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清如水:徐光宪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清如水:徐光宪传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0.75 6.3折 96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编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64471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6元

货号8233837

上书时间2023-11-0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年少思奇路坎坷

1.名士之乡

2.温暖的家

3.有趣的“鸡兔同笼 ”

4.奇妙变幻于黑白之间

5.星星和抽屉

6.家遭变故  去学土木

7.避难乡间

8.希望与失望

第二章  上海交大培根基

1.因祸得福上交大

2.高门槛汇聚英才

3.严要求培固根基

4.裘维裕先生

5.498道习题

6.Repeat伴随一生

7.爱情之舟从这里起航

8.顾翼东先生指导毕业论文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第三章负笈海外  心系祖国

1.离开上海

2.初到华盛顿大学

3.个机遇——遇到王瑞駪

4.转折--哥伦比亚大学暑期班

5.小霞留美

6.两把金钥匙

7.在美的第二个机遇——遇到唐敖庆

8.曾昭抡先生

9.唐氏茶馆

10.归心似箭

第四章  初到北大化学系

1.唐敖庆设计进京路线

2.一清如水开讲物理化学

3.到燕京大学兼课

4.院系调整  开设物质结构新课

5.开展实验化学研究  选择配位化学新方向

个研究生方国光的论文答辩会

7.黄子卿先生很公正

第五章打造核科学家摇篮的日子

1.中国不能没有原子弹:原子能事业的起步

2个培养原子能人才的基地——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的组建

3.钱三强点将

4.原子核物理导论

5.核燃料化学

6.签字时手发抖了

7.燕儿岛会议

第六章重回化学系  开展稀土研究

1.迎接挑战

2.分离镨釹

3.摇漏斗的日子

4.八赴包钢

5.串级萃取理论的诞生

6.串级萃取理论讨论班

7.重返量子化学基础研究

第七章稀土研究的重镇

1.创建北京大学稀土研究中心

2.创建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稀土科学基础研究

4.《稀土》的出版

5.“中国冲击” 冲击中国

第八章要素具备 随遇而安

1.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2.天道酬勤

3.自信自立

4.基础是根本

5.板凳坐得十年冷

6.文人互敬

7.随遇而安

8.成功的要素

第九章总把金针度予人

1.分类归档

2.移花接木

3.有中生新

4.学科交叉

5.吸收重建

6.言传身教

7.《科研创新十六法》

8.大学化学创新方法学的探索

第十章  霞光绚烂

1.院士伉俪

2.不要提名字

3.大年初一

4.洗手间的灯光

5.为他人做嫁衣不辞辛苦

6.让与推

7.语惊四座

8.时期 风范依旧

9.霞光基金

第十一章  志高意远 余晖映天

1.尽心社会兼职

2.心急如焚  

3.誉

4.个人和集体

5.寄语青年

6.他们超过了我

7.再上高楼  展望天涯路

  附  21世纪知识系统的自然分类和图书的新编码法

 

徐光宪:我的幸福观 

徐光宪大事年表

徐光宪著作目录简编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1932年,大学毕业的徐光宇有心投身教育。他向母亲借来外婆给母亲的首饰,变卖凑得约五千元,和他的两位大学同学在杭州合办了一个清华初级中学。徐光宪小学毕业后,就进入这个杭州私立清华初级中学就读。这所学校学生不多,大约几百人。由于学校新办,师资条件并不太好,但徐光宪学习努力,在班上总是靠前名。

    从1932~1935年,徐家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四次大的不幸:二哥徐光宙因赌博负债,使小钱庄破产;1933年,刚刚年过五十的父亲徐宜况,在经历了次子徐光宙的那一场变故后,由于劳累和抑郁,一病不起,很终于1933年8月15日故世,徐家的顶梁柱倒下了;徐光宪在初二时,不幸得了伤寒症,不得不休学回到绍兴;大哥徐光宇所办的学校,亦即他所就读的清华初中,由于一场官司遭受停办的打击。那时,有一名校工患了肺病,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肺病等同于绝症――且是会传染的绝症。学校为了防止肺病传染,考虑再三,给了那名校工一年的工资,请他回乡自寻出路。然而这名校工大概是觉得生活凄凉、人生无望,于是在学校内自杀了。结果,作为校长的徐光宇被拘留;学校的学生由于恐慌纷纷退学,学校终于无法再办下去,只能出让给同事。变卖母亲首饰所得的钱款,也打了水漂。徐家再次受到巨大的打击。

    1935年7月徐光宪从已易手他人的清华初中毕业,参加了浙江省全省初中毕业生的数理化竞赛,结果名列第二,获得的奖品是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会刊《科学的中国》,赠刊为期两年。这本科普杂志对他影响深远,其中的“人体中所含元素”、“肥皂的原理与经济用法”等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常识;还有图文并茂的世界科技景观解说、从国外近期新报刊中翻译而来的近期新科技动态……科学火花遇上一颗好奇而渴求知识的心灵,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徐光宪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1935年9月,15岁的徐光宪考入绍兴稽山中学,这是一所由爱国民主人士邵力子会同朱仲华、金汤侯、汤日新、徐柏堂等十位乡贤在1932年创办的高中。然而,自从钱庄与布庄倒闭,大部分地产被卖,父亲去世,大哥创办的学校被迫停办,徐家昔日那美满的小康生活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而那时候,读完高中,就要读大学。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需要七年才可能工作,且上学还需要学费。这时母亲遵循“遗子黄金满?,不如教子一经”的古训告诉徐光宪:“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徐光宪考虑了家庭的境况,放弃了读普通高中、读大学,再找工作的道路,而决定从绍兴稽山中学改考浙江大学附属杭州不错工业职业学校,因为杭州高工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百分之百,他希望自己毕业以后能到铁路去工作,挑起一部分家庭负担。

    浙江大学附属杭州不错工业职业学校(简称杭州高工)。它的前身是于1910年创办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次年学校暂停,1912年复校时定名为浙江公立中等工业学校。1933年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浙江大学代办,抗战开始后因浙大内迁而停办,抗战胜利后定名浙江省立杭州不错工业职业学校。它不同于作为大学预科的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工作。而高水平的杭州高工,培养工程员以及一些不错蓝领,以它毕业后近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吸引了大量的考生。当时,它的录取比是7:1,而省立杭州不错中学也只有4:1。经过一场严酷的淘汰考试,徐光宪成功地成为了那八分之一,进入土木科学习。

    这是当年高工土木科(包括杭州高工和宁波高工)的课程表:

    靠前学年: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国文、英语、化学、物理和体育,以及木工、车床工、铸工和锻工等。

    第二学年:应用力学、材料强度学、测量和实习、投影几何和机械制图学。

    第三学年:钢筋混凝土设计、桥梁结构、公路和铁路工程、房屋建筑学、城市给水和污水处理工程等。

    这样一份在今天看来令人吃惊、咋舌的课程表,是徐光宪当年在杭州高工和宁波高工时所攻读的。这“高工”三年的课程,几乎涵盖了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所有课程,还要加上一些普通高中也有的基本课,相当于把高中加大学的七年硬生生地压成三年,只是不学历史、地理、化学和生物学。徐光宪在杭州高工的如山课业中成了近视眼,从此戴上了眼镜。学校的老师,也大部分由大学老师兼任,有浙大的教授,还有从中国很早的大学――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毕业的老师。他们上课所用的教材,也是大学的大厚本英文教科书,因为中专的教科书还没有编写出来;学生从高二就要开始实习,做一些野外测量、木工、车工、铸工和锻工等工作。

    杭州高工的校园,位于浙江大学西南角的求是里,紧靠大学路。宿舍楼前是一片荷塘,夏日的夜晚,那里总会传来一阵阵清晰的蛙声。北面平房是校长、教导主任、训导主任等的办公室,南面有门通浙江省立图书馆,学生们常去那里自习、借书。饭费大约六元钱一个月,吃饭时食堂中四人一桌,一桌有两荤两素一汤,同当时的大学一样。

    由于杭州高工就在浙江大学附近,高工的同学们得以利用浙大的资源。比如,高工的体育老师,是浙大的体育老师舒鸿教授,他曾做过奥运会体育比赛的裁判。比如,浙大的讲座,高工的同学们都能够自由去听。P24-27

主编推荐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一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那么是哪些必然因素造就了徐光宪的成功?读了本书,你会对人生规划,对子女的教育有新的认识的。每当我们面对繁重的学业、工作有倦怠、松懈之意时,要常自问:功成名就的徐先生尚且如此,后生晚辈敢不努力! 

 
 

精彩内容
本书的框架是时序为经线,从徐光宪先生的童年写起,青少年、中年到晚年。前7章介绍徐先生的求学、教学、科研的曲折经历和所作出的贡献。本书后半部分是纬线,讲徐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理念、方法、教训和经验,以及晚年意图回报社会的几个愿望。

媒体评论

 
   他人评价
   桃李满天下,师德传四方。——季羡林
   徐光宪教授已在我国化学界辛勤耕耘了50多年,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要学习他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以及严格要求自己,宽以待人的崇高品格,并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陈佳洱
   几十年来,先生为适应国家需要,四次变更科研方向,每次都能看准前沿,迅速取得累累硕果,一方面是由于他有为祖国科研事业作出贡献的强大精神驱动力,另一方面也由于他具有广博深厚的学科基础。——黎乐民
   科学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工匠”,还有一种是“大师”。前者的目光局限在具体的研究中,而后者则研究科学的哲学层面。徐先生则已经达到了后者的境界。——严纯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