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中的日本:1939-194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战中的日本:1939-194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9.03 6.4折 29.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毅主编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48505

出版时间2014-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8547877

上书时间2023-12-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全景再现日本法西斯兴起与灭亡,重新解读战争背后的残酷真相。
光亭、天枢编著的这本《二战中的日本(1939-1945)》主要从政治、外交、经济、民生等与军事并不直接相关,但又千丝万缕斩不断的方方面面,来详细介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为广大读者从一个另外的角度来进一步深入了解这场堪称人类历史上空前浩劫的战争。

作者简介
光亭,原名周明,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曾任《靠前展望》编辑,创办“知兵堂”工作室,长期致力于军事书刊的写作和编著,曾多次担任凤凰卫视和上海电视台军事节目的嘉宾,主要著作有《大德意志师战史》《碧海群狼》《太平洋战争美日对决》等。

天枢,原名王星罡,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曾在松下塑胶、华为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同时作为资历军事爱好者,曾多次在《突击》《战争艺术》《兵器》等杂志上发表文章。

目录
章  日本的传统和历史

第二章  法西斯独裁体制的建立

第三章  陆海军的内讧

第四章  战局的转变

第五章  战争的压力

第六章  军国的教育和生活

第七章  东京空袭

第八章  最后的投降

内容摘要
**章 日本的传统和历史
    1941年12月,日本东京将发出一道战争诏书,并对整个世界尤其是亚洲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就在8日那天早上,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日本帝国的昭和天皇裕仁,开始向日本民众发布《开战诏书》。未来几年内这道诏书犹如打开了可怕的潘多拉魔盒。诏书一开头便非常严肃而正式:“上天护佑,承万世一系之皇祚之大日本帝国天皇昭示忠诚勇武之尔等:朕于兹对美国及英国宣战,朕冀期陆海军将士奋全力从事交战,百僚有司励精奉行职务,众庶民各尽其本分,亿兆一心,举国家之全力达成征战之目的,勿使有失。”
    这份宣战诏书在12月8日11点40分通过广播传遍了日本,所有日本民众全都屏息倾听。而在诏书宣读的4个小时之前,日本飞机偷袭了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不过撰写这份诏书的不是昭和天皇本人,而是在他后面,打着天皇名号并借其权威制定政策的顾问们写的。讽刺的是,天皇的年号—昭和,出典乃是《尚书 ? 尧典》的“百姓昭明,万邦协和”,后一句便隐含着通过国际协调以致太平的用意。不过不要紧,对于当时已经决心和美英一战的近卫内阁而言,“大诏涣发”能够煽动起日本国民的战争热情就行了。
    尽管如此,当宣战的诏书传遍日本各地的时候,民众们全都震惊了。东京街头的日本人,有的迅速前往报纸销售点购买报纸了解进一步的情况,买到报纸的市民认真地体察天皇旨意。听到广播消息的妇女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如果家里有孩子或者亲人在军队中的,这时候马上跑回家里询问相关情况。一名叫作罗伯特的法国记者,回忆了自己听到广播后看到街道上的情况:“当时,很多人都非常的紧张,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尽相同,不过很多人互相看了对方几眼后,就匆匆地离开,没有过多的喧闹,也没有进行太多的语言交流,只有一些妇女私下议论。”东京当地的一位报纸编辑户崎明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但是日本突然对英国和美国宣战还是让他大吃一惊。他当时就认为这是个疯狂的决定,尽管爆发战争他个人已有预感,但是他认为日本社会上下根本就没有真正做好准备。而一名钢铁厂的研究员更是对开战抱反对态度,因为他对日本和美国的生产力的巨大差距非常了解,这一事实让他后脊背发凉。但是东京的一名家庭主妇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珍珠港事件让我们日本人震惊,但也会让美国人震惊的!”
    日本与英美爆发战争确实让很多人意外,因为在这之前在1937年,日本已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虽然没有正式宣战,但为了解决这所谓的“支那事变”,日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死亡的士兵人数已经超过18.8万人,像《宣战诏书》中承认的一样,日本的侵华战争并不能让“勾结英美,祸害东亚和平”的中国国民政府“回心转意”,相反,像所谓“南京事件”那样的疯狂屠杀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志。因为战争久拖不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也处于不稳定中,许多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资已经进入定额配给名单。原本已经绷得很紧的日本社会,因为向英美的宣战开始变得更加歇斯底里。这非常致命,因为这两个对手长期以来就一直是日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在日本人的骨子里还透着一丝对英美的嫉妒和艳羡,现在爆发出来的仇恨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卑。
    不过与此相比,更现实的问题是维持整个战争的资源成为了日本的首要问题。于是他们开始将眼光投向国外,广阔的亚洲领土和太平洋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石油更是对日本军方有着致命的魅力。但是,从长期来看日本维持战争的能力与美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于是,赶在美国把他强大的工业机器发动之前,日本必须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如果能击败美国那是*好的。于是速战速决成为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简单战略。而且日本军队将把战线拉散,让美国的进攻毫无目标,等到美国因为国内不断高涨的压力而被迫退出战争时,这样日本就能实现把东亚变成自家后院的野心了。
    不过日本军方内部还是有清醒的人,尽管为数不多,但是与那些骨子里狂热的军人相比,他们都认为日本击败美国而在太平洋战场上获得大胜根本不可能。而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昭和天皇就私下问过海军**统帅永野修身:“就1905年和俄国发生那次海战来看,现在和美国的战争胜算如何啊?是否也是一场大胜?”永野修身不得不失望地说道:“我们没有取胜的可能!”裕仁无奈地说了句:“看来这场战争将是以失败告终啊!”
    不过胜利的希望在军国主义分子看来是毋庸置疑的。为了进行这场巨大的冒险军事行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认为他们还有终极的“精神原子弹”。这其实在日本天皇的宣战诏书中已经表露无遗,诏书以一种高于世俗法律权威的口吻明确地告诉日本国民,皇室的祖先神天照大神给予了他们天授的权力。因天照大神而让日本国民有着强大的力量,现在这力量已经被唤醒了,这些力量与英美军工厂流水线生产的任何先进武器相比要强大很多,而这个力量就是“大和魂”。日本军方不必在开战前临时抱佛脚地进行这种超国家主义的煽动,这种思想自明治时代以来就贯穿于国民思想教育的主线之中,出于对天皇是全体日本人领袖的认同,*坚定的左翼社会主义活动家都能实现对国家主义的“转向”。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的战斗意志确实让美国惊讶不已,几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见。这种力量让日本士兵与他们所想象中的“近视、猥琐、矮小”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那种死硬的作风和奋不顾身地拼命的精神。海军中的一些军官和士兵积极地抢着驾驶“回天”“震洋”等自杀兵器,还有在莱特湾海战中**次被运用的“神风特攻”,也深深刺激到了在场的美军官兵的心灵。
    这种“为天皇为日本牺牲的思想”不单单见于下层士兵,就连许多日本高层也有。这也是日本明治以后将“国家神道”作为国民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的结果,从首相东条英机到家庭妇女的全体日本国民无一例外都接受过这种超国家主义精神洗脑,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日本的国体卓尔于万邦的宣传坚信不疑。而且政治上也没有多少人对这种情况表示反对,不仅是行动上,就连说上那么几句话或者在报纸上发表其他不同意见都极为少见。他们用默默忍受的方式支持着战争,在战争后期壮年男劳力匮乏的情况下,妇女们吃力地开垦荒地,孩子们进入工厂工作,年迈的老人还亲自上山去寻找树枝来做燃料。连日本的和尚也被当局召集起来从事相关劳动生产。尽管美军的空袭炸死了很多日本人,但是每次空袭之后反而有更多的日本人投入到战争的洪流中。他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要和敌人同归于尽,哪怕是手无寸铁,也要拿上削尖了的竹枪(这种简易武器在旧时代常被百姓用在抵抗统治者暴政的斗争中)冲上去和美国兵拼个你死我活。

精彩内容
光亭、天枢编著的这本《二战中的日本(1939-1945)》通过大量的档案资料和珍贵图片,详细记述了日本法西斯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以及它在人类历目前所制造出的惨绝人寰的灾难,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不同侧面,解析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真实记录了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读者快速了解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提供全新的视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