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80.28 6.3折 ¥ 128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张神根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72051
出版时间2024-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7307890
上书时间2024-11-07
本书主编张神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第四研究部原主任、信息资料馆原馆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先后参与《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跨世纪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重要著作的编写。发表《百年屈辱开启的中国现代化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两个一百年的巨大转变》《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历史决议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等论文上百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世纪的辉煌》。主编《青年毛泽东:从“书生意气”到“指点江山”》《毛泽东的哲学人生》《东方破晓:星星之火是如何点燃的?》《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百年党史——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强国复兴——党代会关键决策》《新中国为什么成功》《细节中的新中国史》《足迹:共和国记忆》等多部著作。作者团队其他成员皆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作为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作者团队掌握了大量一手档案材料,理论功底深厚,史实表述准确,代表了历史研究领域的主流观点。
目录(上册):
1921 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008
1922 年 党的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022
1923 年 京汉铁路大罢工 030
1924 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 040
1925 年 五卅运动 050
1926 年 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 060
1934 年 踏上漫漫长征路 102
1927 年 “枪杆子里出政权” 068
1935 年 遵义会议 112
1928 年 井冈山会师 078
1936 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 118
1929 年 古田会议 088
1930 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94
1937 年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26
1938 年 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136
1939 年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44
1940 年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52
1941 年 延安整风 158
1942 年 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166
1945 年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74
1945 年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而努力 182
1949 年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6
1949 年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06
1950 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216
1950 年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夙愿 224
1951 年 和平解放西藏 230
1953 年 开启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238
195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46
1955 年 登上国际舞台 254
1956 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62
1956 年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272
1956 年 发展科学和文化的新方针 278
1956 年 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 286
1957 年 “送瘟神”:消灭血吸虫病 296
1958 年 炮击金门 304
1959 年 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310
1961 年 沉重的思考 艰难的调整 316
1962 年 七千人大会与全面调整的决策 322
1963 年 “向雷锋同志学习” 330
1964 年 研制“两弹一星” 338
1965 年 描绘现代化宏图 346
1966 年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52
1971 年 重返联合国 360
1972 年 打开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368
1975 年 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 376
1976 年 粉碎“四人帮” 384
1977 年 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 390
1978 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96
1978 年 伟大的历史转折 402
1979 年 首提“小康”概念 408
目录(下册):
1980 年 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006
1981 年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016
1982 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22
1982 年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030
1983 年 全面整党 038
1984 年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046
1985 年 百万大裁军 054
1987 年 “三步走”发展战略 060
1988 年 “两个大局”战略构想 066
1992 年 南方谈话 074
1993 年 划时代的体制创新 082
1995 年 科教兴国战略 090
1997 年 香港回归 098
1997 年 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106
1998 年 抗洪抢险 112
2000 年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0
2001 年 扣人心弦的中国入世谈判 128
2004 年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36
2005 年 取消农业税 144
2006 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2
2007 年 “嫦娥”探月 160
2007 年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68
2008 年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 174
2011 年 国家“名片”——中国高铁 184
2012 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92
2012 年 出台“中央八项规定” 200
2012 年 建设“美丽中国” 210
2013 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 220
2013 年 共建“一带一路” 232
2013 年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 242
2013 年 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52
2013 年 “老虎”“苍蝇”一起打 262
2014 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70
2014 年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80
2015 年 提出新发展理念 288
2015 年 “巡视利剑”展锋芒 298
2015 年 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306
2016 年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316
2016 年 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 324
2016 年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334
2016 年 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344
2016 年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50
2017 年 设立雄安新区 360
2017 年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370
2017 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78
2018 年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388
2019 年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396
2019 年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04
2020 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412
2021 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24
1921 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十几位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口音的人秘密聚集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他们代表着全国50 多名党员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黎明前的艰难探索
1840 年以来,外国帝国主义列强先是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政府大门,继而对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下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为挽救民族危亡,仁人志士们苦苦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然而,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斗争失败了,以奕 、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中的头脑清醒者发起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的戊戌变法还是失败了。进入 20 世纪的时候,中国依然专制、落后和贫穷。《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但是并不能改变清王朝覆灭的命运。满清政府犹如“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
20 世纪初,国内和国际形势都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1911 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 2000 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这场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紧接着,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被列强操控的军阀割据,一幕幕历史闹剧接二连三上演。
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诚心诚意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时,“先生”总是欺负“学生”,资本主义列强从心底是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的。
亲身经历了许多过程的毛泽东,在 1949 年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回忆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之后,国内发生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再加上国际上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等重大事件,人们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进行再评价,逐步丢弃对资本主义的信仰和幻想。正是在重大事件相互作用之下,先进知识分子逐步领悟到:历史的重担势必要由更加先进的政党来挑起。
“南陈北李”的约定
五四时期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南陈”指的是陈独秀,“北李”则指的是李大钊。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正是这两位。
1914 年,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因“二次革命”而流亡日本的陈独秀。痛定思痛,陈独秀愈发觉得“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于是,36 岁的陈独秀在 1915 年初夏坐上了从日本回国的轮船,在上海创办了倡导民主和科学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1917 年 1 月,陈独秀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之迁往北京。不久,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二人成为同事。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北大教授一同谋划杂志,思想上日益紧密。他们二人性格也颇为互补,陈独秀脾气倔强刚烈、敢作敢为,而李大钊给鲁迅留下的印象是“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因散发传单《北京市民宣言》而遭到反动当局逮捕。就在被捕前几日,他发表了一篇旷世奇文——《研究室与监狱》。他鼓励青年人“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字里行间洋溢着直接斗争的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经历三个多月的铁窗生涯后,这位“思想界的明星”终于获得保释出狱。他没几天便离京南下,前往上海筹办西南大学事宜。事成之后,他赶往武汉讲学,提倡“打破阶级的制度,实行平民社会主义”,鼓吹彻底改造社会,轰动武汉社会各界。1920 年 2 月 8 日,当陈独秀从武汉返回北京时,早已收到消息的京师警察厅准备再次逮捕陈独秀。
李大钊和高一涵得到这一消息后,商定派人先到西车站,把陈独秀接到王星拱家里,暂避一避,再设法送他离开北京。李大钊认为要确保陈独秀顺利出京,不能乘坐火车或小汽车,以免引人注意。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前往天津,陈独秀再自行坐船从天津前往上海。
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讲的是北方话,衣着又朴素,很像生意人。恰逢阴历年底,正是北京一带生意人往各地收账的时候。于是,两人携带几本账簿,雇了一辆骡车,从朝阳门出走南下。陈独秀头戴毡帽,身穿王星拱家里厨师的一件油迹满衣的背心,坐在骡车里面。李大钊跨在车把上,沿途的事宜都由他办理,以防陈独秀露出南方口音。
高一涵在 1927 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在途中则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事”。一路上的谈话内容是否确实如高一涵所说,现已无从旁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陈独秀、李大钊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要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不久后,二人便分别在上海、北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也造就了一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本书分上下册,从党史中选取了100个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根据历史发展脉络,运用翔实的史料,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全面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回顾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展示了百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本书图片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作为反映党史成就的精品图文书,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