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津图谱(全四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津图谱(全四卷)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40.29 6.3折 196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津渡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0896717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60元

货号11381524

上书时间2023-11-0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本卷序一

本卷序二

凡例

第一章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一节镇江市城市变迁

第二节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节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四节镇江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二章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一节西津渡古街区概况

第二节西津渡古街区保护规划……

第三节西津渡古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措施

第四节《西津渡古街(区)保护规划》三个附件……

第三章伯先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

第一节伯先路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第二节伯先路街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规划………

第三节伯先路街区建筑整治与更新规划

第四节伯先路街区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第五节伯先路街区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规划

第四章 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一节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第二节大龙王巷街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规划

第三节大龙王巷街区建筑整治与更新规划

第四节大龙王巷街区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第五节大龙王巷街区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规划

第五章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专项保护规划和设计

第一节 西津渡小码头街区保护设计

第二节西津渡历史街区东北侧地块详规·

第三节银山门地块详规

第四节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一玉山片区详细规划设计

第六章云台山景区规划·

第一节西津渡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及修规扩编

第二节环云台山保护整治规划

第三节三山风景区云台山景区西津湾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30

附录

附录一加快打造镇江“历史文化发展轴”,

推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保护更新·

附录二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的探索与创新……

附录三文化遗珍名城瑰宝

――西津渡历史街区概述・

附录四保护文化遗产展示古街风采

附录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关系的再认识——以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附录六镇江市西津渡、伯先路、大龙王巷三个历史街区文保、文控单位一览表(截至2021.9.




内容摘要

第一章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镇江市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镇江城西、环绕云台山的西津渡、伯先路和大龙王巷等三个历史文化街区,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如果说镇江六朝文化的标志是南山读书台、招隐寺、丹阳石刻;三国文化主要看甘露寺、铁瓮城;那么,西津渡这个千年古渡和古老的街区则谱写了吴文化发源、南北文明交融、长江运河黄金十字水道交汇等史诗般的历史篇章,真实记录了千百年来的镇江城市发展的历史。

由镇江市规划院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于1998年的《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是依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与《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所进行的一项专项规划,所保护的范围即为《镇江市老城西区控制规划》中所设定的“重点保护区”。

第一节镇江巿城巿变迁

镇江古城是中国古城中很特别的一座。这正是镇江“城市山林”、运河穿城而过的独特地貌因地制宜的结果。回顾镇江城3000年的发展变迁,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变迁格局。

镇江历史悠久。数万年以前,镇江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栖息。镇江地区是我国江南开发历史最悠久的区域之一。早在旧石器中期,这里沿长江一带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学上称之为“湖熟文化”。商代为土著居民荆蛮族聚集之地。商末周初,周古公亶父的儿子太伯、仲雍奔江南荆蛮之地,随之带来了中原的农耕文明。镇江城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大约3000年。“宜”是最早的古称。据“宜侯矢簋”铭文记载:太伯、仲雍的第四代孙周章被封为宜侯,宜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都邑(图P-1-1-1-1)。

春秋时期,由于镇江处于吴国东方的江海汇集处,是观赏旭日东升美景的绝佳之地,故称“朱方”。春秋末年楚灭吴,朱方改称为谷阳,所谓山南为阳,此处的“山”当指十里长山。待秦始皇平定六国,一统天下,接连四次东巡,相传始皇巡至镇江见此地有帝王之气,便令三千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由此有了丹徒的古名(图P-1-1-1-2)。

汉末(约208年)出于战略需要,吴大帝孙权将治所由偏远富庶的吴邑向西推进两百里至江河交汇处的京口,古义“绝高为京”,故名京城,后建都建邺,此地故名京口。209年,孙权在北固山前峰筑铁瓮城,南朝顾野王《舆地志》中记载:“铁瓮城,吴大帝孙权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壁。”“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讲的就是铁瓮城的雄险(图P-1-1-1-3)。

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史称“永嘉南渡”。此时,大量人才及劳动力涌入,镇江迎来了经济繁荣、人文兴盛的“京口”时代:“宋氏以来,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膏腴”,京口城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城市,人口达40余万,和平安定,人文荟萃。这里既是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君王的桑梓故里,更出现了葛洪、祖冲之、刘勰、萧统这样照耀中华历史星空的人物。京口城在三国铁瓮城的基础上,东扩南进,《南齐书·州郡志》记载:“今京城,因山为垒,望海临江,缘江为境。似河内郡,内镇优重。”值得一提的是,现金山寺的慈寿塔即始建于齐梁,古塔的建设冲破了古代城池横平竖直线条的布局,开创了城市空间……




精彩内容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16余年来,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及其成果作总体性归纳、梳理、呈现。在修缮原则和修缮方案上进行了深入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探索和实施,并对文物修缮中建筑细节的局部处理做了详细的图示说明。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反映了街区建筑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态,诚可谓“有图有真相”。它收集并采用了街区建筑大量的历史照片和修缮后的图片,反映了这些建筑的历史和今天的修缮后真实形象,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历史建筑的摄影图集。所采用的照片既是客观事物的写真,又是摄影艺术的凝练,打破同类书籍的叙述模式,力求文字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