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太炎 邹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章太炎 邹容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11 6.3折 46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勇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04261

出版时间201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11040442

上书时间2023-12-2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引 子 秋 瑾 第一章 书香门第,无忧才女(3) 一、在慈母身边读书(4) 二、南国海天,浪激水育(10) 三、鉴湖:诗情与剑气(20) 四、芙蓉国里正无忧(34) 第二章 诗酒与闺怨(51) 一、夫婿望不要那么懦俗(52) 二、向北向北,只是北京(61) 三、诗酒寻觅为女权(72) 第三章 留学·革命·鉴湖女侠(85) 一、要革命,到东京(86) 二、革命是什么:办报、开会、演说(95) 三、女侠与剑(104) 四、初识徐锡麟(112) 第四章 大通学堂与皖浙起事(123) 一、部勒会党(124) 二、湖畔白云,萧萧易水(137) 三、箭在弦上光复军(141) 第五章 从容就义 世纪留香(151) 一、危急与从容(152) 二、白练垂天轩亭口(158) 三、生死姐妹(167) 四、诗魂永恒(174) 秋瑾年谱简编(181) 引 子 徐锡麟 第一章 震撼晚清天下的一枪(197) 第二章 青少年:压抑与反抗(209) 第三章 反清大志,铁血革命(229) 第四章 走向安庆,走向壮烈(257) 徐锡麟年谱简编(276)

内容摘要
     按照鲁迅的说法,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之所以有学问,是因为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接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更重要的是,由于机缘巧合,章太炎是同时代读书人中真正自觉不在科举道路上奔跑过、用功过的少数人,真正将学问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去看待,因而能够获得真学问,成为一代宗师。 一、一个家族的奋斗与衰落 章太炎初名学乘,名炳麟,字枚叔,或写作梅叔。后因仰慕明末清初爱国者顾炎武的为人和情操,遂用顾炎武的本名“绛”而改名为章绛,号太炎。太者,大也;大者,弘扬也,发扬光大也。所谓太炎者,就是要继承顾炎武的精神与情操,有所超越、有所创造。这大概是章太炎为自己定名的真实意思。 此外,章太炎在后来还使用过不少笔名,据不接近统计,有章燐、章缁、绛叔、西狩、日本西狩祝予、末底、戴角、独角、蓟汉阁主、台湾地区旅客、知拙夫、亡是公、支猎胡、支拉夫、陆沉居士、刘子政私淑弟子、刘子骏之绍述者、毛一、萧海琳等。 1869年1月12日,也就是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章太炎生于浙江余杭东乡仓前镇,那是一个具有美丽传说的古老小镇,原名灵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年前的南宋绍兴年间。 今天的仓前镇,位于杭州西北近郊,距市中心15公里。杭州市的文一西路贯穿全镇,境内祥仓、余仓、良仓、上仓等公路以及东西大道纵横交错,陆路交通很好便捷。 除了便捷的陆路交通,仓前镇境内的水系也很好发达,余杭塘河横穿全境,东苕溪紧贴其西。西南边缘有宋家山、万金山等丘陵,东北角有寡山、吴山孤峙,与平原隔水相望,形成山水相嵌的优美景色。 根据章太炎在自定年谱中的考订,其先族并不是仓前本地土生土长,而是自浙江桐庐迁徙而来,时间大约在明朝初年,距章太炎出生已有500年的时间了。 桐庐也具有久远的历史,始建于三国东吴,后一度并入钱塘。至唐武德年间,又分置分水及桐庐。此后分分合合,所以章氏家族的原籍更准确的说法是浙江分水。 章氏家族迁至余杭之初的情形我们已经不太知道了,我们能够知道的只是从章太炎的曾祖一代开始。仍然根据章太炎的考订,其曾祖名均,字安圃,一作安溥,自署治斋。生于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卒于1832年(道光十二年),享年64岁。 按照章太炎的说法,章家似乎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创造了一定的家业。章均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据说使家产增至百万之巨,富甲一方。 良好的经济条件并没有使章均沉沦,反而激发了他的向上心,于是入县学为增广生。所谓增广生,其实就是科举制度的计划外招生,在正常的廪膳生员之外。 不管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这个学历的含金量却是一致的。按照科举制度的惯例,章均的这个学历还是起到了作用,在学成后被分派至海盐县担任儒学训导,打个并不很好准确的比方,就是到海盐县担任县立中学的副校长,这多少进入了官宦序列,是传统中国社会典型的乡绅了。 乡绅就要像个乡绅的样子,就要为家乡做点贡献,于是章均捐资万余在余杭东门桥北首白塔寺前创办了一所笤南书院,并为这所书院筹集了一笔基金,购置了一些土地,以作为学生的生活补贴和教职员工的薪水。 创办书院为家乡作贡献,对于族人,章均也有考虑和安排。他设法筹资购置了千亩良田为“章氏义庄”,其收入专门用来救助族中孤寡残疾老弱者,以及族中贫困家庭的婚葬嫁娶红白喜事的开销。 为了家族中子女读书,章均还创办了义塾,专门招收族中适龄儿童读书进学。对于弟子读书优异者,比如能够考上县学的,义塾仍然给予资助,免除其后顾之忧。 章氏在当地确实是一个大家族,根据章太炎的说法,当年族人有三百多人,其适龄儿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确实是一个善举,救助了族人,培养了人才,据说有些人真的学有所长,为一方冠冕,章均因此获得族人衷心爱戴。 章均共有6个儿子,因此当他1832年去世后不久,6个儿子理所当然析产分家,各自独立,尽管这兄弟6人在此后依然门户相连,无日不相往来,然而章均一手开创的家业在这种一分为六的情形下未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章太炎的祖父章鉴是章均很小的儿子,生于1802年(嘉庆七年),所以当章均去世时,章鉴正值而立之年。 章鉴字聿昭,自署晓湖。少年时代良好的家庭背景使他有条件静心向学,入县学深造,原本有机会在科举道路上一展身手,不料,章鉴对功名利禄似乎看得很淡,廉靖乐道,不愿交接世俗,无意于仕宦。特别是当他受学于项先生,因项先生之介绍得以结识许多德高望重的有识之士,知百家学术博大精深,绝不限于科举小道。从此后,章鉴决心在真学问上下功夫,有了多余的款项,件事就是购买图书,经过若干年的积攒,按照章太炎的说法竟然收藏有宋元明珍本至五千卷,日督子弟讲诵,自己则就“春风草庐”讽咏其下,终成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这大约也是章太炎得以成为大学者的客观条件,或遗传因素。 人到中年,章鉴原本可以在学术上开宗立派,自成一家,不

主编推荐
* 将章太炎人生的主要活动放在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进程中,客观叙述了章太炎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轨迹、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活动* 展示了章太炎这位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一代儒宗”的别样风采  *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所撰述的《革命军》一书,影响了无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倡言民主,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是邹容人生中的华彩篇章。  *  邹容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其短暂而闪光的二十年人生在中国近代目前书写了非凡的一页。* 简要介绍了邹容的身世生平及成长历程,讴歌了这位年轻革命者勇于献身的风采,是当今读者了解传主的一个简明读本

精彩内容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号太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学者。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排满”。
  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被捕入狱。
  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被孙中山迎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1909年,与陶成章等改用光复会名义活动。次年设总部于东京,被推为会长。1911年回国,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1935年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收徒授业。
  晚年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邹容(1885-1905),字蔚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1902年,留学日本,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
  1903年夏,回国,在上海爱国学社撰成《革命军》,宣传革命是“天演之公例”,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苏报》案”发生后,被上海租界当局判刑两年。1905年病死狱中。

媒体评论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展示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一代儒宗”章太炎别样风采;记录邹容短暂20年人生在中国近代史上非凡一页
* 将章太炎人生的主要活动放在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进程中,客观叙述了章太炎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轨迹、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活动* 展示了章太炎这位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一代儒宗”的别样风采 *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所撰述的《革命军》一书,影响了无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倡言民主,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是邹容人生中的华彩篇章。
 * 邹容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其短暂而闪光的二十年人生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非凡的一页。
* 简要介绍了邹容的身世生平及成长历程,讴歌了这位年轻革命者勇于献身的风采,是当今读者了解传主的一个简明读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