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4.76 4.2折 ¥ 35 全新
库存32件
作者(英)伊娃·伊博森,谢瑶玲 译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59899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23546669
上书时间2024-10-15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往何处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当心不再被想象与感官的幻相所束缚,那就是自由的起点。
玛雅,孤独而富有的孤女,渴望一个温暖的新家,却遇到了行径古怪又自私自利的远房亲戚,满心期待的新生活恍如一场梦魇;克洛威斯,漂泊困顿的剧团小演员,深切怀念英国贵族式的闲适与优雅;芬恩,神秘且变幻莫测的贵族男孩,不愿继承爵位,只想如林中的潘神,驾着独木舟在漂流中追寻梦想中的生活,却因而遭到追捕……
原本毫不相干的人们在追逐梦想的途中相遇,他们的故事如同巴西境内那些色彩斑斓的河流,*终都汇入亚马逊这个充满丰沛生命力的瑰丽世界。
亚马逊丛林究竟是“绿色地狱”还是“自由天堂”?
英国桂冠作家精心构思了一个发生在亚马逊丛林的生命成长故事,以清新温存的笔调,娓娓道出一段温文尔雅的英式乡愁和“蛮荒之地”的冒险冲动杂糅的奇幻旅程,关于历史、雨林、探险、勇气、自由、成长,还有爱。
伊娃伊博森Eva Ibbotson (1925~2010)
伊娃伊博森,被推崇为与为与J.K.罗琳比肩的耀眼文学之星。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后到英国北部定居,育有三个儿子及一个女儿。曾荣获雀巢聪明豆文学奖金奖、卫报小说奖、卡耐基文学奖提名奖、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提名奖、蓝彼得图书奖提名奖、学校图书馆杂志*图书奖等多项大奖。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蝴蝶天堂探险记》作为作者经典的代表作,每个角色各有特质,以致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张力,也各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间又巧妙地互为牵连,构成《蝴蝶天堂探险记》这本具有丰富情节与深刻人性的冒险小说,同时攫获了儿童与成人的心,并带给读者真诚的感动,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而深沉的阅读与思考空间。
序言
展开一场亚马逊探险
这本书是谁写的
认识一下故事里的灵魂人物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南风吹
在童话和传奇之间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往何处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当心不再被想象与感官的幻相所束缚,那就是自由的起点。
玛雅,孤独而富有的孤女,渴望一个温暖的新家,却遇到了行径古怪又自私自利的远房亲戚,满心期待的新生活恍如一场梦魇;克洛威斯,漂泊困顿的剧团小演员,深切怀念英国贵族式的闲适与优雅;芬恩,神秘且变幻莫测的贵族男孩,不愿继承爵位,只想如林中的潘神,驾着独木舟在漂流中追寻梦想中的生活,却因而遭到追捕……
原本毫不相干的人们在追逐梦想的途中相遇,他们的故事如同巴西境内那些色彩斑斓的河流,*终都汇入亚马逊这个充满丰沛生命力的瑰丽世界。
亚马逊丛林究竟是“绿色地狱”还是“自由天堂”?
英国桂冠作家精心构思了一个发生在亚马逊丛林的生命成长故事,以清新温存的笔调,娓娓道出一段温文尔雅的英式乡愁和“蛮荒之地”的冒险冲动杂糅的奇幻旅程,关于历史、雨林、探险、勇气、自由、成长,还有爱。
伊娃伊博森Eva Ibbotson (1925~2010)
伊娃伊博森,被推崇为与为与J.K.罗琳比肩的耀眼文学之星。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后到英国北部定居,育有三个儿子及一个女儿。曾荣获雀巢聪明豆文学奖金奖、卫报小说奖、卡耐基文学奖提名奖、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提名奖、蓝彼得图书奖提名奖、学校图书馆杂志*图书奖等多项大奖。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蝴蝶天堂探险记》作为作者经典的代表作,每个角色各有特质,以致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张力,也各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间又巧妙地互为牵连,构成《蝴蝶天堂探险记》这本具有丰富情节与深刻人性的冒险小说,同时攫获了儿童与成人的心,并带给读者真诚的感动,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而深沉的阅读与思考空间。
南风吹
匙河
在亚马逊河上,阳光倏忽间穿透热带雨林的阔叶树;色彩绚烂的鹦鹉在果实累累的枝丫间飞行;一队小水豚在沙洲上嘈杂且笨拙地走着;印第安孩子从木支架上的茅屋里跑出来,站在漂浮的码头上挥手叫唤……1910年,英国孤女玛雅开始了这段神奇的异域之旅。她“需要去感受风吹到脸上的感觉”,她“知道她要上船,以及不断地航行”。然而少年人闯荡新世界的热望是与来自旧世界的偏见并行的。克洛威斯对巴西只是地理上的不适,大人们则是文化上的误解。在卡特先生和英国侦探眼里,印第安人野蛮、吝啬而不诚实……初,玛雅也曾惧怕想像中那满是水蛭的河流、袭击路人的美洲豹,还怀疑自己会被印第安人拐去当奴隶……这些久远的刻板印象如蟒蛇般蜿蜒的河道或错综的丛林之路,覆盖着人性深处的蒙昧,连涉世未深的孩童也难以绕道而行。
同样,温文尔雅的英国式乡愁也时时调和“蛮荒之地”上的冒险冲动。从饮食、居所到礼仪、教育,因橡胶而致富的欧洲移民们尽力复制贵族式的闲适与优雅。卡特一家甚至假装他们仍在英国。如果说伊娃伊博森对成人的这种情结略有嘲讽,对儿童天真而正当的乡愁则稍为体恤。克洛威斯深切地想念在英国玩的板栗游戏、篝火节时扎的人偶、初雪飘落时舌尖尝到的甜美滋味、溜完冰后喝茶吃松饼的惬意……这清新又温存的笔调里隐含着对于晚期帝国的致意。玛雅则杂糅了巴西和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情,幻想双胞胎表姐妹穿着白色洋装,腰系彩色丝带,驯养温驯的长鼻浣熊和坐在肩上的卷尾猴,在巨大的莲花丛中划着小船,搭着牛车无畏地穿行丛林,将钢琴的乐声传送到丝绒般的黑夜里……但巴西是巴西,英国是英国,就像棕色的亚马逊河与黑色的尼格罗河,即便汇流,仍保持各自的颜色。作者无意让两种文化自然融合,只镇静地展示各自的样式,让人各选去处。所以克洛威斯代替芬恩,回到英国继承爵位,而玛雅彻底告别伦敦女校附近齐整的树、守规矩的鸽子、平静的泰晤士河……
芬恩犹如林中的潘神,驾着独木舟,从水草、藤蔓和树丛形成的绿墙后梦幻般向玛雅驶来。他们在漂流中过足了梦想中的生活——乘着小船,在黎明时分醒来,用汽油炉烹煮早餐,看苍鹭和鸬鹚潜水抓鱼;在引擎的噗噗声中走过阴暗的河流……这段航程不仅标志两个孩子在心性上的成长,也喻示儿童探险故事的进展——白人孩子并未承负帝国的职责与荣耀,成为荒岛上的鲁滨逊。芬恩没有拿出爵爷的派头来检视古老的部落,他需要血统上的归属感,并学习山提人丰富的医疗知识;玛雅没有扮演“灌木丛中的天使”(angel in the bush),替遥远的帝国耕耘蛮荒的花园,用“文明”的知识与理念归化土著人,她向他们学习那些狂野又奇特的歌谣。另外,玛雅为山提人对土地的熟稔和敬畏惊叹不已。“他们像对待老友般看待每一棵树和每一条小溪流。他们可以赤脚走过荆棘、沼泽和成堆的叶子。叶子堆里很容易会藏着蛇,可他们就是知道有没有……”她还领悟到,在这儿生活,不必像父亲说的那样“把握时光”,“他们会‘给’你美好的时光”。此时她已摒弃了启程前的无知无畏——“我可以使它(亚马逊丛林)变成天堂,而且我会的!”事实上,你不能把一个地方变成天堂,而只能将自己的心放置入天堂。芬恩也接受了山提人的信念: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河,你必须顺流而动,不能逆流而行,否则便会浪费气息。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赋予他们的成长开阔通明的质地。当孩子们不再带着东方主义式的猎奇目光和扩张心理来打量异文化,而谦卑地与自然相遇、平等地与土著相互学习时,他们获得的便是审视现存秩序和自由建构自我的双重能力。“儿童的天真视野能够看到一个抹去社会等级和国界限制的世界,在‘清新’和‘直接’中带来一种革新的力量。”(徐兰君)这种不受制于旧世界的视野也表明了童年到成年的发展并非原始到文明的进化,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无论个体或人类种群的,都各有其锃亮的样貌。
这“清新”和“直接”的力量也使《蝴蝶天堂探险记》在承继经典的同时又有适度的游离。故事的笔调与伯内特的小说极为相似,那安全而甜腻的贵族儿童腔调就是克洛威斯和玛雅摆脱不了的。克洛威斯在巴西巡演的正是伯内特的《小爵爷》,他完美地模仿并终实现了剧中主人公的命运;玛雅则有着《小公主》里萨拉那甜美的性情和《秘密花园》里玛丽的自然情结。芬恩那对于自然近乎神秘的亲近和体内无限的活力则类似于《秘密花园》里的迪肯。然而,不同于《秘密花园》中那种对于印度的湿热天气和教养方式的反感,故事没有用“女王的花园”(Queen’s Garden)来修剪野性的丛林;芬恩毕竟不是被浪漫主义塑造的自然神,他有他孩子气的缺陷,他更无意从自然回归文明社会,像《秘密花园》里的柯林一样去把握未来的统治权;玛雅也不像玛丽,为了召回柯林的活力而自我牺牲,她跟芬恩的生活平行或交织,相互需要,共同成长。因而,这个写于21世纪的故事因它理性的反思表明这近百年的路并未白走。
故事也顺应了儿童内在的需要,而不是满足成人对于童年的理想诉求,而这需要两者之间平衡的互动。在这段航程中,同行的成年人因儿童的生机得到了释放。“胡桃钳般硬邦邦”的明登小姐抛却她的矜持,开始在风中追逐美丽的大蝴蝶;教授则抛开年岁的捆绑,到处寻找树懒,还有鱼化石、奇怪的宝石和每隔二十年才开一次花的植物种子。成人也把他们美好的特质馈赠给了孩子。玛雅的父亲给予她探险的热情;芬恩的父亲留下他那亲近自然的天性,还有种满木薯、玉蜀黍和地瓜的菜园,以及高兴时能走上五海里的小船。当初鼓励芬恩的父亲追寻梦想的明登小姐而今则陪伴玛雅而来。她用博物志般翔实生动的书带给玛雅她渴望的神秘国度;她洞察到心灵封闭的危险,鼓励玛雅去过开阔的生活;她不仅认可野性与自由,也强调知识与理性,为两个孩子计划雨季在马那坞城读书,旱季去河上探险;她理解旅程对于玛雅的意义,认为她不只找到了歌曲和快乐,更找到了自己;她也为玛雅争取到对于“家”的选择权。所以,幸运的孩子们并非孤立地行进于他们生活的航程。众多的人物各有各的故事,但又交织在一起,如同巴西境内那些黑色、棕色和蓝色的河流,终都汇入丰沛的亚马逊河。
后,明登小姐说,“我们‘都’要回家了。”但不像从前的故事,在外面的世界里热烈地历险之后,平静地回到家里,在温暖的炉火旁捧着一杯热茶。玛雅不甘栖息于帝国的花园,而在暂留之后把目光继续投向那隐藏的、未被驯化的异域,那才是他们认可的“家”。她初到马那坞时,曾听到林中茅屋里来自芬恩的口哨声,那是一支英国北方的曲子《南风吹》,歌声在乞求风将乘船远去的人带回来:
“南风吹,轻轻吹,轻轻吹,
南风吹,吹向蓝蓝的海上……”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往何处去?玛雅清楚她自己的风向。
那就继续顺流而下,听凭南风吹。
穿越印第安村落
对玛雅而言,感觉大不相同。她年幼时曾跟着父母亲到希腊和埃及去挖废墟,她记得即使夜深时依然温暖及扎营的自由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她与目的地离得愈近,就愈肯定她坐在图书馆梯子上端时的那种感觉是真实的——这个新国家将是她的天堂。
“我将会和一对双胞胎同住。”她对克洛威斯说,“双胞胎是很特别的,你说对不对?像罗穆鲁斯和雷穆斯,虽说他们是被狼养大的。”
“只要她们很好就没事。”克洛威斯说,“但万一她们很坏,那你就会有双倍的麻烦了。”
玛雅说:“她们不会很坏的。”
他们在海上航行了将近四个星期后,一天早上他们来到甲板上时,闻到的不仅是焦油和机油味、风里的咸味,还有一种温暖、肥沃、腐朽的气味。这不只是陆地的味道,而且是丛林的气息。果然,过了几个小时后,他们看见地平线的海浪后方有一排暗色的树。接着他们便驶入了河口,在贝伦港下了锚。
“朝圣者剧团”就在这里下了船。他们下船时手舞足蹈、喧嚷叫嚣,就和上船时的光景一样。玛雅和克洛威斯相拥告别,看到他走,她心里挺难过的。她把她未来在卡特家的地址给了他,这样他一到马那坞时就可以去看她。
“他们的住宅叫‘塔菲利尼’,意思是‘歇息之屋’。明登小姐说的,所以必然是个很美的地方。”她说,“双胞胎可以看到真正的演员,一定会很兴奋的。”
“你也会来看我演戏吗?”
“会的。”玛雅说,“我保证一定会来。”
克洛威斯不仅拥抱玛雅,也和明登小姐相拥而别。玛雅觉得他虽然怕很多东西,但似乎并不怕她这个外表严酷的女教师。
顺着亚马逊河而下的这段航程,是玛雅永远难忘的。在某些地方,这条河的河面极其宽阔,使玛雅终于了解何以它会被称为“河海”。而船就在相隔遥远的两排树之间航行。但是有时候船会在浮岛之间的狭窄河道上穿行,那时她们就可以在沙洲上看到一些玛雅之前在书里读到过的生物。有一次她们看到一队小水豚跟在水豚妈妈的后面嘈杂且笨拙地走动,而船身近到她们可以看见那些小水豚可爱的嘴部和沙色的毛皮。还有一次她们经过一棵枯树,空无叶子的枝丫上停满了红色和蓝色的小鹦鹉。船一驶近,鹦鹉便在嘎叫声中集体振翅而飞。又有一次,玛雅看到躺在浅滩的一段灰色木头突然动了起来。
“喔,看!”她叫道,“一只鳄——我是说短吻鳄。这是我生平次看到呢!”一位站在她身旁的男士点点头,说他很高兴她知道在这个区域并没有鳄鱼存在。“有很多人从来都不知道哩。”
他们经过一些橡胶树的垦殖区和印第安土著的村落。这些村落的房屋都盖在木柱支架上,以免河水上涨时被水淹了。印第安儿童都跑出来站在漂浮的码头上,挥手叫唤,玛雅也对他们挥手,直到已看不到他们的踪影了才把手放下。
有时船离岸极近,他们会经过糖厂厂主及咖啡出口商所拥有的古老房子。他们会看到一家人坐在阳台上喝茶,还有趴在阴影处的狗,以及缀满鲜红色花朵的吊篮。
“他们家也会像这样吗?”玛雅不停地问,“他们也会有阳台吧——也许我们可以一边眺望河流的景致一边上课?”
她越来越兴奋了。丰富的色彩、友善挥手的印第安人、飞舞的鸟,这一切都令她欢欣,因此她对这里的炎热毫不在意。不过,在她思绪的中心处,却是那对双胞胎。她想象她们穿着白色洋装,腰系彩色的丝带,就像书里的插画那样,笑着欢迎她,伸出友谊的手。她想象她们准备上床就寝,梳着彼此的头发,躺到吊床上,膝上放了一篮子小猫,或为了布置房子去采摘鲜花。
“她们会有一个大花园,一直连到河边,你说对不对?”她问明登小姐,“还有一艘船,说不定船上搭了条纹的篷子。我并不很喜欢钓鱼,因为鱼钩很恐怖。不过如果她们教我的话……我想我也可以在那样的地方过生活。”
由于双胞胎写给她的那封信上只有两个句子,玛雅便得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她们的生活,而且她乐此不疲。
“不知道她们有没有驯养很多动物?我想她们一定有的。你说呢?长鼻浣熊是很温驯的,或者她们有一只宠物猴——一只会坐在她们肩上的卷尾猴,和一只长尾小鹦鹉!”她问明登小姐,而明登小姐告诉她等着看就是了,并叫她再写一篇葡萄牙语的文法练习。
只是无论明登小姐说什么都无所谓。在玛雅的脑海里,双胞胎在巨大的莲花之间划着小船,搭着牛车无畏地穿行丛林,在夜晚便弹着钢琴双重奏,将乐声传送到屋外丝绒般的黑夜里。
“她们会知道每样东西的名字吧,对不对?那些橘红色的百合花,似乎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名字。”玛雅说。
“名字在书里就查得到了。”明登小姐像是要泼她冷水似的,但其实她大可省省力气,因为玛雅并没有停止想象关朵兰和碧翠丝的生活。
“她们应该有短一点的小名吧?或许叫关和碧翠。”
令人着迷也具有启发。本书的读者会得到丰富的滋养。
——安妮·范恩(英国桂冠作家)
这部作品带着作者卓越的广度和雄心,以一百多年前的亚马逊为背景,讲述了痛失双亲的小女孩玛雅,勇敢接受命运的捉弄和折磨的生活及探险故事。
——麦克·莫波格(百万畅销书作家、《柑橘与柠檬啊》作者)
伊博森又一本精彩的探险故事,书中人物包括可爱的男、女主角和可鄙的坏人,而情节则丰富有趣又环环相扣。1910年时,英国孤儿玛雅,在她的新任家庭教师明登小姐的陪伴下,出发到巴西,要去和她的远房表亲同住。她梦想着去探索亚马逊河岸,并目睹野生植物,可是她那自私的表亲及被宠坏的双胞胎女儿却厌恶户外,且几乎同样地厌恶着玛雅。玛雅觉得自己像个犯人,被迫住在这一家有着“病态的深绿色”墙壁的屋子里。她的生活变得十分悲惨,但幸好她时常会溜到屋外去,和其他两个与她的命运之线交错的孤儿会面。克洛威斯是个渴望回英国去的旅行剧团演员,而芬恩是个富有的继承人——但他宁可和“印第安人”同住,也不愿被送回英国他祖父企盼他继承的庄园去。当这三个孩子都想逃脱自己的命运时,悬疑的气氛不断地升高。在一系列的巧合和好运的伴随下,三人都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出版人周刊
巴西的自然美景与该时期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玛雅是个坚强的女主角,无畏险阻地——包括濒于死亡——主导自己的命运。喜爱探险故事如艾非的《一名女水手的自白》的读者会迫不及待地读完本书,并热烈希望还有续集。
——学校图书馆学刊
……这群不寻常的书中人物具有高度吸引力,而且作者很高明地将典型的主题写得幽默有趣,同时又加入了许多微妙的细节,使这个传统的孤儿探险故事增色不少。
——评论书刊
充满幻想奇趣的探险故事……《蝴蝶·天堂·探险记》富含幽默与温暖,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卫报
一个美妙的探险故事,充满了热情与想象力。
——周日邮报
《蝴蝶·天堂·探险记》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南美亚马逊,有丛林,有橡胶商人,有歌剧院……充满了异国风情,且散发着生命力的故事。
——谢瑶玲(本书译者)
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逃”为大家找到了更光明的出口,“逃”为大家展示了更多的生命可能性。“一个地方是天堂或地狱,看你自己而定。带着勇气与宽阔的胸襟前往,便可能发现自己置身于天堂。”
——张躲躲(豆瓣阅读作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