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博物院院刊(第3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河南博物院院刊(第3辑)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6.7 6.3折 58 全新

库存8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河南博物院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1109141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035373

上书时间2024-01-0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及其相关问题
山东大汶口一龙山时期出土的几件玉器小论
论中原地区史前至商代玉材料应用及其文化特征
金文所见西周礼仪用圭现象观察
河南夏商周时期的金玉合器
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的分类
从张盛墓看隋代服饰特点
清代原峰冠墓志考
我国博物馆大中小学生教育提升的对策思考
博物馆事业中的参与
特殊时期博物馆如何为儿童策划一个线上展览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
基于抖音短的博物馆文化传播力提升研究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
博物馆舆情正面宣传的蝴蝶效应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事件舆情分析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反映的汉代
中原地区社会风貌
河南博物院专题展“明清河南”的陈展思路
与文化亮点
“呼唤焦裕禄”展策划思路与实践
寿县西圈墓地M25出土金属器的金相和成分分析
浅析书画装裱实践中的款式设计理念及作中的
注意事项

内容摘要

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及其相关问题张得水河南博物院摘要:早自距今8DOo年前后的裴李岗文化,晚至距今四五千年的河南龙山文化,河南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墓葬中均有玉器的出土。这些玉器在早期多为装饰品、生产工具等实用器,后期零星出现钺、琮、壁等玉礼器。尤其是在新寨时期出现了中原地区代表性玉礼器玉璋,到二里头文化时期玉礼器得到了全面发展。河南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同时又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周边地区文化发展的成果。关键词:河南,史前,玉器。生产工具。装饰品

  河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连续发展等特点。从距今8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连续发展,环环相扣,并最终进入文明时代。河南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发展,也同样与其相始终。在中原大地,先民对玉器的认知和发展成果,既与周边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表现出文化的独特性。

  一、河南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出土情况

  迄今为止,河南境内发现较早的玉器,出自臣令9000年一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目前发现的遗址达160余处,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内,其中以豫中地区较为集中。在新郑裴李岗、新郑沙窝李、郏县水泉、舞阳贾湖等遗址均出土有早期的玉器制品。据报道,裴李岗遗址发现有5件玉制品,其中两座墓中分别在墓主头部附近出土2件绿松石珠,一座墓中出土l件穿孔弧背绿松石饰。新郑沙窝李遗址,在两座墓葬中共出土3件小型片状穿孔绿松石饰件,出土时的位置在墓主人头部的牙齿附近。郏县水泉遗址,发现有7件玉制品,分别出土于墓葬和灰坑之中。其中有5件扁圆形绿松石珠,l件扁平三角形穿孔绿松石坠,l件呈六面体的水晶石块。-3’舞阳贾湖遗址,在1983—2001年的七次发掘中,共出土82件玉制品,其中61件为绿松石质,20件为萤石质,1件为滑石质。绿松石质制品均为装饰品类,有三角形饰、方形穿孔饰、弧形穿孔饰、棒形饰、梭形饰、不规则形饰、圆形穿孔串珠等。其中,以圆形穿孔的绿松石串珠占比最大,计33件,平面呈圆形,两面平,中间有一小圆穿孔,大小不一,大者直径276厘米,小者直径032厘米,ll件三角形坠饰,多在三角形顶角处或长边中间穿孔,尺寸大小不一;7件方形坠饰,大小不一,多对钻一孔或两孔,另有4件棒形饰、2件不规则形饰、2件梭形饰、l件弧形穿孔饰、l件石块。萤石质制品均为圆形穿孔串珠,其中在M318人骨头部左侧出土一串17颗,萤石呈淡白色,横剖面呈椭圆形,两面及周边均磨制成圆弧形,中间穿有一孔,磨制光滑。该墓的主人为一老年男性,出土时位于墓主头部左侧。遗址中发现滑石制品1件,形制近似璜形。从贾湖遗址出土的这些小件器物来看,显然是作为佩饰来使用的。如遗址中出土的三角形绿松石坠饰,均经过精心的磨制,略呈石磐状,多在三角形顶角处或长边中间穿孔。另外,还有其他的小件玉器,如粗玉管形器、萤石圆形穿孔串饰等。尤其是2001年春对舞阳贾湖遗址进行的发掘,编号为M477的墓葬随葬品较为丰富,墓主为壮年女性。在其头部的右眼窝内有3颗绿松石饰珠,左眼窝内有2颗,左下颌骨外侧遗有l颗,发掘者推测可能为原来放置在左眼上滑落所致。饰珠呈浅绿或蓝绿色,两面钻孔。”’

  继裴李岗文化之后,在河南境内发展起来的主要为仰韶文化,兼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的西渐和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的北进。这一时期,以位于豫西南地区的南阳盆地出土玉器数量和品类最多。南阳以盛产独山玉而著名,独山玉开采、雕琢的历史,至少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在南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掘和采集到不同种类的独山玉制品。如在镇平县安国城、南召县红石坡、南阳市黄山、新野县东赵庄、新野县邓禹台和邓州八里岗、唐河寨茨岗等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均零星发现有斧,锛、铲、锄、凿、刀等玉制品。”’其中,出土玉器较为集中的当数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的黄山遗址。1959年,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为配合焦枝铁路建设,对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进行了试掘,出土有铲、斧、凿、璜等5件玉器,其中。玉铲2件,1件属仰韶文化中期,1件属龙山文化时期为了进一步了解黄山遗址独山玉器的分布、种类、材料来源等情况,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曾联合考古、地质等方面的人员组团对遗址进行调查,采集了大量的玉制品和玉料。其中打剥玉器159件,器型有斧、铲、凿、镰、镞、锤以及盘状器、敲砸器、刮削器、玉片等;磨制玉器192件,器型有斧、铲、锛、镰、刀、镟等,其中以玉铲的数量最多。遗址出土的玉制器以及大量的玉料,均来自附近的独山。因此,推测黄山遗址很可能是一处唐白河流域,甚至更大范围的独山玉加工场2018年对黄山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发现有独山玉料、石铲、残玉璜、大玉耜、玉斧残块、成组钻头、成组石刻刀、成组采磨工具等。同时发现了制作玉石器的作坊遗址,目前发掘资料还在整理当中。据《南阳黄山遗址发掘与保护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称,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中原地

.......




精彩内容
本书系河南博物院主办的系列出版物《河南博物院院刊》第三辑,集中反映河南博物院在文物收藏、文物展览、文物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主要栏目有“玉文化研究”“史学研究”“文博研究”“博物展览”“文物修复”等栏目,刊发论文20余篇。这些论文出自专业人员之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尤其是玉器文化研究,从远古至自当今,涵盖面广,学术性极强,对玉器文化研究、玉器收藏者来说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更是博物馆收藏、博物馆研究、文物研究者的主要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