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闷的象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苦闷的象征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68 6.3折 39 全新

库存3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厨川白村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84451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15014876

上书时间2024-04-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 厨川白村 くりやがわ はくそん 1880.11.19—1923.9.2 学者、文艺评论家。 本名厨川辰夫,生于京都市,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在镰仓遭遇海啸不幸逝世。 1891年,年仅11岁的厨川白村在杂志上撰文介绍爱伦·坡,文学活动由此开始。在东京帝国大学就读时,小泉八云曾是他的老师。研究生论文是在夏目漱石的指导下完成的。 文艺评论作品《苦闷的象征》是其代表作。此外,《近代文学十讲》《出了象牙之塔》等作品都对当时的日本和中国的文艺界乃至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译者] 鲁迅 1881.9.25—1936.10.19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1918年发表中国shou部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翻译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和重大成就。

目录
第一章 创作论

 一 两种力

 二 创造生活的欲求

 三 强制压抑之力

 四 精神分析学

 五 人间苦与文艺

 六 苦闷的象征

 第二章 鉴赏论

 一 生命的共感

 二 自己发见的欢喜

 三 悲剧的净化作用

 四 有限中的无限

 五 文艺鉴赏的四阶段

 六 共鸣的创作

 第三章 关于文艺的根本问题的考察

 一 作为先知的诗人

 二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三 短篇“项链”

 四 白日的梦

 五 文艺与道德

 六 酒与女人与歌

 第四章 文学的起源

 一 祈祷与劳动

 二 原始人的梦

 附录一:鲁迅先生手记

 附录二: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苦闷的象征》是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作品,1924年由鲁迅先生译介到中国,并且用作自己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上课的教材。
这是一部系统讲述人间苦与文艺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四章:
第一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创作者身上发挥作用。文艺创作就是造一个梦来治愈自己。
第二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鉴赏者身上发挥作用。文艺作品欣赏就是进入别人的梦来治愈自己。
第三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对时代和环境发挥作用。阐明文艺家是先知,文艺作品是启示。
第四章溯源到原始人,讲述苦闷如何在原始人身上发挥作用,阐明文艺创作的心境就是原始人面对无法控制的大自然时的心境。
厨川白村将文艺作品的本质概括为:“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即,苦闷的象征。
本书以1929年日本改造社《厨川白村全集》第二卷为底本编校,并收录鲁迅初版引言和翻译手记。

主编推荐
★“在这或黑暗或光明的窗洞里,生命活着,生命梦着,生命苦着。” ★ 从文学到艺术,到和人相关的很多学科,这本书用五万字讲透了! 精神分析学、文艺心理学、人类学……不需要阅读大部头著作,可以先从这本小书入手。 ★ 写给创作者,创作就是苦闷的象征。 创作是纯然的生命表现,是能够全然离了外界的压抑和强制。本书告诉创作者如何才能从“心”到“形”表现出自我和个性来,描写藏在自己的胸中的心象。 ★ 写给鉴赏者,鉴赏就是苦闷的共鸣。 你是否经常在读书或者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产生着无法被言说的情绪,却不知从何而来。情感可以流动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有着共同共感性。而艺术的鉴赏,就是创作者的体验与鉴赏者产生了共鸣。本书告诉鉴赏者,“鉴赏者”并不是文学艺术的门外汉,而是构筑艺术作品完整流动的重要角色。 ★ 写给经常思考“我活着的意义”“为何感觉苦闷”“文艺有什么用”的人。 人无法看到自己,也无法经历他人的生活,但可以辨认出自己的同类。文艺作品便是这样的镜子。我们在苦闷的时刻通过共通的体验,发现自己是活着一般,在创作者所挂的镜中,看见自己灵魂的姿态,看见自己生命的无限延展与可能。 ★ 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代表作。鲁迅不得不翻译,一百年前风靡文坛。 ★ 本版由精通日语的青年学者精细编校,总算能看懂了! 阅读无障碍。以1929年日本改造社《厨川白村全集》第二卷原文为底本全文精校,将关键词语和表述调整为现代通用译法。同时保留鲁迅原译的气质和节奏。 ★ 本版由编校者撰写长文导读,帮助读者快速把握这本书的精髓和编校原则。新增原著中提到的全部作家作品名称关键词译名对照表,确保严谨。并收录鲁迅初版引言和翻译手记。

精彩内容
《苦闷的象征》是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作品,1924年由鲁迅先生译介到中国,并且用作自己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上课的教材。 这是一部系统讲述人间苦与文艺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四章: 第一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创作者身上发挥作用。文艺创作就是造一个梦来治愈自己。 第二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鉴赏者身上发挥作用。文艺作品欣赏就是进入别人的梦来治愈自己。 第三章讲述的是苦闷如何在对时代和环境发挥作用。阐明文艺家是先知,文艺作品是启示。 第四章溯源到原始人,讲述苦闷如何在原始人身上发挥作用,阐明文艺创作的心境就是原始人面对无法控制的大自然时的心境。 厨川白村将文艺作品的本质概括为:“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即,苦闷的象征。 本书以1929年日本改造社《厨川白村全集》第二卷为底本编校,并收录鲁迅初版引言和翻译手记。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 这在目下同类的群书中,殆可以说,既异于科学家似的专断和哲学家似的玄虚,而且也并无一般文学论者的繁碎。 ——鲁迅《苦闷的象征》初版引言 文学的真意义,与文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前人已言之凿凿。就我个人的意见,文学是表现思想与情感的,或者说是一种苦闷的象征。当我对于社会不满,或社会加诸我不快,我对准这一个和我相反的对象来表现我所想到的思想,所感到的情感,这一种反映的苦闷的象征,就成为文学的立场和背景。 ——周作人《文学的贵族性》 他的评论真是他的“苦闷的象征”,和其他举世滔滔的西洋文学贩卖店不一样。 ——田汉《白梅之园的内外》 《苦闷的象征》对《野草》的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使《野草》成为心理象征的典范之作。 ——冯光廉、刘增人、谭桂林主编《多维视野中的鲁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