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与风骨:吴象水新闻作品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知识与风骨:吴象水新闻作品选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9.73 6.3折 12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丹虹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43905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6元

货号11211172

上书时间2024-06-0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丹虹,浙江义乌人,从义乌中学考入北京重点高校,本科英语文学专业,毕业之后赴法国巴黎留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现居住北京,从事文学创作和外语培训工作。

目录
第一部分  何为第一人
  义乌小商品吸引世界目光
  小商品买卖有了新渠道——义乌稠城小商品市场的调查
  义乌市场要面向世界
  “民本”经济放飞诸暨
  世界“小商品之都”崛起在义乌
  义乌市场30年带着小商品走向大市场
  义乌30年堪为市场经济发展缩影
  义乌市场与国际接轨意义重大
  义乌小商品为何“卖全球”
  义乌指数导航全球商家
  “小商品之都”转型升级“买卖全球”
  勤劳、智慧、品德铸就的金钥匙
  第七届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开幕
  天下袜子出大唐——探寻袜业之乡大唐镇的创业轨迹
  小袜子闯世界——大唐“国际袜都”的崛起
  诸暨大唐要做袜业冠军
  义乌三期市场吸引世界目光
  让“清廉市场”成为义乌“金字招牌”
  永康“五金”呈五大趋势
  永康五金走向世界
  义乌加快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创新升级
  搭建特色无形市场,义乌助推电子商务产业
第二部分  促区域经济发展
  抓机遇建设商贸特区  促义乌走向国际市场——中共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先行先试
  何德兴:把为百姓致富写进共产党员的信念里
  义乌小商品市场托起大都市——访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
  小商品市场如何保住第一——访浙江义乌市委书记赵金勇
  借助试点开启宏图  义乌打造“_二区六城”——访中共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
  务实雪峰,志存高远——访浙江金华政协委员童四鹤
  大市场大物流大通道义乌交投大显身手
  义乌环保局创新带动转变
  书记市长包专机带队南下
  加速义乌市场国际化——访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
  看“风水”造就福田市场——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厉志海
  打响义乌城改第一炮——访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
  店口:工业化推进乡镇城市化
  “软硬”兼施促发展——访中共浙江兰溪市委书记
  潮州官员为百姓做生意——访中共广东省潮州市委书记陈冰
  义乌:放“虎”出笼
  我是义乌市场“第一号通告”签发人——稠城镇原党委书记杨守信的回忆
  “江南第一社”助力个私经济——记浙江省义乌市稠州城市信用社
  义乌城市有机更新敢打硬仗
  三步到位满盘皆活——访浙江省浦江县委书记杜世禄
  浙江省首个强镇合并诸暨建设店口新城市
  磐安走出生态致富路
  义乌电力:全力营造“民心”工程
  金华电业局为地方发展提供动力
  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带头人——记义乌市义亭镇大楼村村主任楼国三
  义乌进博会跻身全球商品贸易舞台
  金华要做中心城市
  加快发展“浙中城市群”
  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院士博士东阳行
  软硬兼施苏溪开垦制造业洼地
  东阳:直面压力寻找优势
  东阳草席漂洋过海
  政府对企业不再贴标签——与浙江浦江县委书记杜世禄一席谈
  至美大陈:全域旅游打造最美乡村
  “兰花之乡”举办首届兰花节
  浦江培育六大农业产业链
  遂昌要做“中国竹炭之乡”
  丽水市市长谢力群:跨越式发展不仅意味着速度
  回报社会也是企业家精神
  全国地级市首家“数字政府”在浙江金华启动
  建设“生态磐安”
  店口靠品牌优势促发展
  祁红小镇建设快速推进
第三部分  铁肩担道义
  国有资产层层流失楼盘开发团团疑云——浙江义乌“锦都豪苑”种种怪现象揭秘
  义乌工业用地面临“退二进三”抉择
  金华破获特大网络赌博案
  义乌红糖储量大,急等贩运通渠道
  金华火腿怎么了?
  金华火腿要保牌子
  破释义乌“高利贷”旋涡
  再释义乌民间“高利贷”
  规范市场秩序决不手软
  为糖农呼吁义乌十万吨糖蔗告急
  21岁的烈士留下了什么?
  兰溪城防让投资者踏实了
  城防:兰溪的民心工程
  磐安退耕还林措施得力
  朱益清50年草药人生
  义乌联合国采购中心揭牌
  义乌有了英语“110”
  追寻义乌老北门的记忆
  破解义乌的“短腿”和“瓶颈”
第四部分  做人如水
  知识与风骨,做人如水——记南京大学杰出校友吴象水
  中国市场学会专家吴象水:做小商品市场发展的推动者
  报道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人
  回忆不仅是为了铭记——记吴象水为义乌市场的催生与发展鼓与呼
  智者乐水——吴象水印象记
  见证历史心系发展——做好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建言人

内容摘要
     义乌小商品吸引世界目光 2005年义乌世界小商品博览会将于10月22日开幕,截至今天,已有3000家企业参展,申报展位4800个,届时将有1.5万名外商参展。 义乌,浙江中部一个拥有68万人的县级市,每天却有来自优选13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外商、570多家企业商务代表在此采购商品,20万经商大军将义乌市场日均2000多个靠前标准集装箱发送到212个国家和地区。今年8月,义乌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优选的日用品批发市场。 小商品城云集多国外商 走进浙江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不论是在靠前商贸城还是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喧闹的人群中,不时可以看到操着英语、德语、俄语、韩语……的一群群国外商人。他们时而认真挑选商品,时而精明地与摊主讨价还价。繁华的市场,丰厚的回报,使这些国外商人深深地爱上了商城义乌。 “中国小商品价格便宜,质量保证,在中东国家很受欢迎。”在中国浙江义乌靠前贸易中心六楼办公室,巴勒斯坦商人哈立德·阿里高兴地对笔者说。哈立德说,他的外贸公司每月要向巴勒斯坦和中东地区发送50至60个集装箱的小商品。每天开着轿车往来于公司和货场之间,哈立德时常要查验货柜至深夜12时。如今,在义乌的阿拉伯商人超过4000人。 说起在义乌的感受,住在江东街道的巴基斯坦商人米尔神采飞扬:“在义乌,市场、出入境管理、社区都有多语种翻译队伍;饮食就更丰富了,清真食品、韩国料理、日本料理应有尽有。”“这里的市场赐给我发展的机会。” 50亿打造“华夏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义乌市场经营面积扩大至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增加至5万个,经商人员发展至20万人,经营商品种类增加至1520个大类32万多种。近年义乌靠前商贸城硬件设施投入达50个亿,到市场采购的大小车辆可以直接开上四楼、五楼,电梯、照明、吃住均与靠前接轨,义乌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市”。 义乌靠前商贸城如今实现了从现金、现场、现货传统“三现”交易到靠前贸易、电子商务、洽谈订单、商品展示、现代物流等的大跨越,现代化服务和管理体系日益完善、高效。 靠前商贸城全面接入宽带网络,60%以上商位开展电子商务,开通了网络电视。优选海运前20强企业有8家在义乌设立了办事机构。2002年义乌海关办事处成立,实现商检报关服务一条龙。义乌市4个专业运输市场开通全国260多个大中城市直达货运业务、5条铁路行包专列、20余条航线。 小商品做成大企业 “浪莎”,这个9年前靠两台绣花面加工承揽广东袜胚起家的小作坊,如今一跃成为闻名中国的浪莎集团。浪莎集团拥有世界上优选的美、日、意等国全电脑织袜设备3000台套,年产30个大类近300个花色品种、2亿多双袜子。企业不但在全国城乡建立了数百家“浪莎”专卖店,而且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2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和开设国外分公司。“浪莎”袜业的发展得益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大环境,浪莎’70%的产品放在义乌市场销售。 义乌已成为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吴象水、鲍洪俊,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l 0月21日,头版头条)点评: 这篇报道是记者吴象水与一位十分很好的南大校友鲍洪俊合作的,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在海内外得到广泛传播,得到的评价很高。时任国务院研究室的一位领导说,国家领导人在出国访问的飞机上读到了这一篇报道,说写得很好。在报道中,记者确认义乌当时已经成为优选优选的日用品批发市场,这一判断在当时很有远见。 为什么记者能写出来此等佳作?在南大读书时,记者就是班上文章写得好的学生之一。南大浓郁的历史底蕴和求学氛围,赋予了记者以深厚的功底。毕业实习时,记者就进入《新华日报》,接受了采编的严格训练。还有一个原因是,记者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义乌,成为一名扎根基层、党媒确认“报道义乌市场人”的草根记者,同时由于义乌有发达的商业氛围,记者对市场变化的嗅觉敏感,风吹草动都会被记者关注到。记者善于思考、总结,往往能在一些变化中发现趋势,找到新闻点,做出有分量的观察性报道。 这篇报道对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向靠前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后,越来越多的外商到义乌采购,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外向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浙江日报》记者李攀)P2-4

精彩内容
本书系新闻记者吴象水三十余年来撰写的新闻作品的选集。吴象水197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自1997年起做记者以来,一直致力于报道义乌的经济发展,被誉为“报道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人”。本书选编的新闻作品,以浙江义乌为中心,从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从改革开放至今,义乌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其中既有对当时改革先锋们大胆尝试的肯定,也有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可以说浓缩了义乌市场的整个发展历程,对义乌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媒体评论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展最猛、变化最快、影响最广的领域,莫过于市场。当下的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谁离得开市场?很多人在市场中找到营生,一些人靠市场圆了梦想,也有人在市场上呼风唤雨、招摇撞骗,最后折戟沉沙。吴象水则是另一种市场人。四十多年来,他像一个勤奋的吹哨者、守夜人、清道夫,坚守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全国最早、最大、最有名气的市场上,观察市场动向,探寻市场规律,查找市场病灶,护航市场征程,每有所得便写成报道,发回报社,以白纸黑字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发展轨迹,履行了他作为一个财经记者的初心和使命。他的这本文集,堪称一部个人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市场风云录,对人们认识市场、研究市场、投身市场进而驾取市场定会大有裨益。
    ——王咏赋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市场报》原总编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