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理的学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说理的学问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2.3 7.1折 88 全新

库存1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留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3450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1652097

上书时间2023-12-0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本书大致会讲些什么

 一、为何有必要关注“说理”

 二、定位说明

 三、内容概览

 四、心智准备

 五、如何使用本书

 讲 说理之自觉

 ※案例热身※

 一、厘清关于合理性的两种否定说法

 二、说理之作为对“为什么”的一种回答

 三、说理就是对话情境下的推理

 四、有关说理的几个认识误区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第二讲 说理的结构

 ※案例热身※

 一、图尔敏模型

 二、图尔敏模型与形式逻辑分析法比较

 三、结构化说理的开展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第三讲 亮出你的观点

 ※案例热身※

 一、从“问题意识”讲起:“主张”缘何提出

 二、“主张”的实质要件

 三、“主张”的形式类分

 四、避免表述不当的“主张”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第四讲 何谓用事实说话

 ※案例热身※

 一、“事实”一词多义

 二、“事实”需要你去识别

 三、统计数据之作为一种事实

 四、“事实”如何成为“根据”

 五、关于“根据”的谬误或偏见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第五讲 何以推得出来

 ※案例热身※

 一、“担保”及其主要形态

 二、“担保”的重要性

 三、“担保”VS“根据”

 四、“类同”作为一种“担保”

 五、反讽法的担保机制

 六、由明显为假的“担保”引起的谬误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第六讲 追溯信念之根源

 ※案例热身※

 一、“支撑”作为“担保”的信念之源

 二、“支撑”的多样化与潜在竞争

 三、科学理论的“支撑”功能

 四、如何理解“我们需要专家的指导”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第七讲 铭记必然或然之分

 ※案例热身※

 一、说理的效力与强度

 二、必然结论之罕见难得

 三、或然性是带有条件的“可推定”

 四、防止保证主义谬误

 五、基于或然性结论的理性决策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第八讲 莫忘另种可能性

 ※案例热身※

 一、交代“除外情况”,是严格思维的表现

 二、凡一般而言的“道理”,总有特例交代

 三、“维特根斯坦劝诫”

 四、不能对“背景共识”设立“除外情况”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第九讲 “说理”成“文”

 ※案例热身※

 一、从“说理”到“写作”

 二、顺应说理的情境之变

 三、对于既有思路,可以充实什么

 四、评论文与驳论文的写作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习※

 后记

内容摘要
现代社会的根基是说理,即基于推理分析的对话。然而,说话并不等于说理,推理之知也不同于感知或洞见。说理意识及其能力,是需要培育和训练的。大学之学问贵在批判性思维训练,而后者的外显就是面向各类题材的说理及其评价。  
   本书采用当今靠前上流行的图尔敏“六要素”模型为主要工具,辅以常见易混淆概念的逻辑辨析,紧密结合报刊杂志以及新媒体上的各种说理案例,分专题开展一系列教师引导评价、学生深度参与的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本书作为供大学生使用的一般教材,既不同于流行的“批判性思维课”,也不同于传统的“逻辑导论(形式逻辑)课”。与“逻辑导论课”相比,虽然同属于广义的逻辑课,即某种推理理论,但“说理的学问”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情境化、案例化,力求从“各种抽象的形式技术分支”回到推理现象本身,专注那些最为根本的初始原则和基本理念。与“批判性思维课”相比,虽然都不属于无涉题材的“形式逻辑”,但“说理的学问”的题材设置更加对象化、更具针对性,仅仅关注典型的说理案例。本书读者不必有“形式逻辑”基础,但必须有批判性思维倾向或愿望,并有志于专门的说理文写作。

精彩内容
现代社会的根基是说理,即基于推理分析的对话。然而,说话并不等于说理,推理之知也不同于感知或洞见。说理意识及其能力,是需要培育和训练的。大学之学问贵在批判性思维训练,而后者的外显就是面向各类题材的说理及其评价。 本书采用当今靠前上流行的图尔敏“六要素”模型为主要工具,辅以常见易混淆概念的逻辑辨析,紧密结合报刊杂志以及新媒体上的各种说理案例,分专题开展一系列教师引导评价、学生深度参与的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本书作为供大学生使用的一般教材,既不同于流行的“批判性思维课”,也不同于传统的“逻辑导论(形式逻辑)课”。与“逻辑导论课”相比,虽然同属于广义的逻辑课,即某种推理理论,但“说理的学问”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情境化、案例化,力求从“各种抽象的形式技术分支”回到推理现象本身,专注那些最为根本的初始原则和基本理念。与“批判性思维课”相比,虽然都不属于无涉题材的“形式逻辑”,但“说理的学问”的题材设置更加对象化、更具针对性,仅仅关注典型的说理案例。本书读者不必有“形式逻辑”基础,但必须有批判性思维倾向或愿望,并有志于专门的说理文写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