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张巾同志纪实文学著作《日本战犯改造》是一本专说高墙里的鬼子的书。最精炼的笔触深刻揭秘日本战犯改造细节。
战争灾难所造成的痛苦回忆是永久的,改造战犯的艰苦过程永远值得记忆。站在21世纪初叶的历史节点上,回首60多年前往事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可以用更冷静的眼光、更清晰的思辨,对当年的经历进行更为准确的总结,当然也会启发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战争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寻找实现世界长久和平的途径。
作者简介
张巾,女,1956年生,辽宁沈阳人。中国刑警学院侦查系副教授,三级警监。
毕业于原东北工学院(观东北人学)。1988年调入中国刑警学院计算机教研室,1990年转入本院侦查系。从事犯罪情报学教学17年。参与主编《犯罪情报资料教程》,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发挥情报信息工作在颅防恐怖活动中的作用》、《情报信息主导盗窃案件的侦查》,分别获得2003年北京市三等奖、2005年全国二等奖。
目录
序:世界反法西斯会战的文明前沿
——改造日本战犯话题再思考及其他
题记
绥芬边陲,囚车千里开来
苏中引渡
铁窗等候
战俘,战犯?打击闹监开始
告示风波
朝战撩动
宣告通则
铁定罪身
人道体味,复苏人性良知
三个保障
水火洗礼
救死扶伤
打击闹监,敢教顽石点头
以理相对
唇枪舌剑
惩一儆百
认罪悔罪,苦海回头是岸
“脱掉斗篷”
仇人指认
推进认罪
悔罪实录
侦讯逼近,破顽兵临城下
批判帝国
步步为营
上下合围
废弃咒符,自捣灵魂铠甲
否定神格
盘点昭和
鞭笞神族
理智抉择
否定自我,旧我走向新我
审视故土
写我演我
鸿雁传书
真理远足,寻求神州答案
社会为师
工说农说
金陵祭思
北京感悟
正义审判,共伐军国主义
大略决断
庄严法庭
君臣做证
8年服刑,高扬正义风帆
生命追赶
东瀛来客
爱的助力
塘沽归航,呼号日中友好
洒泪握别
再生之地
碑传后人
结语
跋: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
——斥“帝国主义回归”挑衅二战省思
内容摘要
纪实文学著作《日本战犯改造》是一本专说高墙里的鬼子的书。精炼的笔触深刻揭秘日本战犯改造细节。作者张巾,出身于公安人之家,父母均是共和国第一代公安人。接手父亲1956年旁听共和国特别军事法庭沈 阳审判的记录、1964年执笔统稿的14年改造日本战犯工作总结,及其多次 深入监狱亲感亲察战犯改造的史实。
《日本战犯改造》继十四年抗日战争之后,中国人民成功引渡日本侵 略者、关押日本侵略者、侦讯日本侵略者、审判日本侵略者、改造日本侵 略者,在监狱内展开了又一场十四年的抗战,这一宏伟事业具有极其重要 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价值。
主编推荐
张巾同志纪实文学著作《日本战犯改造》是一本专说高墙里的鬼子的书。精炼的笔触深刻揭秘日本战犯改造细节。 战争灾难所造成的痛苦回忆是永远的,改造战犯的艰苦过程永远值得记忆。站在21世纪初叶的历史节点上,回首60多年前往事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可以用更冷静的眼光、更清晰的思辨,对当年的经历进行更为准确的总结,当然也会启发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战争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寻找实现世界长久和平的途径。
精彩内容
押解人员引领战犯跨进管理所大门,迈上跃层“一”形台阶,通过长长的水泥地面走廊,“咣当”,沉重的铁门声,像一桶冰水从头到脚浇了他们一个透心凉。
“我手里有一张全体战犯的照片,那是他们刚刚被送到管理所时拍摄的,”日本《世界月刊》1998年5月号《坦白书是这样写出来的》一文的作者新井利男写道,“在这张照片上,有的人瞪着野兽般的眼睛,有的人强作微笑以掩饰内心的恐惧,有的人表现出一副绝望的神情,有的人脸上刻着西伯利亚饱受饥饿和残酷劳动折磨的印迹,每一个人在精神上都有些异
常。”在内心里,他们充满恐惧。西伯利亚的饥饿与强劳动没有压垮他们的身体,没有泯灭他们的精神幻想。因为苏联法律取消了死刑,最多科刑二十五年,何况他们身上还没有背负“战犯”的罪名。如今,管理所大门牌子上把“战犯”帽子加身,又落在了“仇国仇人”手里,怎能不叫人心悬半空?
等候在两侧并排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监房门前,又一次点名开始了。
969人,一一回应,对号人室,分别走进各自分住的5栋监舍。每间监舍,正门挂着一把铁锁,门扇上方为哨兵留有一个等人高的窥视方孔。舍内水泥走道两旁,是高约40厘米的木板通铺,每间监舍10个人左右,分住两侧。
天亮了,中国管理所第一夜过去了。像货车换客车、黑面包换白面包一样,新的环境、新的幻想搅拌着新的不安,喜忧交织的情绪持续了一夜。一宿醒来炸了“庙”,不是因为住房等级划分,而是因为住户身份认定。墙上一纸写着活动时间表和注意事项的公示单,“战犯管理所”的落款让战犯们像看到了生死牌那样的恐惧。
“‘战犯’,多么恨人的字眼!一世英名岂容玷辱?满身的血液直冲头顶。”“战犯管理所”的牌子刺痛着战犯们的视觉。《战犯管理条例》让他们了解了“管理所”不同于苏联羁押地的功能。“‘战犯’是审判问题,‘战俘’是遣返问题,前者有可能上断头台,后者才会生还而兑现那位苏联看守所长许诺的‘达冒伊’(俄语‘回家’)。”一字之差,生死之别,岂能含混!睁眼的闭目沉默,闭眼的瞪大了两眼;起床的躺下去,卧铺的爬了起来;“唧唧喳喳”的哑了嘴巴,没说话的“嘟嘟哝哝”……他们骚动起来,狂怒起来,歇斯底里起来。
有人把它撕下来,恨不能捏成粉末,踏上两只脚;有人把它贴了回去,担心过分闹大,惹来杀身之祸。
一个叫:“什么,我们是战犯吗?不是,不是!”十个喊:“我们是战俘,不是战犯,统统的不是!”百个吼:“巴嘎牙鲁!‘战犯’?岂有此理,绝对不接受!”管理所以监舍床位为序,给他们身上挂上了20厘米长条的号码牌,并拍了单人半身面部相片:中将师团长藤田茂的代号为937,中将师团长佐佐真之助为927,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为924,伪满洲国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为933,伪满洲国总务厅次长古海忠之为932……号码代替姓名,就像烙印一样抹不掉了,更加忍无可忍。一名师团长发出最后通牒:“我和我的部下不是战犯,而是战俘,”“必须无条件释放!”每一张表情不一的脸上,都泛着无奈、不安、愤怒、辩解、绝望的旋涡。一些人则大发雷霆,把淤积脑中5年的不满、怨恨和愤懑,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在苏联当俘虏就够窝囊的了,眼下我们怎么一夜之间成了真
正的战犯了?”“你们最大的官是校官,怎能管得了我们,有什么资格采问我?”“我吃够了监狱的饭,拉出去枪毙算了!”“等着瞧,你们(指有进步表现的同类)这些大和民族的叛徒!”更有甚者,连“战俘”也不认同,说什么:“我们厌恶听到‘俘虏’这个词。我们不认为自己是俘虏的,我们是根据(天皇)《诏书》停止军事行动的,我们从来没有遭到过失败。如果战争继续下去的话,我们所有的军人都会战死在沙场上。根据以上陈述,我请求严重注意‘俘虏’一词的使用。”“是不是俘虏,是不是战犯,你们会慢慢地明白的,”看守员听不懂
日本话,不知所以;管教人员听明白了,不卑不亢、不冷不热地说,“大家长途跋涉,想必是大大的累了,还是安静地休息去吧,冷静下来自己想一想,会慢慢地弄清楚的,会统统地明白。”朦胧不清如坠云雾的谈话,叫人满腹狐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来,也只好这样了,慢慢地走着瞧吧!”他们一些人只能无可奈何。
战犯,战俘?按照他们的设想,宁可作为战俘暂留活命于敌手,也不要作为战犯未卜游魂回日本,这是不是有违于他们的初衷,不够一个彻底的天皇忠臣、“武士道”的勇士呢?P17-19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