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考察: 1978—200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考察: 1978—200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1 4.7折 68 全新

库存5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璐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6104364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394183

上书时间2023-11-1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第二节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三节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第四节改革开放和经济运行情况概述

第五节本书研究的时限与分期

第六节本书的结论与创新

第二章体制转轨局部推进阶段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1978-1991年

第一节1979-1981年:以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为主的宏观

调控

第二节1985-1986年:以压缩总需求、稳定物价为主的宏观

调控

第三节1989-1991年: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的宏观调控

小结

第三章体制转轨全面推进阶段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1992—2002年

第一节1993-1996年:以整顿金融秩序、稳定物价为主的宏观

调控

第二节1998-2002年:以防止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增长为主的

宏观调控

第四章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阶段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2003—一2008年

小结

第一节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阶段经济运行情况

第二节 2003-2005年经济的运行与调控

第三节2006-2008年经济的运行与调控

小结

第五章1978-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模式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1978-1991年:行政命令控制型的宏观调控模式

第二节1992-2002年:经济手段间接调节型的宏观调控模式

第三节2003-2008年:预防性局部间接微调型的宏观调控

模式

小结

第六章宏观经济运行中“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现象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现象的界定

第二节“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现象的宏观分析

第三节“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现象的微观分析

第四节“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现象的各微观基础长期存在的

原因分析

第五节“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现象长期存在的综合原因分析

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1978-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历史转变。经济体制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经济体系实现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历史转变。①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央积极探索改革开放道路、并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而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调控也功不可没。

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国民经济出现多次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局部问题,改革开放经历多次的严峻考验。但是,在多次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改革开放顺利度过一个个历史关口。这一时期,中央共进行了六次宏观调控,每一次宏观调控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当时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改革开放能够继续进行,使国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能够继续提高。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宏观调控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的现象虽然逐渐减少,但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影响。整体来看,宏观调控仍然是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关键,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宏观调控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当时问题、当时形势、当时政策的分析,没有对宏观调控进行系统梳理,缺乏历史视角。而经济发展中的任何问题都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形成的,众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

因此,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1978-2008年间的宏观调控进行深入考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的这30年,中国刚好进行了六次完整的宏观调控。对这30年间的宏观调控进行历史考察,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后人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成功实现历史性转变后,经济发展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开放条件下,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运行态势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同时,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都进入关键阶段,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因此,对1978-2008年间的宏观调控进行动态考察,研究宏观调控的历史演变,对宏观调控模式、宏观经济运行中“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的现象等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对已经完成的宏观调控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为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使宏观调控的功能更有效发挥。

通过研究,本书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完整描述改革开放前30年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弄清历次宏观调控决策的形成过程,宏观调控措施如何实施,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运行的影响等。

第二,揭示宏观调控同改革、开放、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宏观调控模式的历史演变,以及在不同的宏观调控模式下,宏观调控目标、手段等的历史变迁轨迹。

第三,考察宏观经济运行中“一放就热,一收就冷”现象的基础、原因,寻找这一现象与宏观调控、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宏观调控中存在着的问题和缺陷,探究提高宏观调控效力和消除这一现象的途径。

第二节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宏观调控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宏观调控的原因、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内容、宏观调控的政策等,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单独展开研究。历次宏观调控由于所处经济环境的不同,在原因、手段、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宏观调控的内容和手段等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在特定的宏观调控体系下产生的,历次宏观调控之间也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宏观调控的效果不仅指对当时问题的解决情况,也指对经济的长远影响;不仅指对表面问题的解决情况,也指对经济中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情况。本书从改革开放前30年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入手,以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为主线,深入研究这



精彩内容

1978- -2008年, 中国先后实现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变,经济体系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历史转变 ,

宏观调控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节的历史转变。本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为主线,以三个阶段:体制转轨局

部推进阶段(1978- -1991年)、 体制转轨全面推进阶段 (1992- -2002年)、 市 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阶段(2003- -2008年) ,结合体制改

革对外开放、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来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历次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