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978755024768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9787550247680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1.77 2.4折 49.8 九品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7680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952131740259434505

上书时间2024-12-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受苦与救赎
  大概还记得,中学时代,读到余光中先生译的《梵高传》,心中激荡的情绪。那时没有看到梵高的原作,复制的画作也多是黑白,印刷模糊,但还是很震撼。
  读到史东写道:梵高在煤矿区为工人布道,在矿灾惨剧之后,梵高回到家,把自己仅有的衣物一份一份分好,全部舍给最需要的受难者,我仍那么清晰记得,十几岁的年龄,竟然掩卷难以卒读,热泪盈眶的记忆。
  那是梵高,是余光中先生典雅译笔下的梵高,是史东传奇小说笔下的梵高。
  那个梵高,陪伴着我通过青涩梦想的年代,梦想一个为人类救赎的心灵,这样燃烧着自己,走进那么孤独纯粹的世界,走进一个世人无法理解的“疯子”的世界,走进绝望,走进死亡。
  我不太分得清楚,我认识的是艺术上的梵高,或是生命实质上的梵高。
  我分不清楚,是梵高哪一件作品打动了我,还是他整个生命燃烧的形式才是真正的作品。
  大学的时候,我没有读美术系,但是整天跟美术系同学混在一起,有时候会央求他们:“让我背一下画架吧!”
  我走向了文学,艺术,到了巴黎学习艺术史,那个梵高一直跟着我。
  也许我在梦想梵高的某一种生命吧!
  在巴黎有许多机会看到梵高的原作,看到他初到巴黎,受点描画派影响的色彩的炫烂,但是,常常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耳边轻声说:那不是技巧!
  “那是什么?”
  我想问,回头却没有人。
  我又去了荷兰,从阿姆斯特丹到库拉·穆勒,梵高早期线条粗重的笔触,勾勒着重劳动下躯体变形的工人或农民,我仿佛听到如牛马一般沉重的喘息声音。
  回程经过海牙,想到他邂逅了西恩(Sien),一个拖着几个孩子要养活的过了气的老妓女。他们同居了,梵高负担起了西恩一家老老小小的生活,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像“恋爱”,难堪、卑微、邋遢可笑的生活。
  没有人能理解梵高为什么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西恩最后还是走到街头去接客维生,仿佛重重嘲讽了梵高:你要救赎别人?你能救赎自己吗?
  梵高的故事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我们要美化梵高吗?
  是的,他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他看到了初春大片大片绽放的杏花,他看到了起伏的山峦与麦浪,他看到了夏夜天空星辰的流转……
  但是,那是他“发疯”之后。
  他被邻居联名控告,要求警局逮捕强迫治疗。
  站在圣·瑞米的精神病房前,我从梵高眺望风景的窗口看出去,我在问我自己:如果当时我也是邻居,我会不会也是联名签署的人之一?
  我爱梵高吗?
  我了解梵高吗?
  我知道梵高存在的意义吗?
  但是,我隔壁的邻人剖了耳朵,一脸血迹,我能够接受包容吗?
  梵高丢给我们许多问题,在他自杀离开人世后,人们用一百多年的时间试图回答,仍然无法有完满解答。
  梵高是精神病患,但是他看到了最纯粹的美的事物。
  我们很正常,但是我们看不见。
  正常,意味着我们有太多妥协吗?
  我们不知道,一再妥协,我们已经流失了真正纯粹的自我。
  我们可能在一张《向日葵》前掩面而泣,我们可能在一张《自画像》前惊叫起来,我们可能在一张《星空》之前热泪盈眶。
  梵高揭发了所有“正常人”的妥协,他明确宣告:没有某一种疯狂,看不见美。
  但是梵高的美太危险,我们只能面对他的画,不敢面对他真实的生命。
  二〇〇七年的五月,我带着一叠稿纸,经由泰国到葡萄牙里斯本、卡斯卡伊斯,辛特拉,到伦敦,再到西班牙,在巴塞罗那,大约两个月,写完这本书。
  其实不是“写”,而是“整理”。
  梵高的故事、画作,太多储存在脑海里,那些一本一本传记里的细节,那些在他画作现场前的记忆,都留在多年来的笔记本中。
  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是梵高逝世的那一天,我正在巴黎,H是画家,提议要去奥维祭拜梵高的墓,她的日本丈夫,虽然不学美术,也非常爱梵高,便主动排出时间,亲自开车,做一次向梵高致敬之旅。
  很热的夏天,车子从巴黎出发,上了外环道,向北,大约两小时可以到奥维。
  奥维是个小镇,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还没有很多观光客,宁静,朴素。
  我们到了奥维,因为小镇不大,很快找到了教堂,夏天午后,湛蓝发紫的天空,压迫着教堂塔尖,很像梵高的画。
  梵高的墓就在教堂后面,与弟弟提奥的墓并排,青灰色的石板,平贴着草地,上面简单铭刻着——VincentVanGogh1853-1890。
  空气中有松柏沉重的树木的香味,有远处麦田随风吹来浓郁的麦草气味,有乌鸦飞起来呱呱的惊叫。
  忽然间,炎热的天空中卷起一阵狂风,我还没弄清楚,一大片石子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击打下来。
  我跟H一家人赶忙躲进车子,冰雹打在车顶,乒乒乓乓,像是郁怒的孩子在发泄受不了的情绪。
  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一次祭奠梵高的奥维之旅。
  因为整理这本书,记起了许多往事!
  蒋勋
  二〇〇七年七月三十日于八里




导语摘要
 梵高一生坎坷,却把饱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转化成了醉人的美丽。
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绝对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
他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事物,我们却看不见。我们已经流失了真正纯粹的自我。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80余幅名作背后的美学奥秘,破解最纯粹的梵高感动。
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最纯粹的自我。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全彩四色印刷,精选梵高80余幅经典画作;附梵高重要作品列表及画作收藏博物馆。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领悟梵高的炽热与纯粹。
特别看点:随书附赠梵高名作《杏花》大幅拉页。(位置在全书最后一页,方便阅读和裁剪)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美的沉思》《蒋勋说
<红楼梦>
 》《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文学之美》等。



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 蒋勋现场

014 梵高工农素描

020 吃马铃薯的人

024 唐基老爹

028 向日葵

032 梵高自画像

038 割耳自画像

042 星空

046 奥维教堂

050 麦田群鸦

第二部 梵高

056 荷兰的心灵与美学革命

062 荷兰画派——回归平凡生活的美学

066 林布兰——创造生命的信仰之光

072 文森特Vincent

079 喀尔文教派牧师——梵高家族的传统信仰

086 艺术?宗教?献身给谁?

094 苦读神的话语

100 社会主义的时代浪潮

104 忧愁与绝望

121 巴黎,一八八六明亮起来的梵高

128 一八八七,梵高的新阶段

144 日本浮世绘——异文化的向往

148 阿尔,燃烧起来的心

151 朗鲁瓦桥

166 星空——宇宙的无限华丽

178 向日葵——燃烧生命的花

186 房间与椅子——两个人的记忆

196 自画像——看到自己最深的灵魂

212 圣·瑞米病房的窗口——他看到了奇迹

224 一八九〇,最后的奥维,麦田飞起了群鸦

238 附录 重要作品列表

内容摘要
  从向日葵、自画像、星空到麦田群鸦,带你破解历久不衰的梵高传奇。

  从年少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抑郁受创,细说37年不断挣扎的人生曲折。

  一八八八年底视梵高为疯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天价购买梵高一张《向日葵》的人,可能都没有读懂他画中的心事。

  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绝对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须饱受折磨,饱受肉体与灵魂的燃烧之苦。梵高丢给我们许多问题。在他自杀离开人世后,人们用一百多年的时间试图回答,仍然无法有完满解答。

  为了这《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蒋勋带着一叠稿纸,一站一站地重新来到梵高画作的现场。年轻时储存在他脑海里、笔记本里的故事,豁然重现。这是一位美学家面对梵高危险的美,面对真实生命的深度烙印。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80余幅名作背后的美学奥秘,领悟梵高的纯粹与孤独。我们做不了梵高,但我们应该读这本书,崇敬梵高。

主编推荐

  ★没有某一种疯狂,便不会看到美!


  梵高一生坎坷,却把饱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转化成了醉人的美丽。


  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绝对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


  他看到了世界上美的事物,我们却看不见。我们已经流失了真正纯粹的自我。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80余幅名作背后的美学奥秘,破解纯粹的梵高感动。


  19世纪伟大的艺术家梵高,他一生只卖出一张画,三餐不继。在他逝世100周年时,却有600万人在阿姆斯特丹大排长队等着看他的画。


  美学大师蒋勋数度热泪盈眶,一站一站地重访梵高画作现场,看见这位狂人短短37年的生命,以炽热纯粹的性情,燃烧爱与美的救赎。


  ★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纯粹的自我。


  你是否分得清楚:我们认识的是艺术上的梵高,或是生命实质上的梵高?


  你是否分得清楚:是梵高某一件作品打动了我们,还是他整个生命燃烧的形式才是真正的作品?


  “梵高”一词不仅代表着艺术的经典,更是一种文化的表征。他更是穿透时空不灭的伟大灵魂。不管时间再久,还是要寻起初的感动。


  ★全彩四色印刷,精选梵高80余幅经典画作;附梵高重要作品列表及画作收藏博物馆。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领悟梵高的炽热与纯粹。


  ★特别看点:随书附赠梵高名作《杏花》大幅拉页。





精彩内容
 向日葵花瓶里十四朵向日葵十四朵向日安我在伦敦国家画廊,下午大约五点半钟。
看画的群众已陆续散去,画廊六点关门。
我穿过向外走的人潮,走上楼梯,走进十九世纪印象派的展览室,穿过莫奈,穿过雷诺阿,穿过秀拉,一直走到梵高的《向日葵》前面。
很熟悉的一面墙,很熟悉的一张画,好几次站在这里,从年轻站到中年,感觉时间静止在画面上,年轻的激动热烈,中年的平静包容,都在画面上。
一八八八年夏天,梵高知道高更要来阿尔(Aries),梵高高兴极了,他盼望和高更一起住、一
起画画、一起谈论艺术,盼望了很久,终于要实现了。
梵高买了桃木床,买了椅子,他刚到阿尔,没有钱,曾经睡在地上,但是他觉得要好好款待高更,要
准备一个美丽优雅的家给他。
梵高摘了田野盛放的向日葵,带回家,插在陶罐里。好像要用明亮灿烂热情的南方之花来欢迎朋友。
他写信给朋友,描述他如何布置房间,他也描述自己开始画向日葵。
他觉得向日葵像最好的友谊,热情、慷慨、灿烂
、明亮、温暖。
陶罐里的向日葵带着阳光的冶艳,带着泥土粗犷浓烈的气息。
梵高觉得这些花斩断了,离开了土地,仍然放散着阳光的灿烂和温度。
他用明度最高的鲜黄做背景,好像整个画面都是光,强烈的光,使人睁不开眼睛,一片泛白的光,使人目盲。
陶罐里的花,离开泥土太久了,花瓣变干,扭曲成更顽强的姿态,好像在对抗死亡,坚持色彩与形状的记忆。
花瓣枯干,更显露出花瓣中央一粒一粒一排一排密密结构的葵花子。葵花子赭褐色,梵高用颜料一层
层堆叠,刻意用画笔沾黏厚厚的颜料,形成凸起的颗粒,不像绘画,更像雕塑,可以触摸肌理质感,所有生命在死亡里固执坚持存活的庄严质感。
在大片明亮黄色里,少数醒目的是花蒂的绿,甚至用蓝线条勾勒,使花蒂尖锐飞张,好像在空中要抓住什么的充满呐喊的手。
梵高用这样的画迎接高更,他把这张画挂在高更房间的墙上,表示最大的热情、最大的爱。
梵高一连画了十张左右的《向日葵》,画到高更到达阿尔。
高更到阿尔是一八八八年十月二十八日,他们相处了不到两个月。十二月二十三日梵高手拿剃刀跟在高更身后,高更落荒而逃,梵高用剃刀割下自己的耳朵。
《向日葵》也许是梵高燃烧自己的方式,彻底而纯粹,他剧烈的爱的形式,生前使人惧怕,死后却令人震动。
我们害怕这样的爱,我们又渴望这样的爱。梵高的《向日葵》书写出世人的矛盾。
(2007年6月18日伦敦)梵高自画像梵高一系列的自画像,记录着他逼视自己,凝视自己的过程。
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这么深沉的自己,需要多么诚实,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一般人看到的自己也许只是非常肤浅的表面。
自我挖掘下去,通常的人都会害怕。
梵高用最不逃避的方式逼视真实的自我出现。
一八八八年九月,为了迎接高更到阿尔,梵高处在一种高亢的情绪中。
他读了一些有关日本的文学描述,他一知半解地向往着遥远的东方,东方的僧侣,用一生的苦修,把自己献给信仰;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修行成永恒不灭之佛。
梵高刻意看到自己苦修的容颜,清癯、干瘦、坚毅的嘴角,高而庄严的额头,挺直的鼻梁,特别是——金黄色的眉毛下一对如鹰一般锐利的眼睛。
深沉、准确、毫不妥协的眼神,凝视着自己,好像要逼视到灵魂最深的地方,使人颤栗,使人悸动。
青绿色的平涂背景,单纯深邃,像巨大的心灵的回声,像密宗梵呗中的高音,带领视觉进入冥想的领域。
细看五官,有许多浅黄浅白浅绿的油料,随着脸部轮廓起狄流走,像解不开的心事的纠结,记录一个生命受苦与煎熬的过程。
梵高的《自画像》中这一件最强烈,又最平静,极其素朴,又极其庄严。
梵高自己很看重这件《自画像》,他把自己送给高更,并且比喻为日本僧侣,献给永生之佛。
(1982年波士顿)P28-3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