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无障碍阅读典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经(无障碍阅读典藏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2.01 6.3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老子,文若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63572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052985

上书时间2023-12-1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为始祖,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老子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目录
[道德经 ]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北牝之门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长而不宰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宠辱两忘
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殁身不殆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道亡有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
第二十四章 自是不彰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痕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
第二十九章 圣人无为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
第三十一章 有道不处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不自为大
第三十五章 执道乐往
第三十六章 欲歙国张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为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下为高基
第四十章  虚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 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物损而益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盗竽非道
第五十四章 善抱不脱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倚
第五十九章 治人尚啬
第六十章  以道治国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莫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之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章 自爱不贵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道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辩

内容摘要

[道德经 ]“道”和“名”的关系

“道,可道,道;名,可名,名”,这两句话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所表达的也是同一个含义,只是这个含义被分作了“道”与“名”两个层面来论说。那么,“道”与“名”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简明地说,“道”是抽象的层面,而“名”是具象的层面,“名”之中蕴含着“道”,而“道”则由“名”来体现。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块电池,就是所谓的“名”,而在电池的身上蕴含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原理,这就是其中的“道”。电池之所以为电池,是因为它能够进行这种能量转化;而这种能量转化又是通过电池这一具体的物态来呈现的。这也就是“道”与“名”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成是实质与表象的关系。

“道”与“名”所代表的实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启迪着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实质,什么是表象,哪一实质对应着哪一表象,而哪一表象又反映着哪一实质。如果没有厘清实质与表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做起事来就难免会出错。大家都熟悉“狐假虎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老虎就犯了此种错误。表面上看来,狐狸的确把那些动物都给吓跑了,可实质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它有老虎在身边啊。老虎只注意到了狐狸吓跑了百兽的表象,却忽视了狐狸“仗虎之威”的实质,而把这种威力错误地归之于狐狸了。

对于开篇的这两句话,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还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一个很深刻的问题,那就是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我们在形容某人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水平不够的时候,会说他词不达意,也就是说他的语言并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他想要说明的意义。这是就普通交流而言的词不达意,可是,如果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强,他就能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义全都说清楚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事物是无限的,相应地,对事物的表述也就是无限的,而语言是什么呢?语言就是一套意义符号,在这一点上,它和交通标志的用途是相同的,交通标志很简单,它不能够用来表达更为丰富的事物,而语言则要繁复得多,是现代语言,较之原始的语言,变得更为精致,但是不论语言多么复杂,它也必定是有限的,也就不可能将无限的事物表述出来。

举一个例子,你想要朋友帮你买一只苹果,而在你的心目中对这只苹果一定是有着一种期许。假如朋友给你买回了一只已经烂了的苹果,你一定不高兴,这也就是说,你不会仅仅告诉他买一只苹果而已,而是还会对苹果的品种、颜色、大小、新鲜程度等等做出具体的描述,有了这些具体的描述,朋友就会给你买回来一只满意的苹果了。但是,这只苹果也只能是令你相对地满意,因为,如果你想要一只大的苹果,朋友就会在众多的苹果中挑大的拣,然而,你又不想要过于大的苹果,这下就难了,到底多大的苹果才是既大而又不过大的呢?这就很难用三言两语表述清楚了。

再说一个更为显明的例子,据科学研究,人眼能够辨别的颜色高达一千万种,可是翻翻我们的词典,表达颜色的全部词汇加在一起又有多少个呢?人们只能大体地说出某种颜色是红的、黄的、紫的……或者更细致一些,将红色分作粉红、紫红、黑红等等,但是,即使再分上几个层次也远远达不到一千万种啊。所以,对于颜色的更为细致的辨别,就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述了。

其实,言意之辨不仅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等说法都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意义是不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相比语言的交流,心领神会才是更高的交流层次。




主编推荐

阅读国学经典,即可修身养性,指导现实生活,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

原文译文无障碍读, 注音注释、译文简明、释疑解惑、轻松阅读,是人人必备的理想藏书。

古典名著,古字、通假字、今文并存,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以获得轻松阅读的体验。

生字,注音;生词,注释;对照原文,严谨白话,免去读者查找工具书的烦恼。

充满智慧的文字、精美的装帧,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精彩内容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典型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书《道德经》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详细注解并翻译原文,有全面细致的解析,并针对每章内容分别从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三大方向列举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案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版式上都力求呈现出多方位的立体化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体会和感悟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

媒体评论
★阅读国学经典,即可修身养性,指导现实生活,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原文译文无障碍读, 注音注释、译文简明、释疑解惑、轻松阅读,是人人必备的理想藏书。★古典名著,古字、通假字、今文并存,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以获得轻松阅读的体验。★生字,注音;生词,注释;对照原文,严谨白话,免去读者查找工具书的烦恼。★充满智慧的文字、精美的装帧,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