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德海纪念文集978755660728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德海纪念文集978755660728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4.08 6.3折 15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靖主编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6607280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0元

货号13725144

上书时间2024-09-04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靖,杰出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中国音协琵琶学会副会长、中国民管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刘德海艺术专项基金艺委会主任。

师从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杨靖的琵琶演奏被评价为“无论诠释传统乐曲或演绎现代作品,均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被誉为“当代**舞台艺术魅力的琵琶演奏家”。

杨靖多次荣获全国比赛大奖,出访五十余个国家及地区演出;出版了数十张音乐专辑;众多学生获得国家级大赛奖项;发表和出版多篇论文、作品与教材;担任《华乐大典》琵琶卷副主编;2006年创建“杨靖琵琶室内乐团”,2008年组建“紫禁城室内乐团”。

杨靖在演奏艺术、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创新实践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瞩目与高度评价。





目录

上辑 学术研究篇

论刘德海对20世纪琵琶艺术的历史贡献

试论琵琶教育家刘德海先生

论刘德海在琵琶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

“刘派琵琶”初论——为2004年12月海南“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写

穿行十字路口的表演者——琵琶尊者刘德海的启示

刘德海先生的创作理念对我们的启迪

德高望重琵琶泰斗海纳百川经典传承——作为作曲家的刘德海

刘德海晚期琵琶创作初探——评2000—2020年间刘德海的琵琶新作

别有一番追求——“琵琶音乐会”杂议

《琴海游思》的启示——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的学术思考

老童春蚕丝方尽西出阳关不复还——刘德海琵琶艺术探源与思考

寻唤精神故乡——刘德海先生之于当代民乐人的省思

刘德海琵琶艺术成就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当下

民乐表演艺术之启迪

文化涵化视域下刘德海早期移植琵琶作品艺术——国外作品部分

创新求变开辟新道路——从演奏谈刘德海大师琵琶艺术

琴声似海,心系国乐——刘德海先生的唱片情缘

论刘德海“回归摇篮”之历史自觉与艺术前瞻性

刘德海先生的“情”“理”观

虚怀清竹气若兰——刘德海“人生篇”的审美情韵

生命的“泉”——“刘德海音乐艺术周”首演作品《泉》创作随想

回归·爱——谈刘德海先生遗作《平安玉珠送亲人——献给白衣天使》

刘德海琵琶艺术中的哲学思辨

论刘德海琵琶艺术的“金三角”

乐游九州纳中外古今悲喜融以海——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音乐会的聆想

下辑 纪念轶事篇

刘德海艺术周闭幕致辞

四弦怀抱传天下薪火相传声不绝——“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综述

忆德海

健笔一支写琵琶——为刘德海《琴海游思》序

持续六十年的国乐情谊——忆德海

忆德海兄——写在刘德海先生逝世一周年

追忆国宝级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

刘德海先生,你永远活在琵琶制作师的心中

回顾与感想——忆刘德海先生

向刘德海致敬——记六十年里难忘的几件事

悼念刘德海大师

回归江南文化摇篮——刘德海先生十年江南行历程纪实

刘德海艺术周研讨会发言

良师益友——杨大钧、刘德海、杨宝元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

中期的学习交往录

刘德海先生与我的音乐情缘——三部作品的创作纪事

大师已去

写在“刘德海音乐艺术周”之系列音乐会后——刘顺、沈诚访谈录

“夜抱枕头梦琵琶”——深切悼念恩师刘德海先生

情怀驻心间——追忆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

怀念好友刘德海

琵琶大师的《板鼓初探》及“十三太保”

爬坡人心语——刘德海琵琶文集《琴海游思》品读拾零(上)

爬坡人心语——刘德海琵琶文集《琴海游思》品读拾零(下)

永远的爬坡人——缅怀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

感恩怀念,大师精神永存心中

追忆刘德海先生在四川的讲学

我的师父:独一无二的“弄潮儿”

拿什么纪念您,我的老师

琵琶的路上没有句号——祭恩师刘德海

童心智者——追忆恩师

留得彩霞满天——怀念恩师刘德海

往事

为爱永怀

琵琶魂——悼念宗师刘德海

刘德海:他缔造了一个时代

刘德海大师回忆录

百年树人——德海琵琶行

希望在田野,坚持再坚持——北京师范大学“和雅乐坊”深切缅怀音乐家刘德海先生

在父亲铜像前说的话

后记

附1.刘德海先生生平简介

附2.刘德海先生音乐作品目录

附3.刘德海先生理论研究目录

附4.刘德海先生音像出版目录



内容摘要

20世纪是中国琵琶艺术从传统迈向现代的一个世纪,也是经历了两千年历史沧桑的琵琶艺术达到新高峰的一个世纪。这个世纪的前一半,传统琵琶艺术在江浙地区大放异彩,无论是演奏技艺的翻新拓展,还是曲目谱本的整理刊印,皆有日新月异之貌。先是1818年华秋苹氏《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的问世,接下来有19世纪中叶《鞠士林琵琶谱》步其后尘,其后又有李芳园氏《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沈肇州氏《瀛洲古调》(1916)、沈浩初氏《养正轩琵琶谱》(1926)等相继出现。而在每一种谱本的背后,则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传承系统、不同琵琶演奏家对于相同或不相同琵琶乐曲的解读,并由此渐渐形成了所谓琵琶流派。以“华氏谱”为宗者被冠以“无锡派”,以“鞠士林谱”“养正轩谱”为宗者称为“浦东派”,以李氏谱为宗者称为“平湖派”,以“瀛洲古调谱”为宗者称为“崇明派”,最后,还有与浦东派同宗但又多方吸收而集大成的上海“汪昱庭派”。每一个流派都为琵琶艺术这一新的高峰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同时也为其在20世纪后半叶步人新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受到社会制度变革的影响,各类传统艺术的生存环境、观演场所、传播方式、教育传承体系等均发生了全面转型。20世纪上半叶的所谓“民间琵琶”“传统琵琶”虽然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从整体而言,却基本上被学院式的专业教育所取代。经历了六十余年的专业化教学实践后,琵琶艺术作为中国民族器乐的一个重要门类,无论是从业者的身份、规模、习得方式,还是曲目蕴藏、音乐表演风格乃至乐律制度等几乎全面改观,其现代性特征日益凸显,传统风貌逐渐式微,人们已经很习惯地将它视为一门具有现代性的民族器乐艺术。

体现琵琶艺术现代性进程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新型琵琶表演人才的成批出现,他们不仅是现代琵琶舞台上的主角,而且还承担了教育传承、编创教材、试奏新作、学术研究、社会宣传等多重任务,成为推进这门艺术全面进步的核心力量。而在自1950年代起陆续培养出的几代新型琵琶艺术家中,刘德海无疑是一位公认的杰出代表。

刘德海自10岁起接触琵琶,至今已超过65年,琵琶与他,他与琵琶,早已是“身琴不二”。在一首自制的《琵琶歌》中,刘德海不无谐谑地写道:“日出弹琵琶,日落教琵琶,夜抱枕头梦琵琶。心情好,爱琵琶;气不顺,怨琵琶,腰肌劳损恨琵琶……”,俗语白话间,揭示了自己六十多年来夹带着种种既苦涩又欢乐、既平常而又辉煌的“琵琶人生”。

表演艺术家的最高追求,就是在表演技艺上永不停步、精益求精,完美演绎每一部优秀作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刘德海在大学期间,坚持进行了三种专业训练:一是学好基本乐科,让自己有一副好耳朵,一个好乐感。二是选修其他乐器,例如,为了加强耳朵对低音区音准的训练,以及增加左手按弦的力度,他特别选修了低音提琴,半年后即可在管弦乐队里参加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的演出,同时他还用两年时间选修古琴,这又让他把古琴端庄、凝重的美感融入琵琶“文曲”的演奏中。三是“拼”琵琶演奏技术。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练琴”:“我每天练琴达七八个小时之多,琴房不够用,就在走廊里练;为了防止其他干扰,用棉花塞住耳朵练。时间不够用,晚上十点熄灯后,把布塞在弦里作‘无声’练习。有时练得太晚,干脆和衣睡在琴房里过夜,‘自讨苦吃”’。其结果,视野宽了,技艺高了,基本功厚实了。所以,他还没毕业,就已经是一名出色的琵琶演奏家了。由于他一贯求新求变,曾有人将他归人“新派”“改派”。如果是站在全面推进琵琶艺术在当代发展的立场上做出这样的判断,确实也有道理。自学生时代起,为了让琵琶获得更丰富的表现力、更新的演奏技巧,刘德海对于改用钢弦和提高琵琶音质、音色、音准的各类改革,一律持积极的正面支持的立场,并乐于亲自试验。但这样的态度并不能证明他对传统是忽视甚至否定。相反,他在学习传统琵琶的文武大曲上下过很大的功夫。无论是跟随林石城先生学习浦东派曲目,还是后来向孙裕德、曹安和、杨大钧先生学习汪派、崇明派、平湖派技艺风格,他都能深入其中、汲取精微,努力学好学透。多年后,他深情地回忆道:“我先后从过不同风格的四位老师。林石城老师的秀丽俊巧;孙裕德老师的亢爽苍劲;曹安和老师的质朴纯净;杨大钧老师的高雅细腻,我都有所侧重地汲取了一些。”可见,他没有拘泥于一家一派,而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深得各家要领旨趣的基础上融人自己的独到理解,并进一步演绎出属于自己的“演奏版本”,让古曲呈现出一派“新风”新意,以满足当代听众的听觉要求。用他自己的话总结,就是“追求一个文武双全、刚柔相济”的新风格,恪守一种“追求祖宗之活精神,不守祖宗之死法则”、既“守成”又创新的既定原则来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各种繁难关系。于是,勤奋刻苦、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大胆创新,就成为刘德海技艺精湛、气韵生动、独树一帜的琵琶演奏……




精彩内容

这是一册纪念文集。“文集”所收篇目主要来自2021年4月9日至13日由中国音乐学院发起并主办的“刘德海音乐艺术周”最后一天的一场大型学术研讨会。“刘德海音乐艺术周”是为了深切缅怀2020年4月11日不幸离世的琵琶艺术大师刘德海先生而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后举行的。这是一场饱含敬仰、真诚之情又与艺术、学术紧密融合一体的“周年祭”。研讨会的50多位发言人,有同事、朋友、亲人以及先生的几代学生,有作曲家、演奏家、音乐学家、作家和文化学者,不管他们是怎样的身份,在每一位代表的发言中,我们都能够听出他们对先生仰止弥高的敬重和大爱;无论是回忆、分析、评述,还是赞赏、分享,都饱含着每个人与先生交往中保留在记忆深处的那份真情厚谊。拜读之余,令人动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