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天津小爷》是《山楂树之恋》的编剧肖克凡的“新津味”小说代表作。
在这里将由地道的天津作家带你穿越百年前的天津城,在这里将由天津小爷粉墨登场,有哭有笑,有打有闹,为你上演一出出精彩活剧。本书人物的身上大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本书故事诙谐有趣,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肖克凡,供职于天津市作家协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已发表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机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生铁开花》获北京市第七届文学艺术奖。有的小说被改编为话剧和电视剧,曾担任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编剧。
目录
《天津大雪》
《天津少爷》
《天津俗人》
《天津娃娃》
《天津制造》
《天津义士》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肖克凡先生的中篇小说集,由《天津大雪》、《天津少爷》、《天津俗人》、《天津娃娃》、《天津制造》、《天津义士》六篇小说组成。六篇小说篇幅基本相同,故事发生的年代大都是民国初年,人物都是天津市井民间的小人物,故事诙谐有趣,可读性强。通过这六篇小说,读者可以了解到天津的历史、市情、民情。
六篇小说讲了六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被作者讲得生动有趣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每一篇小说都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如《天津少爷》里的祝大金、《天津娃娃》里的王恭、《天津义士》里的汤公雨等,都性格鲜明,这些人物的身上大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儿,他们的怪诞行为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令人深思。
主编推荐
《山楂树之恋》编剧 肖克凡新津味”小说代表作
地道的天津作家带你穿越百年前的天津城
看天津小爷粉墨登场,有哭有笑,有打有闹,上演一出出精彩活剧
精彩内容
上篇天津人有个习惯,无论什么事情都讲究“八”。
清末民初经营绸缎行业的有“八大祥”:谦祥益、宏记瑞蚨祥、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益和祥、隆祥、庆祥。本埠名门望族有“八大家”:韩家、高家、石家、刘家、穆家、黄家、杨家、张家。这“八大家”不光有钱,其中石家出了著名电影演员石挥,刘家出了著名画家刘奎龄,为天津文艺界赢得了声誉。
总而言之,当年的天津人就跟后来的广东人一样,约定俗成逢事喜欢“八”。说相声的有“八大德”,糕点铺有“八大斋”,救火的有“八大水会”,料理丧事的有“八大杠房”,街面上有“八大叫花子”,霸占地盘的有“八大混混儿”,出卖皮肉的有“八大窑姐儿”,仗势欺人的有“八大狗腿子”,还有八大傻子、八大杂种、八大兔爷以及“八格牙路”……姓赵的赵八爷,姓李的李八爷,姓张的张八爷,就是没有姓王的“王八爷”——天津人最
腻味这个称呼。
自从中华民国,天津官方成立“八大局”,民间则有“八大少爷”涌现,也就是八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富家子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八大少爷”与“四大公子”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天津民国年间的四大公子是:溥侗、袁克文、
张伯驹、张学良,皆是进人中国历史的奇峰人物。
天津“八大少爷’’与奇峰人物相比,当然就是小土丘了。然而天津九河归海历来被称为低洼之地,能够在这里号称“小土丘”也
绝非等闲之辈。
祝家大少爷祝显驰便是“八大少爷”之一,排在第七。
祝家是天津河东大直沽土著首富。大直沽自从元代便是皇家漕运基地。祝氏先祖本是粮囤小工,后代渐渐发迹。祝氏家族的深宅大院里栽着四株大槐树,说是明朝燕王朱棣扫北所栽,因此人称“大槐树祝家”。祝显驰出在祝氏长门又是长孙,因此被祝老太爷视为稀世宝贝。虽然深得长辈珍视,人家祝大少爷不骄不躁,挺懂事儿。祝家请了家塾,祝显驰瞪着一双小眼睛专心读书,从来用不着
家长操心。祝氏高祖曾任漕运官员,属于粗人。看到孺子可教,祝老太爷喜极而泣,认为祝显驰必然能够耀祖光宗一改门风。
可惜宣统成了废帝,科举没了。民国了,兴起新学。祝老太爷怀着千里迢迢没赶上酒宴的遗憾心情,很为祝氏长门长孙感到惋惜。
然而人家祝显驰并不气馁,无论科举不科举,照样儿上进。他自幼
丧母,性格令人难以琢磨。正是在祝老太爷扼腕痛惜之际,祝显驰提出外出读书的要求,这无疑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祝老太爷激
动得浑身颤抖,仿佛看见了白鹿。祝显驰的父亲祝铁
颉,在祝氏家族里分工负责“聚义酒坊”的十二间烧锅生意,是个表情木讷的商人。面对儿子上进求学的强烈愿望,粗通文墨的父亲当然感到欣慰。
祝氏家族财力雄厚家业庞大,多年以来最想摘掉的就是“土财主”这顶帽子。土财主变成洋财主,三代子孙必须通过读书求学的道路达到脱胎换骨之目的,吐故纳新彻底更换新鲜血液。
祝老太爷正是这样想的。祝显驰正是祝氏家族的新鲜血液。
那时候严范孙先生已经创办了天津南开学校,由“封建社会的好人”张伯苓先生主持教学,声名鹊起。身体赢弱的祝显驰大少爷肩负家族重托前往南开中学读书,乃是一九二八年的事情。他十
八岁。
大少爷祝显驰前往南开中学读书,一去就是两年。有时就连放暑假他也不回家,说是住在学校里苦读。
祝老太爷甚是欣慰,长久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而不能自拔。
人老了,内心喜悦总要洋溢出来。春天里百花开,他老人家听说当年的“贵相知”如今已然成为怡红院的鸨母,便坐上自家的“胶皮”前去看望小桃红。这个小桃红就是当年“八大窑姐儿”之一,那七位均被各路军阀“金屋藏娇”,只有小桃红成为剩余物资,打折也没卖出去。然而她埋头钻研妓院管理这门学问,终于自学成才当上怡红院鸨母。
祝老太爷从河东大直沽到河北候家后,路过金钢桥。金钢桥上坡,坐在胶皮车里的祝老太爷看到一群纨绔子弟站在桥上放风筝。
嘻嘻哈哈很是开心的样子。祝老太爷年轻的时候也是玩家,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他老人家看到这几个少爷羔子竟然跑到金钢桥上放风筝,感到形式非常新颖,心中颇有后生可畏的感慨。
年近七旬的祝老太爷心里感慨着,胶皮下了金钢桥到达怡红院的门前。他老人家长袍马褂迈步下车,腿脚显出几分利落。俗话说即使是拄着拐杖的老头儿,只要他能迈过妓院的门槛,就是回头客。
怡红院门前的“茶壶”看见这位老当益壮的嫖客,不由叫了一声好。
祝老太爷理直气壮接受了喝彩,大声询问小桃红是不是在怡红院主……P3-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