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味广州:广州美食地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味广州:广州美食地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44 6.3折 5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庄臣著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63055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8089176

上书时间2023-12-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壹 
我常去的餐厅 
侨美食家 
味稻一号 
南海渔村 
炳胜公馆 
北园酒家 
六合家宴 
四桂堡 
雅苑餐厅 
富田菊 
上膳汤水 
渔民新村 
富力君悦G餐厅 
贰 
粤味和特色粤菜餐厅 
避风塘滋味 
鸿星艺都海鲜酒家 
静心素食 
素会 
黄埔古港 
黄埔华苑 
赞美粤菜 
2号唐厨 
卤水滋味 
无“鸭”不欢 
广州年味 
广州酒家 
七上八落 
彩蝶谷美食廊 
锅海捕虾 
大椰丰饭 
酱油捞饭 
黄鳝世家 
梅菜飘香 
虾籽烧辽参 
凯悦酒家 
新春意头菜 
唐荔园 
花馔 
向群饭店 
闲谈胡椒粉 
排骨正味 
四海酒家 
富贵病 
黄油蟹食趣 
南岗海鲜美食广场 
回忆中的手信 
温祈福酒家 
爱“藕”说 
翠园 
广州腊味 
柏悦酒家 
莲花山偷闲 
富力君悦大酒店空中花园 
陈皮的身价 
大闸蟹闹剧 
胜记海鲜野味饭店 
吃饭修行 
无国界 
盆菜哲学 
徐博馆 
一夜情 
渔胜大条鱼海鲜酒家 
叁 
外邦味和特色外邦菜 
光膀子涮羊肉 
博格达美食乐园 
鲜辣印记 
川国演义 
农家食谈 
洞庭土菜馆 
炸酱面 
河南老家 
天南地北吃火锅 
孔亮火锅 
粤人吃辣 
俏江南 
流金岁月 
开水白菜的玄机 
禄鼎记 
咸鲜飘溢 
麻田会 
十月芥菜 
山东老家 
菜名也吉利 
味湘来洞庭鱼头王 
江湖儿女 
鑫桂园 
说羊 
西贝西北菜 
肆 
洋味与特色外国菜 
品洋茶乐 
丽思卡尔顿酒店·意轩 
露天咖啡厅的遭遇 
四季酒店·意珍 
“蚝”情 
希尔顿酒店·意畔 
酱油 
长隆怀石料理 
回忆日本游食 
六绿日本料理 
北海道的名蟹宴 
云居 
吃鲍鱼的包容度 
韩式泡菜 
新罗宝韩国料理 
铜盘老鼠斑 
尚莲越南泰国料理 
香茅炖牛尾 
广州蕉叶 
东南亚的巴东牛肉 
芽庄越式料理 
咖喱牛腩 
泰满冠 
伍 
广州美食名片 
早茶 
闲聊老虾饺 
下午茶 
宵夜 
潮州砂锅粥 
水蛇粥 
羊腩煲 
炭炉羊肉煲 
午夜猪杂 
黄鳝煲 
一鸡一鱼 
白切鸡 
葵花鸡 
清平鸡 
大盘鱼 
广式烧卤 
烧乳猪 
烧鹅 
广府汤水 
无水汤 
功夫汤 
粥粉面 
状元及第粥 
艇仔粥 
沙河粉 
云吞面 
伊面 
西关小食 
拉肠 
萝卜牛杂 
爽脆的鱼皮 
牛三星 
双皮奶 
姜撞奶 
开记甜品 
佳叔汤圆王 
玫瑰甜品 
陆 
舌尖上的文化 
老广印记 
鸡公榄 
水菱角 
鸡仔饼 
陈皮 
萝卜糕 
马拉糕 
马蹄糕 
豆腐花 
咸鱼 
裹蒸粽 
柱侯酱 
头抽 
千奇百怪 
禾花雀·桂花雀 
竹虫 
桂花蝉 
禾虫 
蛇食 
广州街头小食 
1.猪脚姜醋 
2.卖咸酸 
3.卖猪油糯米鸡 
4.卖炒螺 
5.卖麦芽糖 
6.卖啄啄糖 
7.广州传统竹升面 
8.卖南乳肉 
9.卖凉粉 
10.卖热蔗 
11.卖濑粉 
12.卖油炸粽 
13.卖芝麻糊绿豆沙 
14.卖云吞面 
15.买炒粉炒面 
16.鸡公榄 
17.卖马蹄糕 
18.已消失的禾花雀

内容摘要
    禾花雀?桂花雀

     秋风起,吃腊味;三蛇肥,吃野味。每年到秋季,是吃禾花雀的优选时节。虽因保护生态,食禾花雀。从前禾花雀很好便宜,后来贵到数十元一只,加上酒钱,几千大元埋单寻常得很。虽然大家不提,但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存在的必有它的原因,一只小鸟真的这么好味、这么吸引人吗?

     这种食制正慢慢消失丁江湖,但无可否认,它在广东的饮食文化中曾留下光辉的一页。在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中,一个鼎内有几百只禾花雀的残骸,显然粤人喜食禾花雀的习俗早在两千年前已有。禾花雀是候鸟,每年从北方飞到闽粤沿海过冬,因为吃稻谷,所以曾被误视为害鸟。以往一到秋冬季节,一些农民便会捉来烤熟,串成一串串在街边叫卖,因而吃雀之风日益鼎盛,人们喜欢禾花雀的香口,乃至说它有壮阳等功效。当然,如今种种精彩只能留在文书笔墨之中。

     不过,越是食,越是想食。为了迎合人们这种心态,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由人工养殖出来的食用雀――桂花雀。桂花雀与禾花雀的个头差不多,毛色略有不同,用上以往禾花雀的烹法,亦可忽悠到一些追味之人。中国人吃东西喜欢一窝蜂,好吃的大吃特吃,哪管你环保还足有害健康。这也是酷爱饮食的一种负面体现吧。

     竹虫

     外婆足广宁人,所以从小就听到很多有关广宁的东西。广宁是山区,以往较为贫穷,当地人较为朴实,亲戚出来广州都会带一些干货,当然离不开吃的。其中种人竹笋,是广宁青皮竹的初生嫩芽。这种笋除了新鲜吃之外,还可以晒成笋干,因为晒干后形状像虾,所以叫笋虾。在广东有竹林的地方,很多农家菜都会用笋十来焖五花肉、土猪肉,一是风味独特,二是因为竹笋生长寓意着“节节高”。广宁大竹笋一点渣都没有,经过师傅加工后,吃起来清甜小苦。笋虾则要用肥猪肉来煮,笋虾吸油,而菜式的汁里面因为有酱油和少量的肥肉,笋虾变得和味,用来下饭可真是品质。

     除了大竹笋,当地还有一特产,就是竹虫,因为和广东话“捉虫”同音,容易令人联想起那句俗语“捉虫入……”,让人印象深刻。相传以前广宁的竹农足很好痛恨那些专门吃幼竹笋的竹虫,影响了收成,所以一旦捉住它们,除了头部,都会即时吃了它们以泄心头之恨,而后来竹虫却逐渐演变成当地特色食材。深秋是吃竹虫的时候,因为这时的竹虫很肥美。不过这些虫不足那么容易捉到的,要眼力好,有经验的农民,在竹林里看到竹子带有黑色的斑点或痕迹,就十之八九有竹虫。这时砍开竹子,就能找到这些家伙,一根竹子里只有一条竹虫。其实,使竹子产生这些黑色痕迹的就是竹虫的尿液。师傅在制作时会在竹虫的尾部割一刀,放了这些尿液,再冲洗浸泡两三个小时,然后飞水后才可以煮。用平底锅烧热油,将竹虫煎成金黄色,放入砂锅,再加入酒和葱粒,就可以享用了。如果是酒鬼,这时会想到的就是烧酒。

     桂花蝉

     桂花蝉的学名叫大田整,因体上生有香腺可释放香味,加之外形有点像蝉,故俗称桂花蝉。一般公蝉比较瘦长,而雌蝉体形略宽,这种昆虫食物直被食家们视为一种风味小吃,亦是广东有名的传统小吃,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的珠矶路‘带有很多小吃店,它们一般都出售桂花蝉、番薯干、龙虱等广东传统小吃。可惜的是,这种食材现在已经很难在餐馆罩找到了。

     不过,或许正因为稀有才珍贵,有些新型餐厅特地将一些少见的传统食品作为卖点引入。番禺的“四海一家”便足很好的例了,此“家”采用的是新鲜的桂花蝉,经过多种药材卤制,便成了一种和味的妙品,是一种传统的食法。

     吃桂花蝉与吃螃蟹一样,是有很多讲究的。刀、叉与筷子都无用武之地,只能返璞归真,以手代劳。应先从脚吃起,其中前脚味道浓郁,应慢慢咀嚼。桂花蝉的蝉翼要一片片拨开来品尝。桂花蝉的肉带有一种极为独特的辛香味,尤其是公蝉,这种味道就更为突出。它也是公蝉用来吸引雌蝉的特殊媒质。桂花蝉含有甲壳素,除了值得品尝外,也是一种阻碍体内脂肪形成的保健食物。

     像桂花蝉这种地道的传统小吃以前很多,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而越来越少见,但有心的经营者却将它们整理、挖掘出来做卖点。对于这类“冷门”的食制,要么是一些同定的熟客追捧,要么就是老板或老总个人的口味喜好。要不然摆上餐牌无人问津的话,就算是龙肉,摆久了也食之无味。

     P188-191

主编推荐

 
 
 
  
 
 
 
 
   
  
 
  

    
  
 
 
 
 
 

 
 
 

 
 
 

1、作者,庄臣,是时尚美食家,在美食界享有极高的话语权,为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广东代言人。

2、书中汇集了广州及周边近100家餐厅和大小食肆,是庄臣先生多年来的亲尝体验以及衷心,可谓是“*的餐厅,*实用的觅食指南”,为无论是身处广州还是外来游客提供了一部实用性极强的游食攻略。
 

精彩内容

怎么“吃透”一座两千多年的城市?请跟庄臣走。
一位有着30年试吃经验的老饕,电视、报纸、杂志“三栖”美食家,凭借一股大快朵颐的热情,在琳琅满目的食林中穿梭,登高楼窜小巷,既不放过别的大店名门,更注重寻找偏于一隅喧嚣之外的美食隐蔽乐园,让星级餐厅与穷街陋巷的美食珠玉纷呈,济济一堂。为了让大家吃得更靠谱更舒心更无遗漏,庄臣给广大食客了“我*喜爱的餐厅”、“特色粤菜”、“外邦菜”、“异国菜”等,精准描绘一幅广州觅食地图,为各方食客同道指点迷津。
本书点评了广州及周边近100家餐厅和大小食肆。这种点评不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而是高浓度的亲尝体验,有针对有范围的推介。此外,作者还对岭南美食进行挖掘研究,列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美食作为广州名片,配合大量活色生香的美食图片和一批描绘街头美食的温馨漫画,作者把自己的心得、对美食的感悟和盘托出,勾起我们遥远、甜蜜的舌尖记忆。

媒体评论

1、 很实用的一本书,里面有好多家餐厅的,有粤菜的代表餐厅、外地菜的代表餐厅、外国菜的代表餐厅,不仅信息齐全,更有对餐厅深入的介绍,菜的图片都很诱人,好像马上就能吃到,有了这本书,吃遍广州都不怕了1
2、 很喜欢书的作者,没想到,书的内容也很好,用心挖掘出庄臣先生多年了对于饮食的感悟,一边看美食,一边看文化,是多享受的事情。书里还有再提到广州的早茶、小食等等有趣的玩意儿,有意思,值得慢慢品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