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978720809539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7.56
6.3折
¥
28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宏松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95397
出版时间2010-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6757805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机制,形成了多层级的国际防扩散体系。根据成员国之间的承诺关系属性,国际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和非正式机制。成员国之间是否意图在相互之间建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本质区别。根据这一区分标准,第二层级的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和第三层级的防扩散安全倡议属于非正式机制。为什么第二和第三层级的防扩散机制选择非正式的制度形式?非正式的制度特征对这些机制的有效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本书的研究发现,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形式选择并不是出于对共同问题取得最优解决效果的需要,而是国内层次和国际层次的激励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正式防扩散机制虽然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这些机制的非正式性带来的局限性也制约了其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简介
刘宏松,1980年7月出生于四川泸州。1998年考入复旦大学就读靠前政治专业,2002年6月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起在复旦大学连续攻读靠前政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1月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靠前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靠前制度、中国与靠前组织,在靠前关系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丛书总序
导论
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文献的回顾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章 正式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概念辨析
节 国际机制研究的兴起及原因
第二节 国际机制概念的重新定义
第三节 国际机制的类型区分:正式的与非正式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
节 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及其非正式性判定
第二节 防扩散安全倡议及其非正式性判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形式选择
节 已有的理论解释及其不足
第二节 国家选择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基本动因
第三节 解释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形式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有效性
节 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第二节 防扩散安全倡议的有效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局限与困境
节 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局限与困境
第二节 防扩散安全倡议的局限与困境
本章小结
结论
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非正式机制有效性的进一步讨论
第三节 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鉴于此,本书从形式学标准的角度将靠前机制界定为靠前关系特定问题领域中得到共同认可的管制性靠前协议或安排(regulatoryinternationalagreementorarrangement)。这些靠前协议或安排作为靠前实践中明确表达出来的规则,设定行为体的行为角色,止或限定行为体某些方面的行为,规定行为体在追寻其个体利益时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一项靠前机制包括事务领域(scope)、成员国范围(domain)和管制性规则(regulatoryrules)三大要素。
相比于拉斯纳的定义,这一定义扩大了靠前机制的外延范围,将一些名义上存在但没有实际影响的靠前协议或安排涵盖在内。这些"有名无实"的靠前协定或安排没有得到各签署国的切实遵守,即协议締结之后的国家行为与协议締结之前相比并没有出现有利于靠前合作的行为变化。以此为由,拉斯纳等学者认为这类靠前协议或安排没有体现靠前机制应有的独立作用,因而不应将其纳人靠前机制的概念范畴。
但问题是,"靠前机制对国家行为具有独立影响"的命题并不等同于"所有的靠前机制对国家行为都一定会产生独立影响"的命题。在靠前机制理论的研究议程中,前者是一个理论命题,后者则是一个经验问题。靠前机制是否具有实质性的行为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国家行为产生影响,是靠前机制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ofinter-……
精彩内容
本书系中国与靠前组织研究丛书之一种。本书对非正式靠前制度的形式选择机理以及非正式靠前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以军控领域的安全制度为案例对所提出的理论命题进行了经验研究。在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对中国借助非正式制度参与优选及地区公共问题治理的问题展开讨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