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张敬民,高级记者。现为山西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著有长篇纪实文学《美国孤旅——走西口的汉子闯纽约》,主编文集《长城的季节》《长城人家》《西口再望》《昭晞神光》。《凡音之起》是该作品之一。本书分为四部分:黄河水深浪滔天、唱曲儿容易叠调难、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千万年的黄河日夜流。
目录
引子
壹?黄河水深浪滔天
扳船汉吃饭拿命换
附:黄河上的歌
贰?唱曲儿容易叠调难
学会唱曲儿解心宽
附:走西口的歌
叁?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
烧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你穷
附:爱情的歌
肆?千万年的黄河日夜流
山曲儿世世代代唱不到头
尾声
附:二人台《走西口》
话说西口文化――作者与编者的对话
后记
内容摘要
壹?黄河水深浪滔天
同往常一样,如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到达河曲后去的靠前个地方准是娘娘滩,而且每次都显得那么急迫,像是那儿有牵着心尖尖的线线,一拽一拽地撑捺不住。要说真有啥放不下的牵挂,那就是二十几年前相识的那些一辈子住在滩上的“扳船汉”。
娘娘滩是波澜万里的黄河河道上专享有人居住的滩岛,仅这一点就够得上神奇。老天爷就是这样公平,天底下的苍生只要存活在世上,不论贵贱好歹都要给个栖身之地给条活路。黄河里有这样的所在,不用说去过了,你想想都觉得新鲜有趣――一个东西长700多米、南北宽340多米的沙洲小岛浮在粼粼水波里,上面桑榆杨柳围堤密拢,青砖灰瓦的农舍散落其间,一阵风吹来裹着成熟的麦香和瓜果的沁甜,不时还会冒出一声声在太阳地里晒着的闲适的牛叫羊咩,还有那一串串嬉戏玩耍的无忧无愁的童欢……
我们向东出了县城,沿着黄河公路一路往上游去。正是盛夏八月,强烈的阳光暴晒在波浪一样起伏的黄土垣上,四处生烟,没有一丝水汽。远远近近的田地里,高高低低长着等待成熟的庄稼,几棵一丛抱团生长的杨树像跳棋子一样零星撒落于坡梁,古老的土垛城墙残破却不失尊严地时断时续横亘在山脊……
不出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楼子营镇。这名字听上去就很有古意,咋也在明代便已有了此谓,是个几百年来大河两岸响当当的摆渡码头。可以这么讲,自打有了“跑口外”这档事儿,这码头就没停歇过,春去秋来,数不清有几辈辈、多少人“讨生活”从这儿过命过,也数不清有多少条船载着货物从这儿溯水包头逐流秦晋,而凡从这里启航的船只,掌舵的船家把式多是隶属这个镇的娘娘滩人。如今,岸畔码头那块砖石垒砌的老照壁还竖立在坡梯上,以风雨侵蚀仍傲然坚守的身躯向人们昭示着曾经见证过的历史。从这里望去,树木葱茏、浓荫掩映的绿色娘娘滩就在眼前,它的形状头尖腹阔像条船,滩行水流,航行在波澜不惊的黄河上。之所以“不惊”,是因这里的河道很宽,上游几公里处,“一声似雷鸣”的黄河水从峭壁挟持不足200米的“龙口”喷泻而出,随即淌入40公里长的宽谷,深涧顿消,豁然开阔,水流一下子泄去劲儿,平缓和顺下来,柔软得像缎子,温婉得像少女。而那种《黄河大合唱》里的“惊涛”,诗人慨叹的“黄河挽起你那坚实的臂膀”都悄没声儿地不见了。然而,如今的河水已没有了曾经的样子,水流很浅,许多沙滩露出水面,水线环绕在周边像湖水一般文弱,有的地方卷起裤腿就能瞠过,船行其间不得不绕道深水区航行……这哪里还叫黄河呀!当年的那条洋洋一泓天地流的大河去哪儿了?一个开“铁舶子机船”的娃娃指着上游告诉我,那几里外的“形似龙口”的地方当河拦起了大坝,建起龙口发电站,白天蓄水,晚上开流发电。因此,要想见到当年黄河的样子,只有夜半三更来了。而白天见到的这还能流动的河水,是从电厂大坝的导流洞流出的。
码头已伸进河槽很深,平缓的水流中有三条靠岸的机动船在搭客。掌舵的船把式年龄悬殊,大的有六七十岁,小的却只有十二三岁。他们卖劲吆喝着争着引导人们上船,各顾各地前后忙活,一看便知这不是一家的生意。我们上了那娃娃的船,他熟练地拉转柴油发动机,“突突突”地驾驶着“铁舶子”驶向河中央。我以记者的职业习惯,乘着河风挑高声音与“跑河路”的娃娃攀谈。他麻利地操作着船舵,眯缝着两眼,用“扳船汉”那样的老水手才有的眼神观察着水情,用还有些稚嫩的声音告诉我,自己姓李,刚上初一,从小就是泡在这“黄汤汤”里长大的。他这是借暑假,帮爷爷的忙,跑跑“水路”上的营生,顺便挣几个学费钱。男孩儿口气很轻松,好像这风里浪里是家常便饭,玩耍着就做了。我提出让孩子唱上几句“扳船调”,他翘着嘴角淡淡地笑笑摇摇头。我问,听老辈子人唱过吗?他还是摇摇头。我抬眼逆着阳光望向水面,心里感慨,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在改变,就连这河水都难翻走己潮头浪花,还怎么会有歌声呢?已经没有生它长它的人和水土啦。那些飞溅在黄河浪尖儿上的歌唱,是这方水土上的人们曾经与自然拼斗、与生死抗争的发自胸膛里的共鸣!听听这样的歌声吧――P7-9
精彩内容
张敬民编著的《凡音之起》属于“无界散文”系列之一。河曲是民歌的海洋,也是孕育民歌的故乡。娘娘滩、扳船汉、走西口……千百年来,那一方水土所形成的“西口文化”深深打动和吸引着作者。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对这一切的深情回望和记录,也是对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深度探究和追问。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