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丛中笑:吴秉瑜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他在丛中笑:吴秉瑜传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2.78 6.3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秉瑞,吴怀民著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012382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9127666

上书时间2023-11-08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冯秉瑞、吴怀民著的《他在丛中笑--吴秉瑜传》以一半篇幅,着重讲述吴秉瑜在新中国成立前加入地下党,投身争民主、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尤其是浓墨重彩地描写从事革命活动、死里逃生的传奇故事,读来引人入胜,不忍释卷。我曾想,那几年,吴先生在平潭一中当校长。校舍附近不远处正是渡口码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被捕,险些在那儿填海,葬身鱼腹,后来终于脱险。他终日与涛声相伴,假如忆及这段往事,该做何感想!

作者简介
吴怀民,女,1958年12月生,祖籍平潭,现居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已发表多篇历史学方面的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回 穷学子喜圆英华梦
第二回 勤学习稳葆优秀生
第三回 党指引走上革命路
第四回 学理论博览进步书
第五回 哭英烈泪洒榕树下
第六回 讲策略学运获全胜
第七回 齐筹划成立同学会
第八回 善应对募捐八万元
第九回 上省委培训得锻炼
第十回 挑重担受命县书记
第十一回 接风宴高谈台湾经
第十二回 头三月成绩很显著
第十三回 拟暴动万事皆俱备
第十四回 遇意外暴动暂时停
第十五回 出叛徒不幸被逮捕
第十六回 天有眼免遭填海难
第十七回 陷绝境不忘救战友
第十八回 多人保重见天日光
第十九回 回协大复学闻恶讯
第二十回 庆解放主持学生会
第二十一回 学恩师创办一流校
第二十二回 爱门生学子都成才
第二十三回 冤案平党籍终恢复
第二十四回 不当官自愿做教员
第二十五回 逢内乱深受折磨苦
第二十六回 撰论文全国获好评
第二十七回 报母校出任代校长
第二十八回 破难题新校初建成
第二十九回 保质量遴选名教师
第三十回 巧办法招收好新生
第三十一回 扬校训用心育学生
第三十二回 理关系得到各方助
第三十三回 临离职操劳学校事
第三十四回 贺校庆携妻观石帆
第三十五回 知满足快乐养天年
参考资料

查看全部↓




内容摘要

《他在丛中笑:吴秉瑜传》:
  自1931年“九一八”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拉开了序幕。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1938年,日寇由北到南进犯闽海,厦门己于这年4月沦陷,福州岌岌可危,空袭不断,人心惶惶。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各大中院校也纷纷内迁,英华中学亦迁到位于闽江上游富屯溪畔的顺昌县洋口镇继续办学。内迁后,在陈芝美校长的强有力领导下,英华学校的高质量教学一丝不减,浓厚的学风依然保持在福州时的最佳状态。
  福清融美初中有多位教师是英华中学校友,他们常常对学生介绍英华,宣传英华。受这些教师的影响,吴秉瑜对英华萌生仰慕和向往之情愫,多少回做着考入英华中学读高中的美梦。但是,命运之神喜欢作弄人,成绩优异的吴秉瑜在实现英华梦的路上却遇到了种种曲折的意外,使他美梦难圆。
  就在初中毕业10天后的7月中旬,吴秉瑜正准备报考福州英华中学高中时,忽然得到一个非常不幸的噩耗,他在印度尼西亚望嘉锡华侨学校教书的哥哥病故了。
  吴秉瑜幼年丧父,家中只有一个不会参加渔业生产劳动的老母亲,家庭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全靠在印尼教书的哥哥按时寄款回来维持生计。可如今哥哥殁了,他的经济来源随之断绝了,年老多病的母亲生活费用没有着落,更没有钱给他缴交升高中的昂贵学杂费。当时他的家乡平潭岛,已被日伪军占领。此时的吴秉瑜真可谓求学无门,走投无路。
  不过,好人总有好人相惜相帮。吴秉瑜在福清融美初中不但学习特别勤奋,成绩特别优秀,而且为人诚实、厚道、谦虚,一向尊敬师长,团结学友,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福清融美初中的校长、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同情吴秉瑜的困难处境,都很关心他的前程命运,他们无不期望吴秉瑜能够继续升学,成为一名学有所成的科学尖端人才。
  时任福清融美初中校长的曾焕枢是平潭大坪人,也是英华校友,他与英华中学校长陈芝美熟悉。曾焕枢也很爱才,又有老乡情结,所以他特别器重品学兼优的平潭籍学生吴秉瑜。他认为像吴秉瑜这样出类拔萃的高才生如果失学了,确实太可惜了。因此,他决定出手帮助。他当即写信给陈芝美校长,把吴秉瑜的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向陈芝美校长作了详细介绍,希望在吴秉瑜考进英华中学后,英华学校能够把奖学金发给他,使之有升学的机会。陈芝美校长看到曾焕枢的推荐信后,回信答复说:“如果吴秉瑜能够以较好的成绩考入英华,学校即可把第一学期的奖学金发给他,使他能够入学上课。”
  吴秉瑜听到这个信息,喜出望外。那年初中毕业生升学,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统考的地点设在永泰县城。吴秉瑜在参加统考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当然就是福州英华中学。几天后统考发榜,吴秉瑜如愿以偿,他以最高分的成绩被英华高中录取。
  是年8月底的一天,吴秉瑜胸揣融美校长曾焕枢致英华校长陈芝美的介绍信,随带融美学校数学老师方景曾和其他几位好心老师赠助的路费,满心喜悦地前往顺昌洋口的英华中学报到。
  但是,事有不巧,正当吴秉瑜到达顺昌洋口英华中学时,陈芝美校长却前往美国,不在学校。吴秉瑜深怨自己时来运未到,但他要同命运抗争,他把曾焕枢校长给陈芝美校长的信交给负责新生报到的老师,请求学校遵照陈芝美校长的承诺,发给他奖学金。可是,这位老师看了信之后却悠悠地对他说:“你在福清融美初中,也许学习很好,但不知你来英华后是否也能学习得好。所以你要先自费学习一个学期,如果这一学期你学习成绩真的优秀,学校才能发给你奖学金。”说完就把信退还给吴秉瑜。
  这位老师的话也许有些道理,但吴秉瑜听了却犹如当头被泼下一盆冰水,使他不寒而栗。那时吴秉瑜根本没有经济来源,叫他去哪里自筹一个学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事出无奈,吴秉瑜只好怏怏地离开顺昌洋口,很不情愿地打道回乡,失学在平潭老家。这样,吴秉瑜第一次考取英华算是白考取了,他千里之行来到顺昌洋口也是白来了。他的英华梦一时破灭了。
  然而,吴秉瑜是个意志刚强的青年,这次挫折并没有使他消沉。他知道“有志者事竞成”的道理,他相信自己还有圆英华梦的机会,他要做到失学不失读。
  于是,他从顺昌回平潭玉屿老家的那一段日子里,白日,他一面参加田间劳动,一面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对村上人教唱抗日救亡歌曲,讲解同心同德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的道理。而到了夜晚,他则挑灯读书到深夜,不让自己的学业知识因休学而有所荒废。
  这期间,吴秉瑜还同本县几位老同学前往福清的龙田和长乐的壶井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一人对当地民众做了多场抗日救亡演讲。
  当时日寇侵华的气势十分嚣张,侵略矛头直指东南沿海,福州和周边沿海各县,随时都有沦陷的危险。长乐、福清、平潭等县的基督教卫理公会所属的融美、岚华等几个私立学校临时合并,组成为“卫理联中”,于1941年初搬迁到顺昌县元坑村上课。融美初中校长曾焕枢被推举为卫理联中的第一任校长,随迁来到元坑村。元坑村离洋口镇不远,吴秉瑜得讯后,便写信给曾焕枢校长,说明他对英华中学的仰慕情结,仍然希望能够到英华高中学习。不久就收到曾焕枢校长的回信,信中说陈芝美校长已经回国,他原先的承诺不变,依然同意吴秉瑜进英华中学之后就给予第一学期的奖学金。吴秉瑜阅信后,高兴得彻夜难眠。
  ……

查看全部↓




精彩内容

本书着重讲述吴秉瑜在新中国成立前加入地下党,投身争民主、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尤其是浓墨重彩地描写从事革命活动、死里逃生的传奇故事。内容包括:穷学子喜圆英华梦;勤学习稳葆优秀生;党指引走在革命路;学理论博览进步书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