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23 5.2折 64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小超主编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244721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4元

货号11719202

上书时间2024-04-2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小超1966年12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合川区久长街小学音乐特级教师,现担任重庆市音乐家协会电子键盘专委会副会长、合川区文联副主席、合川区音乐家协会主席。先后获“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合川区杨小超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被聘为重庆市首批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客座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特聘专家、“国培计划”——重庆市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小学音乐首席专家、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聘任的全国基础教育领航名师、合川区兼职督学等。系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重庆市第四次、第五次文代会代表,重庆市合川区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先后参与“中国—澳大利亚音乐教育实验”等10余项国家、市区级课题研究,撰写的《加强音乐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探索》等25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创作的《乡丝梦》等数十首音乐作品先后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多次获全国、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多次出任全国电子键盘比赛评委,并获全国美育十佳教师、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合川区“三江英才”首批教育拔尖人才、合川区“三江英才”优秀文化人才等表彰,其业绩被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重庆杰出人物辞典》等。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小学音乐教育概述

第一节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第二章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理念

第一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第二节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第三节注重个性发展

第四节 鼓励音乐创造

第五节理解多元文化

第三章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节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第二节分析音乐教学过程

第三节 设计音乐教学过程

第四节 处理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第五节 选择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

第四章小学音乐唱歉基本技能

第一节姿势

第二节呼吸与发声

第三节咬字、吐字

第四节嗓子保护与变声期

第五节识谱知识与视唱、听音教学

第五章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实践

第一节唱游教学

第二节器乐教学

第三节音乐欣赏教学

第六章小学音乐教学的新形式

第一节 说 课

第二节微格教学…

第三节微型课

第四节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排练

第七章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听觉思维与情感培养

第一节 音乐教学中的听觉思维训练

第二节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第八章音乐创造力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音乐创造力的理论与内涵

第二节不同视域下的音乐创造力发展

第三节音乐创造力的测评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节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音乐对人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全面的作用,它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审美教育。

一、音乐教育的功能

(一)陶冶情操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但能直接触摸到作曲家的情感。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认为,音乐不是表现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而是表现激情本身。高尚的音乐,会使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当中变得坚强。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沁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像音乐一样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每当爱因斯坦研究问题遇到困难时,他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常在音乐中重新获得灵感。音乐将他的情感从理性的桎梏中释放出来,将他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创造力。列宁说过:“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正是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保持和发展人的想象力,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二)与德育相互渗透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就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又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他看到了音乐的教育功能以及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国内外许多学者把音乐活动当成培养社会道德规范的早期教育行为来研究,并在教育中给予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与智育相辅相成

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还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智力是人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智力结构的角度来看,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智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活动不仅依赖于大脑皮质的分析机制,还依赖于那些主观感受与动机的次皮层结构,而这些结构对人的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成功的科学家与音乐都有着不解之缘: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擅长演奏钢琴;玻尔兹曼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与一般进化论的创始人、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都是钢琴家。

……



精彩内容

本书共八章,从音乐教育的概念、基本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唱歌基本技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形式、听觉思维与情感培养、创作理论等方面,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相关问题,给出了相应举措,对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和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提出了实践性参考意见,对小学生学习音乐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