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镜头: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镜头: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2.56 6.4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保孜撰文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ISBN9787505127463

出版时间2013-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小16开

定价98元

货号8029223

上书时间2023-12-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杜修贤:著名的“红墙”摄影师

章 走进中南海,走进西花厅

第二章 次随出访东南亚

第三章 三年自然灾害

第四章 跟随出访亚非欧14国

第五章 60年代几次重要的拍摄活动

第六章 风云突变,洒向人间都是怨

第七章 走近“”中的

第八章 庐山云雾

第九章 惊心动魄的1971

第十章 改变世界的握手

第十一章 人有病,天知否

第十二章 真的老了

第十三章 江青的红都女皇梦

第十四章 再次复出的

第十五章 “样板式”之戏外戏

……

内容摘要
    1960年元月,我正式担任专职摄影记者。中南海西花厅里周和邓大姐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至今都留在我温馨的记忆里

    北京的冬季寒冷异常。风很硬,像刀在脸上刮,连胡茬儿根都在颤抖。可是在这个不受欢迎的季节里,我们摄影记者还要去冰天雪地拍火热沸腾的场景。幸好那时人年轻,耐寒,不大把天气放在眼里,干得挺欢,照片发稿也多。

    1960年元月,我正式接到新华社的通知,派我去中南海,跟随,专门负责拍摄他活动的新闻照片。和我一同确定为专职摄影记者的还有侯波、孟庆彪、张彬,他们分别负责、和的摄影活动。记忆里这是新华社靠前次明确分工跟随中央领导人的摄影记者。那年,我刚满33岁,已拍了16年的照片。

    我走进了人们向往、世界瞩目的中南海。

    中南海的摄影师绝不是一般按按快门、调调焦距的摄影师,这点我很清楚。这不仅要求摄影技术的臻熟,更多是政治上的成熟。

    这天,中海和南海的湖面,一抹展平。晶莹的冰将所有的生气死死地封在底层,留着光洁却寒冷的美丽和太阳默默相对。

    我到中央警卫局报到,转了组织关系。按规定,我们专职摄影记者的党组织生活由警卫局统一管理,侯波担任中南海摄影组的组长,我是副组长。

    靠前次走进西花厅,也说不清是紧张还是新奇,心里绷得紧紧的。我握了握手里的“莱卡”相机,尽量分散这种命运转变带来的不自然情绪,表现出轻车熟路、稳操胜券的老练模样来。

    客厅在前院,是清代的皇家建筑,看上去似乎富丽堂皇,郁积着贵族的气息。定睛细看,就会发现,门窗檐柱上已油漆斑驳,露出了陈旧的木质,那骄横盛世的皇家气息已被岁月风化,变成了漫长历史演变的物证。室内简朴的陈设更将这种气息消逝殆尽,都是极普通的桌椅,沙发不仅式样陈旧还特别笨重。

    一会儿,走了进来。我正站在客厅的一边。我看见走上前和电影记者握手,就跨到跟前为他们拍照。连着拍了几张,走过来和我握手,刚握上手他突然调过头对别的记者说:

    “哎……哎,我和老杜握手怎么没有人照相?”

    我忍不住笑了:“相机在我手里,别人照不成啊!”

    朝另外一个记者招招手,“我和老杜再握一次手,你们给照一下。”

    我高兴极了,和留一张单独合影,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读者可能有点奇怪,整天和在一起,怎么照一张照片还那么难?

    是一个和蔼慈祥的人,同时也是严厉严格的人,到他身边前,我就知道了许多“纪律”,比如不能抢镜头,不能主动提出和领导人合影等规定。那时的人也很老实,不让合影就不合影,决然想不到找机会单独合影。所以许多在身边工作的同志,至今都没有一张和的单独合影。

    和我单独握手后,看看我,若有所思。

    “嗯……我以前看见过你……面熟嘛。”

    刚才那一笑驱走的紧张又跟了过来,脸热良久,舌尖上也没能弹出一个音符。

    以前见过?我脑海里迅速筛找记忆……

    1945年我在延安见过,那时他从重庆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在机场上,我挤在人群里,紧张地抓着一部苏联老大哥的照相机,一会儿举起,一会儿落下,奔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满以为能拍下潇洒、沉静、健美的身影,还没等从成功的幻觉中醒过来,猛然发现镜头盖没打开。巨大的懊恼顿时像刀在胸腔里剜,剜得泪都快出来了。怎么节骨眼儿上就出岔子呢?就像有人睡不着怪床歪那样,年少气盛颇为自负的我差点把相机给砸了。那次纯属摄影新手的常规错误,竟使毫无过错的苏联相机在我手里一生都黯淡无光。

    那次机场上人山人海,我淹在里面,连个头顶也没有冒出来……这绝不可能算是见过。

    以前见过?1954年从兰州调到北京分社,后又到中央新闻组,倒是常去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可……那些会议和活动往往场面较大,人数也多,尽管有时镜头离很近,但他都在聚精会神地讲话,怎么可能会注意我这个普通记者!

    然而他确实地记住了我,从他确信无疑的神态可以看出。

    “我能到身边工作,一是组织的安排,二是……是我的运气好哪!”憋了半天,说出这么一句话。

    盯了我一眼,那眼神叫我吃不准他是不是要责备我,心里不觉慌了起来。

    “那哪能靠运气?工作要靠自己的努力嘛。你说是不是?老杜。”

    刚才叫我老杜我就不自在了半天,他多大我才多大呀……

    “,您就叫我小杜吧,这样合适些……”

    不等我说完,摆摆手,“哎,我们都是革命同志,不分年龄大小,老杜小杜还不一样吗,没那么多规矩。”

    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我看见也笑了,心才松弛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抬手看看表,可能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就拍拍我背着的充电器,说:“挺沉的,先放下吧。”

    那时用的闪光灯没有干电储存功能,靠充电器供电。一个充电箱起码五六斤重,背久了还真的压肩,木涩涩的。

    “,这些机器都不能离身,这是规定。”

    “噢……规定,规定就不要违犯了。你们很辛苦,要背这么多的机器。”

    不无同情地望着我们几位记者,个个脖子上至少吊着两部机子,再加上碗口大的闪光灯,一副五花大绑的样子。

    我们告诉,习惯了,一点儿也不累。他感叹道,到底人年轻啊。用手搔了搔自己已经开始花白的头发。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是个花甲老人,特别是他那双浓眉下的炯目,使之容貌生辉,英姿勃勃。以前我只知道潇洒而庄重、练达而忠笃的风度颇为众人欣赏、称赞。相形之下,他内在的美德和海涵气度比外表更有征服力,一种深沉持久的征服力。这使的魅力经久不衰,子子孙孙仰慕不止。

    会见外宾后,提议我们一同到后院坐坐。

    后院是和邓大姐居住、工作的地方。

    院子里有几株高大的海棠树,每年4月,粉色花朵缀满枝权,阵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壮观至极。

    这时,我见到了邓大姐。她身穿深紫色的呢外套,披着雪白的纱巾,和蔼可亲地迎接我们。

    我们落座后,邓大姐一一询问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她听说我有两个女儿,眼瞳里跳出只有女性才会有的怜爱神情,连连说:“女孩儿好,女孩儿好。女孩儿大了知道疼父母……女孩儿好。”

    看得出来,这个庭院缺少孩子的笑声。邓大姐是多么喜欢孩子!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的孩子,几乎都到和邓大姐家里玩过,有时,邓大姐主动打电话让把孩子带过来玩玩。

    十多年中,我拍过不少、邓大姐和孩子在一起的开心镜头。

    我离开西花厅后院时,邓大姐嘱咐我:“老杜,有时间带女儿们来玩玩,啊,一定带她们来玩呀!”

    P15-21

精彩内容
《红镜头: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套装共2册)》通过中南海摄影师的镜头,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描写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命运故事。真实记录了他们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地建党、建国的心灵历程,从他们衣食住行的平凡琐事到关乎民生大计的重大决策;从温馨一刻的点点滴滴到生死关头的分分秒秒,不仅将我们似乎熟悉又觉陌生的红墙往事与领袖故事通过镜头还以原貌,而且能近距离地感受他们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此外还用独特视角记录了当时一批风云人物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