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载人火星任务:火星探测实现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载人火星任务:火星探测实现技术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4.24 6.8折 19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唐纳德·拉普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2547242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1006436

上书时间2024-01-0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郝万宏,男,1984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助理工程师,主要专业方向为月球和深空测控通信,曾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有关航天测控专业的论文多篇,翻译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译文集》,参与了嫦娥一号、二号任务;樊敏,女,198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专业方向为月球和深空探测测控,曾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有关航天测控专业的论文多篇,翻译了《空间飞行基础》《深空任务操作译文集》《DESCANSO设计与性能总结系列译丛》等,参与了嫦娥一号、二号任务。

目录
目录

第1章为什么探测火星?

1.1简介

1.2无人探测既有的观点

1.3搜索火星生命的争论

1.4为什么将人类送上火星?——支持者的看法

1.5把人类送上火星——质疑者的看法

参考文献

第2章规划的空间探测任务

2.1行动

2.2规划太空任务

2.3架构

2.4一系列步骤组成的任务

2.5运送到目的地的是什么?

2.6在低地球轨道上的是什么?

2.7在发射台上有什么?

2.8太空探测任务对IMLEO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章60多年来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规划

3.1Von Braun的版本

3.2NASA最早的概念

3.2.1早期的研究

3.2.2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研究

3.2.3核动力火箭的发展

3.2.4波音公司在1968年所做的研究

3.3NASA之外的早期火星探测计划

3.3.1行星学会和国际科学应用公司的分析

3.3.2驶向火星Ⅱ期

3.4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NASA计划

3.4.1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3.4.2Sally Ride的研究

3.4.3SAIC

3.4.4星际探险办公室的案例研究(1988年)

3.4.5星际探险办公室的案例研究(1989年)

3.4.6空间探测发起人和其后继者

3.4.7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3.5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独立研究

3.5.1苏联的研究

3.5.2火星直击

3.5.3火星协会推出的计划

3.6DRM出现之前的时期

3.7NASA的DRM计划(1993—2007年)

3.7.1设计参考任务1(DRM1)

3.7.2设计参考任务3(DRM3)

3.7.3DRM3和DRM1中的质量比较

3.7.4DRM3中的ISRU系统

3.7.5设计参考任务4(DRM4)

3.7.6双登陆器计划

3.7.7设计参考架构5(DRA5)

3.7.8探测战略研究小组(2006年)

3.8其他火星探险计划

3.8.1Team Vision的星际探测计划

3.8.2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

3.8.3欧洲航天局的并行设计设施研究(2003年)

3.8.4使用轨道遥控火星表面无人

探测火星的HERRO任务

3.8.5波音公司(Boeing)在21世纪所做的研究

3.8.6返回计划

3.8.7短期停留与长期停留任务

3.8.8基于飞越和自由返回轨道的设计

3.9NASA近期的活动

参考文献

第4章去程与返回

4.1推进系统

4.1.1空间运输对推进剂的需求

4.1.2火箭方程

4.1.3火箭的干质量

4.2轨道分析

4.2.1火箭科学基础

4.2.2火星任务的持续时间及所需的推进条件

4.2.3更加现实的模型

4.3从地球到近地轨道

4.4飞离近地轨道

4.4.1所需的Δv

4.4.2运送至火星的质量

4.4.3地火转移轨道中使用核热火箭

4.4.4使用太阳能电推进技术升高轨道过程

4.5进入火星轨道

4.6从火星表面升空

4.7从火星轨道向火地转移轨道入轨

4.8地球轨道入轨

4.9传动比

4.9.1前言

4.9.2传动比计算

4.9.3地球逃逸的传动比

4.10近地轨道到火星轨道

4.11从近地轨道到火星表面

4.12火星任务中航天器初始质量

4.12.1化学推进和气动辅助

4.12.2核热推进的使用

4.12.3ISRU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火星探测任务的关键要素

5.1维持生命的消耗品

5.1.1对消耗品的需求(不可循环利用)

5.1.2循环系统的使用

5.2辐射效应和防辐射需求

5.2.1辐射源

5.2.2定义和单位

5.2.3对人的辐射效应和允许剂量

5.2.4空间辐射

5.2.5火星任务的辐射水平

5.2.6辐射

5.3微重力影响

5.3.1零重力值一般影响简介

5.3.2低重力值影响综述

5.3.3人造重力

5.3.4NASA应对低重力影响的计划

5.4封闭空间中的人为因素

5.5中止模式和任务安全

5.5.1ESAS月球任务中的中止模式和任务安全

5.5.2火星任务中的中止模式

5.5.3可接受的风险

5.6栖息舱

5.6.1栖息舱设计与人为因素

5.6.2火星栖息舱的地面模拟器

5.6.3DRM1栖息舱

5.6.4DRM3栖息舱

5.6.5双着陆栖息舱

5.6.6SICSA栖息舱设计

5.6.7其他栖息舱概念

5.7气动辅助入轨、再入、下降和着陆

5.7.1引言

5.7.2无人驾驶航天器的经验

5.7.3载人火星任务的再入、下降和着陆需求

5.7.4精确着陆

5.7.5开发/测试和验证计划

参考文献

第6章原位资源利用(ISRU)

6.1原位资源利用(ISRU)的价值

6.2月球ISRU

6.2.1简介

6.2.2上升段推进剂

6.2.3生命保障消耗品

6.2.4从月球输送到LEO的推进剂

6.2.5运送到月球轨道用于下降(和上升)的推进剂

6.2.6用于辐射屏蔽的表层土壤

6.2.7预言性的概念

6.2.8月球资源和进程

6.2.9月球ISRU系统成本分析

6.3火星ISRU

6.3.1介绍

6.3.2火星ISRU时间表

6.3.3ISRU系统的产物

6.3.4火星ISRU过程

6.3.5火星ISRU系统的能源需求

6.3.6在人类火星探测任务中使用

ISRU时减少IMLEO

6.4用来自外星球的资源为火星车加燃料

6.4.1月球资源

6.4.2LEO的月球水的价值

6.4.3由月球开采运送到LEO的水百分比 

6.4.4近地天体资源

6.5用于月球下降段推进剂的月球轮渡

6.6在近地太空分级、组装和加注燃料

6.6.1绕轨道而行的燃料仓库

6.6.2在轨分级

6.7运输氢气到火星上

6.7.1地面和空间应用

6.7.2在不同物理和化学状态下的氢的存储

6.7.3太空中的蒸发

6.7.4将氢运送到火星并在火星存储

6.7.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未来数十年NASA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可能失败的原因

7.1月球火星的联系

7.1.1月球与火星任务的差别

7.1.2开展月球任务作为降低火星任务风险的手段

7.1.3ISRU是从月球到火星的跳板

7.2火星计划的特点

7.3目标驱动和支持者驱动计划的比较

7.4新技术需求

7.5NASA技术路线图

7.6空间科学事业

7.6.1空间科学事业技术范围

7.6.2先导中心

7.6.3SSE技术总结

7.7人类探测技术

7.7.1NASA的人类探测技术

7.7.2近十年的巨大变化

7.8未来展望

7.8.1限制

7.8.2澄清火星任务选项

7.8.3基本需求

7.9NASA的HEO有足够的信心吗?

7.10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月球上的太阳能

A.1月球定向的一级近似

A.2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

A.3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

A.4赤道夹角为纬度角的倾斜面的日照

A.5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的面

A.6非理想月球轨道的影响

A.7月球上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温度

A.8赤道上的太阳能系统

A.8.1短周期系统(小于354 h)

A.8.2长期系统(大于354 h)

A.9月尘的影响

A.10极区的太阳能系统

A.10.1极区

A.10.2GRC太阳极区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B火星上的太阳能

B.1当前火星轨道上的太阳能强度

B.1.1引言

B.1.2洁净火星大气中的辐照度

B.1.3大气的影响

B.2水平和倾斜平板的太阳辐射强度

B.2.1术语

B.2.2水平平面的太阳辐照度

B.3固定倾斜表面上的太阳光强度

B.3.1倾斜平面上的漫射部分

B.3.2来自倾斜收集器前方地面的反射

B.3.3倾斜平面上总的辐射量

B.3.4旋转倾斜平面

B.4火星上太阳能强度的数值估算

B.4.1水平平面上的太阳能

B.4.2倾斜平面上太阳辐射

B.4.3火星上过去百万年里的太阳能 

B.5阵列表面上灰尘的影响——简单模型

B.5.1引言

B.5.2光深

B.5.3粒度分布

B.5.4垂直大气气柱中灰尘粒子的数目

B.5.5尘埃颗粒下落的速度

B.5.6初始遮蔽速率

B.5.7尘埃的长期积累

B.6探路者号和MER的尘埃遮挡观测数据

B.7表面尘埃的风成清除

B.8太阳能电池阵列上的尘埃导致的遮光率

B.8.1JPL实验(2001年)

B.8.2关于尘埃遮挡率的概要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C火星上的水

C.1介绍

C.2背景信息

C.2.1火星上的温度

C.2.2火星上的压强

C.2.3火星上的水汽浓度

C.3地下冰的均衡模型

C.3.1简介
 
  • 载人火星任务:火星探测实现技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