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义游戏的教育构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意义游戏的教育构想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7.46 6.3折 7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滕春燕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26783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11689346

上书时间2023-12-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滕春燕,博士,讲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社会教育。主持省哲社、省教科规划等省部级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编著《浙江省儿童道德发展报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游戏探索之路

二、本书的突破与努力

第一章 被围困的儿童游戏

第一节 实践之困

一、游戏课程设计:“为了儿童”下的成人逻辑

二、教学游戏:“被游戏”的儿童

三、互通式角色游戏:热闹中的“游离”

四、儿童自主游戏:玩归玩、教归教

第二节 政策理解之困

一、政策立足: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二、“基本活动”的学术解读:游戏意义的框限

三、“基本活动”的实施:多种结合的迷茫

第三节 哲思之困

一、现代范式下幼儿教育远离“游戏”

二、游戏的“经验”迷途

三、“中心论”对游戏意义的固封

第二章 游戏与教育的聚散离合

第一节 游戏与教育的分与合

一、作为原始教育形式的游戏:自然融合

二、限于“儿戏”的游戏:相互分离

三、教育化的游戏:复归与结合

四、基于游戏的课程:深入结合

第二节 游戏在我国幼儿园中的角色变迁

一、作为“体育运动”的游戏

二、作为“活动”的游戏

三、作为“主导活动”的游戏

四、作为“基本活动”的游戏

第三章 游戏:儿童意义世界建构的场域

第一节 游戏与儿童游戏

一、何为游戏

二、“儿童的”游戏

三、作为儿童之事的游戏

第二节 儿童的意义世界及其建构

一、人的存在与意义

二、儿童的意义世界

三、儿童意义世界的特点

四、儿童意义世界的建构

第三节 意义在儿童游戏中绽出

一、庇护与导引:游戏的双重意义建构功能

二、游戏中儿童意义世界的发生机制

第四章 有意义游戏的教育理路

第一节 游戏教育的本体论:教育即游戏

一、游戏教育“无目的”:打破框架、意义生成

二、游戏教育“去中心”:交互作用、扩展意义

三、游戏教育“自组织”:自我创生、开放包容

第二节 游戏教育的认识论:成长即体验

一、“体验”对“经验”的超越:游戏教育认识论转向

二、游戏中意义的体验生成:“被动见主动”

三、游戏体验的促成:教师“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四、游戏体验的延伸:基于理解的“对话”

第三节 儿童游戏教育的原则

一、以游戏为基本驱动力

二、尊重儿童的游戏框架

三、促成游戏意义的积极生成与公共扩展

第五章 儿童游戏的教育实践构想

第一节 “整合意义模型”的构想

一、舒斯波儿童游戏三领域关系模型的启发

二、“整合意义模型”的构想

第二节 “整合意义模型”的结构及教育机理

一、叙事结构

二、组织结构

三、现实结构

第三节 “整合意义模型”的实施路径

一、非参与性实施路径

二、参与性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精彩内容
“有意义的游戏”是指能使儿童与世界建立起多样化的交互关系,促成儿童意义世界自由展露,生成与扩展的具有丰富意蕴与意义的活动。游戏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处于“实践之困”“政策理解之困”“哲思之困”等境地,其本质是游戏的丰富意义在幼儿教育中的困限,游戏无法在教育之域中舒展意义充盈与丰满之姿,儿童无法获得深远的游戏意义的延伸与扩展。本书基于“存在论”的视角,从儿童意义及意义世界的建构入手,探索游戏中儿童意义世界的建构机制与功能。基于“存在论”儿童游戏理论的探讨,从动态交互视角探讨有意义游戏的教育理路,探讨儿童游戏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有意义游戏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构建了名为“整合意义模型”的由“叙事结构”“组织结构”和“现实结构”组成的儿童游戏课程与教学实践模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