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川文化/江西文化符号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临川文化/江西文化符号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3.03 6.3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伽禄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8080060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083775

上书时间2024-03-1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教育之盛
一、世间耕田读书好
二、兴盛千载的书院教育
三、家法严肃高风笃行
四、墨池精神焕重彩
五、科名之盛他邑罕及

第二章 思想之光
一、两宋哲学开山大师李觏
二、变祖宗之法的王安石
三、开心学一派的陆九渊
四、元代理学第一手吴澄
五、《明儒学案》开篇者吴与弼
六、泰州学派特出者罗汝芳
七、结江右王学之局的李绂

第三章 文学之显
一、晏殊、晏几道与宋词
二、唐宋八大家之曾巩
三、王安石与他的诗文
四、元代文坛宗主虞集
五、汤显祖遇上莎士比亚
六、亮丽的建昌作家群

第四章 世家之采
一、南丰曾巩家族
二、临川王安石家族
三、金溪陆九渊家族
四、黎川陈、鲁家族
五、南城谢星焕家族

第五章 医药之灵
一、源远流长的药帮
二、药不过建昌不灵
三、德技双馨的医家
四、医药相济再辉煌
……
第六章 造物之美
第七章“非遗”之韵
后记

内容摘要

 抚建地区自古就重视读书,“民乐于耕桑以自足,士泽诗书以待时”、认为世间只有耕田读书是大事。史志里多有赞美之言,“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读书蔚然成风,人们晴耕雨读、读书成为城市乡村的美丽风景线。古人称颂说:“地无城乡,家无贫富,诗书之声,尽室皆然。”
唐代,有位名叫杨志坚的临川人,他家境贫寒但爱好学习,妻子忍受不了长期的贫困生活,极不满意。他为此写了首诗给妻子。诗是这么写的:“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妻子拿这首诗去见刺史颜真卿,要求另嫁。颜真卿判她有伤风俗,而夸赞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简咏之间,风骚可搪”,并赠以布匹、粮食,还给了份工作、留他在署中上班。那么杨志坚在哪读的书?在唐代抚州有没有学校?
从史料看,晋永和年间(345-356),临川郡设立了学校,又据《宋书·礼志》记载,东晋时临川郡向上级打报告要求修复学校,说明此地早有学校。
官学是府部地方政府官办的学校,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官学早于私学,我们可以大致推测杨志坚在官学读过书。
五代到宋仁宗时期,是抚州教育的低谷期,此后迎来了一个兴旺期。《宋史》记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文中“殊”,指的是宰相、临川人晏......



精彩内容
《江西文化符号丛书-临川文化》系统梳理与展现了从古至今产生于抚州和建昌地区的临川文化之显著特色。全书分为“教育之盛”“思想之光”“文学之显”“世家之采”“医药之灵”“造物之美”“'非遗'之韵”七个篇章,对临川文化所涉及的不同重要领域之内容与特色进行了精要勾勒,以点带面,深入浅出,突出文化的符号性,并力求图文并茂,是本系统把握临川文化精髓的通俗读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