于我的小说世界。
小城生活留给我的记忆,由于时间的过滤和我不自觉的想象,在我的心底发酵,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鲜活,越来越美好。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说得好:“只是在通过想象回忆过去时,生活才被注入了生的气息。”另一位大作家,哥伦比亚的加西尔·马尔克斯在他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一书的扉页上如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当我借助于偶然的“灵感”,把这种活的记忆碎片重新黏合起来,并为了“讲述”而重现在读者面前时,这已经不是记忆,而是“小说”了。
我私下想,活动在我小说中的“人”更像人,因为他们的身上倾注着我的理想和感情。他们大都做关注心灵的事,更具内心化,更能帮助我们透视自己的灵魂。
24篇小说曾于不同的时间发表在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读者,现在集中起来,同时面对同一个读者,也许会有不同的效果。就像24个镜框一起挂在一个房间的墙上,让人有点眼花缭乱。我只希望人们能在这里看到一幅闽南小城的生活图景。
感谢中国华侨出版社的热情支持。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读者的评判。
作者
2016年12月于漳州
这是著名作家青禾的小说精选集,讲述了24个发生在闽南小城的故事,24种不同人物的人生历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普通市民和知识分子,有公务员、小职员、个体经营者、国企管理者、教师、学生、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外来打工妹,等等,人物形象个个鲜活可爱,栩栩如生,他们的故事平凡而有趣,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困惑、苦恼、徘徊、纠结、渴望与失落。他们的日子伴随他们的爱情、友情、亲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这是一幅人间生活图,又是一幅小城风情画。这里没有惊心动魂的大事件,却让你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络与社会的精彩。
青禾,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福建永定,生于漳州。已发表中篇小说44篇,短篇小说100篇,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诗歌等400多篇(首),在海内外出版、再版长篇小说1部,长篇历史小说8部,长篇传记文学2部,小说集4部,计450多万字。
上
博士们 | 001
在劫难逃 | 043
厅长 | 082
我不干了 | 124
向东风 | 170
大隐隐于市 | 211
纳米博 | 246
落叶 | 294
中
这事不怪我 | 001
同是天涯沦落人 | 050
他们都属马 | 099
野渡无人舟自横 | 146
姐妹仔群 | 188
番薯升官记 | 233
虚拟世界 | 283
下
时代英雄 | 001
时代先锋 | 039
时代风流 | 082
步辇 | 123
春姑浪漫曲 | 161
尴尬年华 | 197
古厝沉浮录 | 236
无影妈 | 269
阿惠 | 307
这是著名作家青禾的小说精选集,讲述了24个发生在闽南小城的故事,24种不同人物的人生历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普通市民和知识分子,有公务员、小职员、个体经营者、国企管理者、教师、学生、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外来打工妹,等等,人物形象个个鲜活可爱,栩栩如生,他们的故事平凡而有趣,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困惑、苦恼、徘徊、纠结、渴望与失落。他们的日子伴随他们的爱情、友情、亲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这是一幅人间生活图,又是一幅小城风情画。这里没有惊心动魂的大事件,却让你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络与社会的精彩。
青禾,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福建永定,生于漳州。已发表中篇小说44篇,短篇小说100篇,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诗歌等400多篇(首),在海内外出版、再版长篇小说1部,长篇历史小说8部,长篇传记文学2部,小说集4部,计450多万字。
博士们
/ 1 /
A州大学是A州地面上的学府,不是说A州地面没有大学,电大、业大、职大、医专、建专什么的还是有的,但A州大学是正牌的省属本科大学。假如有人不服气,A大人就说,我们A大有60个博士,你们有吗?不服气的人便伸了伸舌头,不再说话。大家都知道,教授其他学校还是有几个的,但博士就不同了,A州包括所辖10个县区3万平方公里,500万人口当中,只有3个博士:市立医院1个,市园林局1个,市城建局1个。
所以,博士是A大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魅力四射。你在A大的校园走,不小心,就会遇到一位博士。现在,公元2005年4月的某一天上午,在通往学生处的校道上,匆匆走来的,就是一位历史学博士,还是个女的,别不服气,别以貌以取人,她长得是不怎么样,但她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一所非常知名的大学,师从一位在国内很有名气,出席过好几次国际会议的美国史专家。她在校道上走,遇到几个外籍教师,就站在那里和他们聊天,全用英语,说说笑笑,到后,那几个皮肤白白、个子高高、鼻子勾勾、眼睛蓝蓝的外国人还伸出大拇指对她说了好几个OK。她只报以一个很随意的手势,意思是拜拜。她真的貌不出众,一米五的个子,在那几个洋人教师的面前,简直就像是个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学女生。她的眼睛也不大,单眼皮,笑起来就眯成一条线;皮肤也不行,太黑,脸上还长了许多青春痘;只有身材还过得去,有一点苗条,有一点小巧玲珑,跑起来也快,听说当初在上海读硕士时得过研究生院100米短跑冠军。她叫肖红,正好和一个在近代文学史上很出名的女作家的名字同音。她不是东北人,也不是故意想沾人家大作家的光,她正好姓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祖上就姓肖,名字是父亲请人起的。她的家在江西于都的一个小山村,听说那是红军长征的起点。那里人要说起作家,不要说名字,就连作家是干什么的都不大清楚,也不大关心。她是她们家乡个女大学生,个女硕士,个女博士,所以在她的家乡,肖红就是博士的代名词。
肖博士是8年前来到A州大学的,那个时候她还不是博士,只是硕士,当然那个时候硕士的含金量要比现在高一些,可以带家属,所以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爱人。她爱人是本科生,是她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同学,这也是爱情力量的证明。她爱人如今在A大学生处学生科当副科长,上面没有科长,领导说了,也不会再派科长,所以科长迟早就是他,只是目前校内岗位津贴少一点,这点钱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肖红来的时候才25岁,上课很认真,人缘又好,学校想用她,正好学校要开团代会,团代会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A州大学代表大会,领导就找她谈话,让她来当校团委副书记候选人。她说不行不行,她不会。领导说,天下没有生下来就会的事情,不会就在工作中学习。她说有些事可以学,有些事学不来,比如当干部,她怎么也学不会,学外语,她一学就会。同是学外语,刘军很努力,却怎么努力都不行,所以没能考上研究生。而当干部,他一学就会,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是她的领导,先是她的班长,后来是她的团支部书记,到了大学又是她的党小组组长。刘军是她爱人的名字。领导想想,也就没有再勉强。这事传出去,有人说她很鬼,她不是不想干,是想让她的爱人干。后来,她的爱人果然就提了副科长。
肖博士今天没课,她来学校是想找刘军商量一件事情。什么事情不能回家商量?这是一件大事,她又是个藏不住事情的人,在她家,所有的事都由刘军做主,尽管她的工资加岗位津贴是他的两倍,习惯了。凡事都有个习惯,习惯了有时就不讲究为什么。今早她没课,就想接着写她的专著,她的专著是由她的博士论文扩充而成的,已经写了十几万字,再有那么五六万字也就可以了。这是她导师出的点子,有了专著以后评职称时好用,专著的书名叫《女权主义在美国——由来与困境》,这书名有点历史,有点学术,将来出版起来就容易得多,这也是导师指导有方。肖红坐到电脑前突然想看一下电子信箱,看看有没有信,她一下就看到一封导师发来的“伊妹儿”,导师在信中说的是以前提起过的那件事,也就是他的那位安州大学的同学,如今是安大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主任,他们已经有了硕士点,想让她过去,条件是,一过去就让她上副教授,当硕导,硕导就是硕士生导师,还有,给她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她看到信有些心跳,不是因为100平方米的房子,她对物质享受历来看得很淡,她看中的是副教授和硕导。在A州大学,她还要两年才能上副教授,硕导更是遥遥无期,因为A州大学刚刚在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能不能上谁也说不准,就是上了,历史系能不能布上点也是一个问题。这事导师以前提过,但没有这么迫切,这么肯定,看来安州大学是真当回事了,不能不给导师一个明确的答复。所以她急匆匆地关了电脑,跑到学校来。
她在路上走,很多人和她打招呼,有学生也有老师,她对所有人都“嗨”一声,摇摇手,很纯真很热情。她来到学生处,刘军正在开会,他看到她站在门口,就走了出来,她简单地说了导师的信,他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回去再说吧。她说导师的信怎么回?他说,等商量好了再回。她想想,也是,反正导师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开的信箱。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