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how did humans become rich
  •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how did humans become rich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how did humans become rich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7.12 6.8折 9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乐旻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50577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2224540

上书时间2024-05-3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一个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只有在开始思索自身的存在时,才算真正成熟。如果外太空的高等物种访问地球,那么为了评估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应该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发现进化论了吗?”30多亿年来,生物存在于地球,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直到有一天其中的一个终于理解了真相。他的名字叫查尔斯·达尔文。说句公道话,其他人也曾触及零星而模糊的真相,但是达尔文是第一个对我们为什么存在给出一套自洽的、站得住脚的解释的人。如果好奇的孩子问起本章标题里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类?”),是达尔文给了我们一个合理的答案。生命有意义吗?我们为何而活?人是什么?面对这些终极问题,我们再也不用诉诸迷信。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第一章第一节,1976)

 

历史的代码
第一次读到上面这段话时,我还是个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那时我就想:如果外星人还想知道地球人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水平,那么他们该问什么问题?
我认为,要是以重要性与奇特性来衡量,人类发展史上最引人瞩目、最值得追问的现象,就是现代经济增长的起源:如果一个星球上的生产力爆炸已经启动,享受其成果的智慧生命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吗?
如果把外星人的第一个问题称作“物种起源之谜”,那么我们不妨把第二个问题称作“富种起源之谜”:人类,这个物种,是怎么变富的?
2008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出版了一本书,A Farewell to Alms (Clark, 2008a)。书里有一张克拉克教授信手绘制的世界人均收入变化图。
这张图代表了一个当代学者对人类经济史的认知:人均收入曾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期停滞—虽有波动起伏,但不见持续增长的趋势—直到工业革命发生,才在一部分地区开始持续稳健地增长。
从停滞到增长,转折点出现在1800年左右。在那之前,大约一万年的农业时代里,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食物有限而单调,一两种谷物就能占据食物的八成以上。营养匮乏使男性平均身高停留在160厘米甚至更矮。疾病在密集的人群中传播不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比不上狩猎采集时代的祖先。
农民是生产食物和被服的专家,却为什么总在温饱线上挣扎?土地有贫瘠有肥沃,农艺或先进或落后,君主可仁慈可残暴—然而不管这些条件怎样组合,为什么人类中的绝大多数仍然陷于饥馁贫寒?
所谓富种起源之谜,其实是两个谜叠加在一起。1800年以前,人类为什么穷?1800年之后,人类是怎么变富的?其中第一个谜又是第二个谜的基础。不理解一开始为什么穷,就无从理解后来的转折。
1798年,一位英国牧师托马斯·马尔萨斯,在他新发表的《人口论》中指出:人类之所以永远挣扎在温饱线附近,是因为人口增长率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富则生,穷则死),人均收入又随人口的增长而下降(人多就穷)。于是,人均收入一旦高于温饱线,人口增长就会稀释富余的果实,使人均收入永远徘徊在勉可果腹的水平。
写到《人口论》最后一章时,这位牧师本职觉醒,说他所发现的规律也许是神的旨意,好让人类在艰难困苦中永葆谦卑之心—正呼应了《圣经·创世记》里耶和华赶亚当离开伊甸园时的赠言:

 

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

 

无论是比喻还是信仰,把经济学规律和神咒联系在一起,说明马尔萨斯对贫困陷阱有一种非常前卫的认识:复杂的现象可以源自简单的规则—社科学者眼中的“上帝”应该像程序员一样,用公式和代码为生民立命,让自然规律自由演绎。而学者的使命就是参悟世象,破译这位上帝的代码。
可是,什么样的代码才配称神咒,能把人类长久地排斥在伊甸园外呢?
200多年过去了,马尔萨斯的理论——两条公理下的三行小“程序”:富则生,穷则死,人多就穷——已是几乎所有科学家思考历史的基本框架。他的名望,在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中只有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可以比肩。他的思想,在几乎所有历史研究中都不动声色地成为不可或缺的底色,至今还通过一流学者的学术畅销书,震撼着成千上万的读者。上面提到的A Farewell to Alms,整部书一半的篇幅都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模型语言和实证结果对《人口论》的忠实重述。
平心而论,马尔萨斯的学说三言两语就能跟小学生说明白,《人口论》的深刻性终不如《国富论》《资本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但马尔萨斯仍能在经济学思想史的圣殿配享于斯密之侧,是因为他探究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除了马尔萨斯理论,很少有哪个社会科学理论能覆盖一万年、十万年乃至更久远的历史,并以发现者的名字为之命名——而人类历史不在“马尔萨斯时代”中的年份,不过200余年。
可是,马尔萨斯其实错了。本书将会阐明:真正桎梏人类陷于长期贫困的“神咒”和马尔萨斯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即使存在,最根本的原因也不是马尔萨斯机制。
“等等。批判马尔萨斯?”有人会问,“马尔萨斯不是早就被驳倒了吗?”
的确,200多年来,说马尔萨斯这儿错那儿错的学者何止百千,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批评中,尤以下面两种声音最为常见。
第一种声音说,现代经济增长已经证否了马尔萨斯理论。这种说法的潜台词是马尔萨斯对“1800年以前人类为什么穷”的解释没有问题,只是1800年以后遇到了新情况。果真如此,这些批评者所谓的证否恐怕是言重了。如果马尔萨斯真能解释工业革命前上万年的历史,这样的成就还需要吹毛求疵吗?
第二种声音多见于人口学和经济史学的研究。研究者考察前工业时代个别地区的经济人口数据后往往发现,“富生穷死”的马尔萨斯效应远比马尔萨斯想象的弱,人口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关系不大。其中最被广泛引用的研究就出自我的博士论文导师、人口学家罗纳德·李(Ronald L



 
 
 
 

商品简介

直到工业革命的前夜,人类的物质生活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这引出了两个谜题:
以前为什么穷,即所谓“马尔萨斯陷阱之谜”;
后来为什么富,即所谓“现代增长起源之谜”。
这本书涵盖了经济学界解答以上两个谜题的最新理论。
与传统解释截然不同,作者认为前工业时代贫困陷阱的主因并不是人口增长,而是族群间的技术、文化和制度竞择。在四两拨千斤的竞择压力下,族群存衍压倒个体福利,封锁了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
要摆脱陷阱,关键在于打破这个逆向竞择。幸运的是,竞择天然具有两面性。一旦时机成熟,竞择效应会自发逆转,从“竞穷”转至“竞富”,开启平地惊雷般的现代经济增长。
按照这一理论,增长之所以启动,是因为“生存”与“文明”这对长期矛盾的目标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暂时的统一。凝视未来,我们无法将这种统一视为天经地义。增长纪元随时可能终结于下一次黑暗时代。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讲授宏观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史,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史。目前在Theia Insights担任董事和首席经济学家。

目录
 前? 言 VII 部分? 静水 第 1 章? 万古长悲 现实世界里有心理史学吗 003 马尔萨斯模型 005 马尔萨斯效应孱弱之谜 013 马尔萨斯陷阱的证据 019 第 2 章? 二元模型 技术冲击的经济学分析 029 文化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041 瘟疫与战乱的经济学分析 045 从一维到三维 046 马尔萨斯对效用品的认识 049 平衡增长之谜 051 第 3 章? 幸福本色 “囚徒困境”:效用品的根源所在 058 选择里的信号 063 “感儿子”理论 067 经济福利的生物学基础 070 效用品部门占经济多大比例 071 破解马尔萨斯效应孱弱之谜 074 第 4 章? 一叶障目 有色眼镜下的数据偏误 080 为什么身高证据不可靠 092 经济数据中的质量停滞假象 095 第 5 章? 西西弗斯 贫困陷阱存在吗 101 文明的昙花一现 106 部分? 流深 第 6 章? 人口漏斗 解释平衡增长 119 贸易零成本,还做什么 125 产出结构差异造成的定向 129 社会文化差异造成的定向 132 定向的证据 138 第 7 章? 木秀于林 族群竞择 143 族群竞择是伪科学吗 148 本末之争 152 黜奢崇俭的文化竞择 157 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什么没能持续 163 第 8 章? 竞择伟力 族群竞择的计算机模拟 171 介形虫生殖器的马尔萨斯陷阱 178 马尔萨斯机制—被高估的平凡解 181 第 9 章? 辨伪之道 假设无关论的迷思 187 敏感假设务必符合事实 194 族群竞择理论是一个套套逻辑 198 第三部分? 鱼跃 第 10 章? 公论之弊 大一统增长理论 205 琼斯(2001) 209 盖勒和韦尔(2000) 212 盖勒和莫阿夫(2002) 219 汉森和普雷斯科特(2002) 225 第 11 章? 星火燎原 高大厚的云 231 效用品大爆炸 236 多层竞择 242 休眠火山悖论 244 制度竞择模型 247 历史的时钟 254 相对优势与优势 261 第 12 章? 时来力转 生存与文明:从对立到统一 265 刘慈欣陷阱 271 制竞模型的稳健 274 第 13 章? 禹式治理 堵与疏的权衡 284 转型之难 288 商业征税能力 289 战争形势的影响 294 第 14 章? 制竞天择 演化进程中的韬晦与爆发 301 社会演化与生物演化的异同 307 第 15 章? 黑暗再临 人类文明会重陷黑暗时代吗 311 市场经济的坚韧与脆弱 318 尾声 关于其他现者的说明 332 理论的局限与遗憾 337 茫茫九派,殊途同归 342 历史傅里叶级数的低阶规律 350 新的历史观 351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事实错误 355 附? 录 363 参考文献 379 后? 记? 回首向来萧瑟处 391 致? 谢 395 

主编推荐
 1.挑战理论,寻找颠覆答案。200多年来,看似简单的马尔萨斯理论居然是错的。作者为研究经济史提供了一个的观察视角——从达尔文史观对历史整体进行重新诠释,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2.逼近历史的,发现学科的美感。历史的也许比马尔萨斯想象得更暗黑、更瑰奇、更深刻。作者对低阶规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缜密推理背后的学术素养,以及破旧立新的宏大野心,让人读来感到酣畅淋漓。 3.探讨前沿理论,回应主流观点。全书逻辑相连,层层递进,用纯经济学的方法和语言探讨关于人类文明的基础问题,帮助读者学习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框架,即通过简单易懂的模型,贴近经济学的实用价值。 4.国内外经济学界知名学者钱颖一、兰小欢、唐世平、赖建诚、文一、乔尔·莫克尔、泰勒·考恩、布赖恩·赖特。 

精彩内容
 直到工业的前夜,人类的物质生活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这引出了两个谜题: 以前为什么穷,即所谓“马尔萨斯陷阱之谜”; 后来为什么富,即所谓“现代增长起源之谜”。 这本书涵盖了经济学界解答以上两个谜题的新理论。 与传统解释截然不同,作者认为前工业时代贫困陷阱的主因并不是人口增长,而是族群间的技术、文化和制度竞择。在四两拨千斤的竞择压力下,族群存衍压倒个体福利,封锁了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 要摆脱陷阱,关键在于打破这个逆向竞择。幸运的是,竞择天然具有两面。一旦时机成熟,竞择效应会自发逆转,从“竞穷”转“竞富”,开启平般的现代经济增长。 按照这一理论,增长之所以启动,是因为“生存”与“文明”这对矛盾的目标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暂时的统一。凝视未来,我们无法将这种统一视为天经地义。增长纪元可能终结于下一次黑暗时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