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钱史话/天府文化系列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蜀钱史话/天府文化系列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5.33 6.4折 11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舒大刚,马明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050240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1312307

上书时间2024-01-0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舒大刚,重庆市秀山县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主持《儒藏》《巴蜀全书》等重大项目,有《儒学文献通论》《中国孝经学史》等专著几十部,在《四川大学学报》《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史、文献学、巴蜀历史。    
马明宗,山东省临朐县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浙江大学考古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经学史、中国钱币学等。

目录
金贝珠玉——古蜀国的货币
初行半两——蜀地货币的开端
  (一)蜀地秦半两
  (二)蜀地两甾钱
富埒王侯——邓通铸钱与汉代蜀地铸币
  (二)邓通铸钱
  (二)蜀地发现的汉代钱范
  (三)摇钱树
黄牛自腹——公孙述铸铁钱
  (一)公孙述铸铁钱
  (二)简说公孙述铁钱
府库定平——蜀汉钱币
  (一)直百五铢
  (二)益州五铢
  (三)大平百钱、太平百钱、世平百钱
  (四)定平一百
  (五)直一、直百
  (六)蜀五铢
年号新制——成汉钱币
六朝风韵——南齐铸钱
  (一)南齐永明铸钱
  (二)“泉”旁五铢
扬一益二——蜀地会昌开元
  (一)巴蜀地区的钱监
  (二)会昌开元背益、背梓、背兴、背梁
文字纪年——前蜀钱币
  (一)永平元宝
  (二)通正元宝、光天元宝、天汉元宝
  (三)乾德元宝、咸康元宝
  (四)前蜀铸币综论
珍同石经——后蜀钱币
  (一)大蜀通宝
  (二)广政通宝
  (三)铁开元通宝、铁五金
  (四)谈后蜀铁钱
应元保运——大蜀政权铸币
  (一)应运通宝、应运元宝
  (二)应感通宝
点铁成金——北宋川峡四路铁钱
  (一)川峡四路铁钱流通区的形成
  (二)淳化元宝大铁钱
  (三)景德元宝大铁钱
  (四)祥符元宝大铁钱
  (五)嘉祜停铸与熙宁重铸
  (六)北宋蜀地的钱监
利州行使——南宋川峡四路铁钱
  (一)绍兴通宝铁钱
  (二)淳熙元宝铁钱
  (三)嘉定铁钱
  (四)端平铁钱
  (五)淳祐通宝当百钱
  (六)南宋四川铁钱幕文
  (七)南宋铁钱窖藏
朱印红团——两宋纸币
  (一)交子的前身
  (二)交子
  (三)川引
  (四)川会
  (五)宋代纸币钞板
益州通行——大夏政权钱币
  (一)天统通宝、天统元宝
  (二)天统国宝
  (三)益州通行钞
宝色精彩——明代四川钱币
  (一)明代四川铸钱始末
  (二)川铸崇祯通宝背纪地钱
西王赏功——大西政权钱币
  (一)西王赏功钱
  (二)江口沉银与西王赏功钱
  (三)大顺通宝
宝川局造——清代四川制钱
  (一)宝川局铸康熙通宝
  (二)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铸币
  (三)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铸币
  (四)宝JlI局
  (五)宁远府局
师夷长技——清末四川机制币
  (一)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银元
  (二)机制宝川局光绪通宝制钱
  (三)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
  (四)四川省造光绪元宝
  (五)中心“川”大清铜币
  (六)中心“川滇”大清铜币
  (七)中心“川”一文铜元
  (八)清末四川造币机构
永利川边——四川藏洋
  (一)炉关币
  (二)四川藏洋
  (三)藏洋的私铸
大汉纪元——四川军政府钱币
  (一)大汉纪元方孔钱
  (二)醒狮币
  (三)大汉铜元
  (四)大汉银币
嘉禾川铭——军阀混战时期的机制币
  (一)嘉禾双旗二百文铜元
  (二)双旗五文币
  (三)四川嘉禾币
  (四)川铭嘉禾系列铜元
  (五)边铸“川”铭当一百文铜元
  (六)党徽梅花铜币
古今君子——四川马兰币
  (一)唐像马兰币
  (二)嘉禾马兰币
  (三)经典马兰币
  (四)党徽马兰币
  (五)特殊马兰币
利济全川——川陕省苏维埃钱币
  (一)川陕省苏维埃根据地纸币
  (二)川陕省苏维埃根据地布币
  (三)川陕省苏维埃根据地铜币、银币
  (四)改造白区货币
  (五)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设计特色
川境通用——四川代用币
  (一)民国四川代用币
  (二)民国四川代用纸币
浚川利源——四川近代纸币
  (一)清末四川商号钱票
  (二)溶川源官银行钱票
  (三)四川铜元局、银元局钱票
  (四)四川银行发行的纸币
  (五)四川官银号与官银票
  (六)重庆官银号与四川兑换券
  (七)四川官钱局钱票
  (八)四川地方银行与四川省银行
  (九)陪都时期的重庆纸币
  (十)其他银行发行的纸币
后记

内容摘要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诗人在感慨蜀道之难的同时,也吟咏了古蜀悠久的历史。古蜀历史悠久,并且具有独立的发展序列。先秦时期,在今四川地区存在着数百个酋邦,其中较大的两个就是蜀国和巴国,两者之中又以古蜀国文明程度为高。关于古蜀国历史,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记载: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

常璩认为古蜀国来源于人皇,人皇是巴蜀地区独特的“三皇五帝”系统中天、地、人三皇之一。人皇之前是天皇、地皇,代表人类崇尚自然的蛮荒时代。一说人皇即伏羲氏,这说明蜀人与中原的炎黄有共同的祖先。常璩又说,其后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高阳,高阳即帝喾,帝喾将其后代中的一支分封到蜀地。这一支长期在蜀地生活,世世代代为蜀地侯王。之后又有柏灌、鱼凫、蚕丛、杜宇、开明等相继统治蜀地。

整体上来看,古蜀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出“多元一体”的趋势。近代四川史学大家蒙文通先生提出,夏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及其周边曾经存在着数百个邦国和部落,这就是古蜀文明的开端。《华阳国志》所记载的蜀山氏,就是这数百个邦国和部落之一。

从考古发现来看,先秦时期的成都平原确实存在很多城址。成都平原共发现9座先秦时期的大型城址:宝墩古城、郫县古城、芒城古城、鱼凫城、双河古城、紫竹古城、盐店古城、高山古城和三星堆古城。小型的城址和遗迹更是不计其数。

成都平原可追溯最早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是宝墩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蜀地自三星堆文化开始进入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战国晚期,前后持续了两千年以上。其间各个时期虽然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始终是文化发展的主流。

发达的古蜀文明,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货币?这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固定化的一般等价物,也是一个衡量文明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货币的产生是一般等价物的固定化的过程,其材质往往是金、银、铜等贵金属,也有一些区域使用海贝作为货币。

蜀地自古以来就与外界有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带有中原特征的青铜器;在金沙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玉琮,玉琮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形;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也与长江中下游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八角太阳神鹰有着相近的造型;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蜀地早有一条经过身毒(印度)前往中亚的商道,即今天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这些都证明古蜀时期蜀文化与外界有着广泛的交流。按照常理推测,这样一个与外界有广泛商业、文化交流的发达文明应该有自己成熟的货币。但迄今为止,巴蜀地区尚未发现古蜀时期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精彩内容
蜀地的确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既因山河之险,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又有几大通道与外界联系,从而不至于完全封闭。因此酝酿出了跟得上时代而又别具特色的文化。在钱币文化方面,更是如此。
    本书力图将蜀地(或者说巴蜀地区)作为一个叙述单元,以时间的发展为主线,来介绍这一地区特色的历史钱币和文化。本书也力图引入历史学、考古学、钱币学、经济学、铸造学以及文字学等各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和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尽可能饱满地叙述巴蜀钱币的历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