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978730018553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1.24
6.3折
¥
49.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陈先达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5538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8222611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陈先达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
作者简介
陈先达,马思主义哲学家,毕生从事马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陈先达文集》(六卷本),哲学随笔系列《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论拾零》等。著作和论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教育部很好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第一章? 人性的观察
? 1.谈人
? 2.谈我
? 3.谈头脑
? 4.谈眼睛
? 5.谈坐
? 6.谈人情
? 7.谈性情
? 8.谈庸人
? 9.谈心胸狭隘
? 10.谈焦虑
? 11.谈谦虚
? 12.谈消费
? 13.谈死
第二章? 生活的世界
? 1.谈生活世界
? 2.谈尊重生命
? 3.谈活和为了什么活
? 4.谈“使人成为人”
? 5.谈民不聊生
? 6.谈信
? 7.谈利益
? 8.谈贡献
? 9.谈识时务
? 10.谈功成身退
? 11.谈游泳
? 12.谈风雨
第三章? 命运的省思
? 1.谈人生之路
? 2.谈生命的短暂
? 3.谈命与运
? 4.谈性格与命运
? 5.谈逢时和安时
? 6.谈“另一个世界”
? 7.谈书
? 8.谈神
? 9.谈风水
? 10.谈“我深信”
第四章? 社会的思考
? 1.谈中外古今
? 2.谈“两个坚持”
? 3.谈政治与人性
? 4.谈顶层设计
? 5.谈国家
? 6.谈封建主义
? 7.谈我们社会的性质
? 8.谈资本与资产者
? 9.谈比较
? 10.谈发展的代价
? 11.谈多难兴邦
? 12.谈“民”的地位的演变
? 13.谈劳动成果
第五章? 历史的世界
? 1.谈学点历史
? 2.谈向历史学习
? 3.谈历史与史学
? 4.谈历史的世界
? 5.谈历史研究
? 6.谈历史感
? 7.谈历史的尝然
? 8.谈历史的逻辑
? 9.谈历史眼光
? 10.谈历史时间
? 11.谈历史考据
? 12.谈考古
? 13.谈古今之辨
第六章? 文化的视野
? 1.谈文化的重要性
? 2.谈文化与文明
? 3.谈文化与器物
? 4.谈文化形态与文化传统
? 5.谈民族命运与文化命运
? 6.谈思潮
? 7.谈儒教
? 8.谈道德评价
? 9.谈话语权
? 10.谈名门政治与传统观念
? 11.谈向西方学习
第七章? 认识的解剖
? 1.谈认识论
? 2.谈解释世界
? 3.谈现象
? 4.谈事实
? 5.谈观察
? 6.谈调查
? 7.谈眼睛向下
? 8.谈直面世界
? 9.谈解剖
? 10.谈概念
? 11.谈理性
? 12.谈偏见
? 13.谈伪
第八章? 学术的价值
? 1.谈尊重科学
? 2.谈学术性
? 3.谈认识对象
? 4.谈数据
? 5.谈问题
? 6.谈学科交叉
? 7.谈科学技术
? 8.谈规律性认识
? 9.谈理与论
? 10.谈理论的重要性
? 11.谈理论的运用
? 12.谈学以致用
? 13.谈学者的社会责任
第九章? 辩证的思维
? 1.谈辩证思维
? 2.谈思维方法中的质和量
? 3.谈现象与本质
? 4.谈因果联系
? 5.谈偶然性
? 6.谈偶然性的原因
? 7.谈可能性
? 8.谈界限
? 9.谈条件
? 10.谈情理
? 11.谈黑与白
? 12.谈新与旧
? 13.谈经与权
? 14.谈有用与无用
? 15.谈借口与诱因
第十章? 哲学的追问
? 1.谈“为什么?”
? 2.谈时代精神的精华
? 3.谈哲学难题
? 4.谈哲学开窍
? 5.谈同性恋问题的哲学视角
? 6.谈哲学的现实性与超现实性
? 7.谈改变自我
? 8.谈人类世界
? 9.谈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 10.谈物质恐惧症
? 11.谈地形与地图
? 12.谈格言
? 13.谈用书难
? 14.谈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 15.谈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本性
? 16.谈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死东西与活东西
后记??
内容摘要
人情,是极具温馨的字眼。情感,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精神纽带。亲情、友情、爱情,历来为人称道。人而无情,岂可为人。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足见鲁迅爱子之心。
但人情也有其消极方面。我不是说现在的人情债成为生活之累,这还是小事。人情大于王法的观念,就极端不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在中国,我们会犯一些错误,往往是受三姑六姨之累,被拖下水的。
在西方,这个问题比较清楚,法律高于人情。可中国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重伦理和人情。孔子曾与人争论父亲偷羊,儿子要不要告发的事。这是涉及法律与伦理关系的大事。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伦理置于法律之上。这个问题历来引起争议。美国哥伦比亚学院哲学教授史蒂芬·T·阿斯玛出版了名为《反对公平:赞成偏袒》的书,就认为“世间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认为亲亲相隐“并非自私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在情感上倾向亲情,而非倾向公平。
他说,“在西方,无论是童话寓言、宗教文本,抑或哲学伦理,都鼓励人们淡化人情纽带,要求公平地分配各方权重。但我认为孔子的亲亲相隐原则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例,例如我开设的一个酒馆需要乐队,即使我哥哥的乐队的水平比另一支乐队的水平低,我仍然会优先照顾我哥哥”。作者在这里混淆了两个不同的问题。在人们的交往中,肯定有亲疏远近、朋友与路人之分。人们在困难中更自然地指望从亲人或朋友那里得到帮助,而不是从路人那里得到帮助。因此,毫无疑问,在情感上倾向于前者而不是后者。这里不存在法律问题,也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公平问题。这是纯粹的私人交往,利益上的照顾与否只涉及照顾者和被照顾者之间的个人关系,而不涉及法律规定的第三者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排除情感因素。人际关系中就包含主体之间的情感关系。对亲人和朋友不可能没有情感上的偏爱,一视同仁只是说说而已。关键是情感倾向涉及的问题的性质。撇开问题的性质,抽象地争论情感因素在人际关系中是否应该被排除,难以说清。在涉及民族大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应该坚持大义灭亲的原则,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铡包勉》久演不衰,成为保留剧目的原因正在于此。包公既依法处置侄子,又安慰劝说嫂子,严格执法,又低头赔情。
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情感偏向当然应该尊重。然而,当问题涉及法律,则是另一性质的问题。例如,名义上公开招标,但暗中却偏袒亲友,这就超出了情感因素的范围,涉及法律问题。
包括高考、公务员考试等,都应该按规定办事。事先已为所有人设定共同标准,任何人在这个标准面前都应该平等。如果在标准面前以亲情为依据而摒弃共同标准,这种亲情偏向就是徇私。
徇私与“隐”不同。徇私是枉法,而“隐”是不主动举报。当“隐”成为包庇罪犯,则同样成为法律问题。在法庭上亲人可以不举证、不检举,但不能做伪证;可以对判决表示赞成或反对,或者对判决有情感上的期待,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审判。
南非残奥运动员世界冠军皮斯托瑞斯枪杀女友的事,检察官以无可辩驳的理由说明是蓄意谋杀,而皮斯托瑞斯坚持是误杀。当时出庭旁听的父亲、哥哥、姐姐坚信是误杀。
这种所谓“坚信”,往往是由于情感的原因,而非事实的依据。法律可以不采用,但不能认为他们的“坚信”有罪。
由于中国长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以其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故而中华民族具有人情大于王法的观念传统。这不利于法治建设。在情感与法律的相互关系上,法律应该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在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是名人、要人、亲人而徇私枉法。法律强调的是理,个人强调的是情;法律强调的是公平,情感强调的是偏袒。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围。如果法律以情为依据进行判决,就是徇情枉法;如果对判决的期待不存情感偏向,则是无情。
我遇到过一位农村学生,其就业选择颇费周折。
按照他自己的志愿和条件,到高校比较合适,可父母、亲戚都希望他在政府机关工作,尤其是在本省、本市。有些人以为只要家里有人在政府工作,就不仅可以抬头做人,而且会带来许多方便。如果碍于亲情,选择在政府机关当公务员,首先要弄清人情与王法的关系。这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哲学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亲友之情置于法律之上。中国至今仍然是人情社会,如果为人情包围,很容易掉进人情陷阱。P19-21
……
精彩内容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陈先达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