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刺的书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刺的书囊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5.82 6.3折 2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留白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00690412

出版时间200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6266111

上书时间2023-12-2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留白  原名刘强,别号有竹居主人,河南正阳人。人文学者,随笔作家,独立书评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做过中学教师、机关公务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供职于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主攻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研究,兼事随笔杂文写作与现当代文化批评,致力于打破学术壁垒的“两栖化写作”及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解读与传播。著有《唐吉诃德缩改本》、《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世说学引论》、《书与火》等,主编《时文阅读》。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文化随笔、评论、杂文等近百万字。 


目录
序(鲍鹏山)

 辑  人与事

   书与火

   郭林宗:生与死的悖论

   黄叔度:古书里的老乡

   司马德操与罗斯福:两个老好人

   《世说新语》与卯金刀氏

   高罗佩:“偷窥”的是谁?

   剡溪:李太白与王子猷

   易宗夔:历史旮旯里的人与事

   读钱札记三题

   “打”出来的大师

   钱锺书“不肖”乃父

   “回忆,是最靠不住的”

   茨威格:偶像的黄昏

   嫁给上帝的男人

   顾准:“没有什么终极目的”

   噩梦醒来是早晨: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

   聂绀弩眼里的文怀沙

 第二辑  书与人

   还是不喜欢张中行(读《张中行近作集》)

   余杰的破绽(读《火与冰》等)

   虚拟村庄的诗意栖居者(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我是读者我怕谁?(重读《齐人物论》)

   别样的风景(读《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

   捉拿“历史”的贩书人(《笑我贩书》的书里书外)

   “非典型性”父亲(读《我只养你十八岁》)

   谁的泰戈尔?(读《泰戈尔与中国》)

   南方的传奇(《偶然的南方》读札)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言说焦虑(《非常道》别解)

   历史要多远才好看(读张鸣的“历史”二书)

   品读木心二题

   “旧的空鞋都有脚”

   “我还是穿袜子的好”

   历史的另一种写法(读傅国涌的《笔底波澜》)

   有破有立,推陈扩新(《世说新语精读》书后)

   北大不能承受之重(读钱理群《论北大》)

   “心得体”的怪模样(读《于丹论语心得》)

   一个人的《水浒传》(读《鲍鹏山新说水浒》)

   迁徙的鸟与洄游的鱼(李家淳《私人手稿》序)

 第三辑  道与器

   闲话发表

   “亲亲互隐”的迷局

   窄门:关于马槽

   冰冷的知识与暧昧的自我

   镜头的微言大义

   是“英雄”就用不着“十面埋伏”

   中国电影的“泥石流”

   欲“爱国”先“自爱”

   语文教改:没有终点的旅行

   福祸相依的高等教育评估

   向陈丹青致敬

   撑死教材,饿死学术

   格式化论文约等于文字垃圾

   “第三只眼”看谢泳事件

   管得太具体,大学没希望

   剽窃在别处(对镕畅剽窃事件的反思)

 后记

内容摘要
    五行之中,虽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却也有个强势弱势的力量对比。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这是五行相生之序。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此乃五行相克之序。很终,五行编织成了一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的食物链。

         看来看去,五行之中,很受欺负、也很脆弱的是木。木者,金可伐之,克金之火亦能烧之。很霸道、也优选惹是生非的好像是火,除了水,似乎没有谁能奈它何!火虽因木而生,反过来却能“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灰”,可怜木在生火之时,便作了火的牺牲。金虽能克生火之木,火却能“冶”克木之“金”,虽有“真金不怕火炼”之言,可那个“怕”字还是透出了“金”骨子里的虚弱。甚至连生金之土都怕火,所以才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常言道:“水火无情”。但印象中,除了洪水堪比猛兽,作为万物之源的水,总比火要温柔敦厚得多。否则,何来“太一生水”之说?

         言归正传。这篇小文想说的是书与火。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盖书和火前生今世都有因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豆萁之叹,用在书与火之间,也是实至名归。

         很早的书谓之简牍。王充《论衡·量知篇》记载“简牍”的创制云:“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树之为版,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可知竹简也好,木牍也罢,书的早期形态总是离不开“木”的。

         书由木生,火既能克木,书自然怕火。不过在竹简时代,书的造制还须借助火的赞助。刘向《别录》云:“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日汗简。”“杀青”之后的“汗简”又叫“汗青”,不仅可防虫蛀,文字亦不至汗漫磨灭。虽然如此,对于书来说,优选的敌人仍非蛀虫,而是前生今世都怕定了的——火。

         2006年5月26日至6月25日,北京中关村南大街33号的国家图书馆展览厅内,举办了一次题为“文明的守望”的“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其中“历代古籍的散亡与保护”单元,对于历代“书厄”有这么一段说明:

         历代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往往止或焚毁一部分对自己不利的著述,造成图书的重大损失。朝代更替的战乱多造成典籍的大量散亡。火烛之灾是藏书事业的又一大敌。据不接近统计,仅晋葛洪至近代的私家藏书,就有81家毁于火灾。水害往往突如其来,令藏书者猝不及防。书遭水害,不是漂失,就是难以复原。据今人统计,自宋至近代有23家私藏毁于水灾。虫蛀鼠啮对书籍的损害颇为严重。明正德后,司礼监经厂所藏累朝秘书典籍,多被偷卖于书肆。库中之书,有的虫蛀如筛网,有的尘霉如泥版。清光绪十九年(1893),翰林院奉令清查藏书,《四库全书》底本仅存1000-余种,虫蛀、残缺现象严重。清代学者王士藏书,身后也出现“半饱鼠蠹”的惨状。窃贼偷书,则是有备而来,只选稀见善本,一旦发生偷盗,便使藏书元气大伤。宁波天一阁在辛亥革命时期和1914年两遭盗贼偷窃,损失了大批珍贵藏书,除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外,藏书精华所剩无几。

         这里,火灾、水害、虫蛀、盗窃,堪称书之“四害”,而火,则当仁不让地坐上了头把交椅。是故,古代的藏书楼和私人书房一向都是“消防”重地,“防火”的严重性艰巨性更甚于“防盗”。比起一把火的杀伤力,书被偷走或久借不还还算是良性循环,接近应该谢天谢地了!

         然而,怕神就有鬼,中国古代的图书从来就没有躲得过一场又一场“劫火”。生于木的火,很终却要吞噬同样生于木的书。“毁于劫火”四字,读之每每凝眉抽心,正为其一语揭橥了书的“非正常死亡”。

        ……

精彩内容

     本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辑:辑“人与事”,得名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同名自传,主要收录我近几年写作的思想文化随笔。第二辑以书评文字为主,有褒有贬,或温柔或犀利,因书后常有一个“人”字,遂名之为“书与人”,顺便也纪念一本曾刊发过拙文而后来竞黯然停刊的同名杂志。第三辑“道与器”,也即“知与行”之意,形上之道易说,形下之器难琢,此辑内容以杂文时评为主,点评世事,推敲时尚,斜眼读书,正眼看人,嬉笑怒骂,不避利害,知我罪我,均在所不计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