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9787213058516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0.87
2.4折
¥
45.8
八品
仅1件
作者章玉政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58516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8元
货号1819639505608102400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第一部中国公学校史专著,文风易读好看,中国公学是大学独立、自由精神的最佳写照!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一大批人大鼎鼎的中外人士或执教于此(胡适、梁启超、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吴晗),或讲演于此(罗素、梁启超)……见证了它由创立、发展,到升格为大学,直至炯消云散的历史变迁,堪称一个时代的缩影。本书由章玉政著。
商品简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围绕中国公学校史上几个重要掌校人(职位等同于校长)创办、发展这所学校的历程,讲述了它成立、升格为现代大学,乃至烟消云散的历史变迁。同时,作者在叙述每一个历史人物办学之余,对他们的人生故事、重大经历也倾注了大量笔墨。
作者简介
章玉政,安徽枞阳人,新安晚报社首席记者。左手新闻,右手历史。近年来,致力于探寻新闻与历史的真相复归,并重点关注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史与心灵史。著有《狂人刘文典》《刘文典年谱》等书。
目录
导读
序篇:少年胡适在中国公学
姚宏业:我之死,为中国公学也
郑孝胥:中国公学的“官方代言人”
王敬芳:斜阳屋色红于火,不见当年起屋人
梁启超:大学的梦想与实践
舒新城:“新教育运动”的想象天堂
胡适:临危受命,开创黄金时代
杨亮功:公学中兴的幕后功臣
沈从文: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马君武:站在转折的风暴口上
尾声:象牙之塔的最后挽歌
后记
中国公学大事记
内容摘要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围绕中国公学校史上几个重要掌校人(职位等同于校长)创办、发展这所学校的历程,讲述了它成立、升格为现代大学,乃至烟消云散的历史变迁。同时,作者在叙述每一个历史人物办学之余,对他们的人生故事、重大经历也倾注了大量笔墨。
-------------------------------------------------------------------------------------------
傅国涌、谢泳、解玺璋盛情推荐;第一部中国公学校史专著;中国公学是大学独立、自由精神的最佳写照
在这里,我们看见的不只是胡适、杨亮功、沈从文、张兆和这些师生的背影,更是那个时代大学的生机和活力。大学何为?即使遭遇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依然可以成为抵抗横逆的精神堡垒,散发出诱人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魅力。在大学精神已碎成一地鸡毛的时代,安徽章玉政君写下的《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与其说是一种回望和怀念,还不如说是致敬与反省。 ——历史学者 傅国涌
中国公学对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由这里走出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却相当多。本书搜罗往事,用新视角观察旧时光,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学者、厦门大学教授谢泳
中国民间办学的历史传统悠久而深厚,至晚清更是蓬勃于神州大地。中国公学是其中优而健者,足以为当今办学之楷模,惜多年来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不识其真相者正多。应感谢章玉政君,以钩玄提要、细大不捐之功,恒兀兀以穷年,贡献于此,善莫大焉。 ——学者、评论家 解玺璋
主编推荐
**部中国公学校史专著,中国公学是胡适一生担任校长的两所大学中的一所(另一所是北京大学)
著名学者傅国涌、谢泳、解玺璋 盛情推荐
大学梦,教育梦,强国梦,中国梦!中国公学是大学独立、自由精神的**写照,承载了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它(中国公学)的光荣、它的价值,将是不朽的、崇高的。中国公学校长(19281930)胡适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胡适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基本上是无为而治,校务工作基本交给副校长杨亮功处理。杨亮功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说:“胡先生主持中国公学,除有关校务的重要政策须亲自参与决定外,余多不大过问。胡先生
自兼文理学院院长,并兼每周两小时的功课,他每星
期四来学校一次,重要校务,多在此时商讨。有时学校有重要集会,或纪念周请外人来校讲演,胡先生亦随时到校主持。”这是胡适一生之中最闲暇的时间。据胡颂平说,胡适约有100万字的学术论著,都是在任中国公学校长这几年完成的。胡适自己也说这是他的大生产时期
。
胡适少年成名,一生在多个领域开风气之先,引领潮流,但他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始终是个“穷书生
”,以读书、著述、教授为平生最大的追求。
在中国公学毕业生史次耘的脑海里,一直铭刻着
他第一次见到胡适的情景:民国十八年夏我考入中国公学,记得第一次去校长室见适之校长时,他穿一件白色的夏布长衫,很是潇洒的样子,我便开门见山向他请教如何读书研究的问题,他说:“做学问并不难,最要紧的须持之以恒,把一个问题彻头彻尾去研究,更要具有实事求是、
寻找真理的精神。”他说话时,语调清晰,态度和蔼
,温文儒雅,给我第一次印象,觉得他是一位做学问的好校长,私自庆幸能进入中国公学读书是有福的。
虽然社会事务繁忙,且不常到校,但胡适还是坚持兼任中国公学文理学院院长,并为学生开设“中国文化史”课程。每周四,他到校一天,上午处理校务、接待宾客或学生,下午上课。这门课,没有现成的讲义,胡适每次上课抱着一大堆参考书,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很快就口口相传,以至成了公学里最火的一门课程。据当年曾选修这门课的江厚垲回忆:每逢上这一课,全校更加热闹起来,选课的固然准时上课;不选这一课的同学,也来上课,甚至学校附近的“水产”、“商船”、“同济”的校外学生,也有慕名而来听课的,因此,这一课只好在大礼堂上课,把个能容千余人的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连窗口都站满了人,可是听讲的虽然人多,而全场却鸦雀无声地静听这位胡圣人(那时候有人做文章,这样称呼
他)滔滔不绝的演讲。上课时间,都在午后二时,若是在夏天,正是“夏日炎炎正好眠”的时候,然而,听胡先生课的人,从没有感觉疲倦而睡觉的。因为在心理上先就具有崇敬的观念,加之所讲的内容,又很充实而生动,最重要的,还是胡先生讲课的时候,每讲一段,都夹上几句诙谐、风趣,或者幽默的话,引起哄堂大笑,一笑之后,气氛轻松了,精神又恢复了。
这几乎是胡适时代中国公学学生共同的记忆。在中国公学旅台校友会编辑的《私立中国公学》一书里,多篇文章都提到聆听胡适上课的场景,其中罗佩光的回忆最具“现场感”:胡先生那时不过三十七、八岁,夏天均穿西装,秋冬多穿浅灰色的哔叽长袍,英俊潇洒,笑口常开,春风满面,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可亲可敬的印象。他授课从来不发讲义,由学生自作笔记。每次到课堂上来,都抱着五、六本厚厚的参考书,如《宋元学案》《明儒学案》、顾炎武《日知录》、戴震(东原)的《孟子字义疏证》和《原善》、梁任公的《清代学术概
论》等,每讲到要引经据典的地方,很熟练的将参考书翻开,摘要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
近阅杨副校长亮功先生所作《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一文中说:“胡先生常告诉人,他每次上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小时至八小时的准备”(见杨著《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近代文化史每周二小时,我想他至少要花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准备,所以讲授的内容才那么丰富熟练生动而有系统,尤其他说的南方官话,发音清晰,口齿流利,很容易令人听懂。
他在开讲的时候,必先将要讲的内容,提纲挈领的概说一遍,或将大纲写在黑板上,然后逐段一句一
句慢慢的讲,非常清楚明白,抑扬顿挫,甚为动听。
讲到特别重要的地方,略为提高声调,庄重地加以说明。兴致高时,笑逐颜开,间或夹杂几句诙谐风趣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轻松愉快。讲到最后,再摘要复述一遍,增强听讲者的印象,并借此告一段落。
而且在时间上,控制得非常恰当,下课钟一响,正好“刹车”,绝不致“有头无尾”或“拖泥带水”。
令中国公学学生们常常萦系在怀的,还有胡适充满温情和鼓励的题字。据中国公学毕业生张和重回忆,胡适每次到校的时候,都会在处理校务和授课之余,抽出一两个小时给同学们写字。只要自备纸墨,总是来者不拒。后来因为索字的人越来越多,学校便出台一个规定:每幅字要收两块钱的润笔费,由胡适先生带回家去写。所有的收入,供作学校图书馆添购书籍之用。
胡适所写的大多是勉励同学的白话词句,或是做学问的态度方法之类,如“为学要如金字塔,既能博大又能高”“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这些条幅或对联,伴随着很多中公学生走过了激情满怀、豪情万丈的青春岁月,点燃了他们内心虽稚嫩却远大的梦想,影响深远。P158-16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