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威:教育即生活978753264177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杜威:教育即生活978753264177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4.35 6.7折 6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康桥主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1772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6元

货号12816973

上书时间2024-08-27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威,1859—1952, 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著作有:《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自由与文化》、《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等。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序杜威对中国的指点

教育哲学演讲

教育之所以必要

教育与儿童和社会

游戏与活动

做戏与工作

五环境与习惯

六教育即生活

学科与生活

科学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九科学进步对道德的影响

十科学发展为何重要

十一科学内容与教育的关系

十二学制的组织

十三中等教育学制的内容

十四职业教育

十五道德教育的内容

十六道德教育的目的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

一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的派别

二科学精神对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影响

人群与人群的冲突

四人与社会的冲突

鉴别的标准

六各社会共同生活的要素

七经济生活的重要

八分位与契约

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

十国家与政府

十一德系学者的答案

十二英国的自由主义

人民的权利

国际政治

十五知识思想与社会生活

十六知识思想的自由

中国人眼中的杜威

在杜威博士之六十生日晚餐会上之演说(蔡元培)

杜威先生与中国(胡適)

杜威在华讲演年表

 



内容摘要

学科先与真生活脱离,次变成纸上的假东西,再次不能实际应用。这种学科,要是学生能用心去学它,也未始不可略有所得。无如与人生日用太没有关系了,儿童一见便生畏怯。即使勉强学它,也是看作例行公事,骗骗先生罢了。这因为儿童对于它全然没有兴趣,没有兴趣自然觉得困难,自然常常有逃学的事听见了。

儿童因为没有兴趣,所以视求学为困苦的事。一般人——有许多学者——不晓得这个道理,以为人类的天性是不喜欢求学的,而人类的生活是不得不求学的,于是想尽种种方法去训练他,使他不得不求学。讵知他学了仍然不能知道。这就是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社会没有关系的缘故。倘人把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社会连贯起来,那么儿童决没有不喜欢求学的,因为好学正是儿童的天性。

我们试看儿童在未进学校以前,与他的母亲或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何等喜欢求学:忽而问这样,忽而问那样。可见,儿童对于求学,本有很大的喜欢的趋向。就是间或有几个例外,也一定或是白痴,或是心理上起了变态。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学校制度的不适用,非但能使儿童本来喜欢求学的,变为不喜欢,且能使他一见学问,便生畏惧。这种学校制度还不是天天在那里造成一种人为的白痴吗?

西洋某国的修身书里面有一课讲学校内的义务的,是个问答的体裁。问的是为什么不应该逃学。那答语是个譬喻,谓牙齿痛了,应该就医,能忍得住痛苦的,一会儿就医好了,倘忍不住这短期的痛苦,那便永远痛苦了。这可见它的用意是根本承认求学为一件很苦的事体。

固然,我们总免不掉到牙医那里去就医。但这是偶然的,不幸的事体,是消极方面的,不是积极方面的。求学也是如此,困难痛苦都是消极的方面的事。要是我们能够把积极有用的一方面提出来,决不会没有趣味的。

我们不要说儿童对于求学的苦乐关系甚小,要知它的结果影响于社会者很大而且很久。因为儿童学了这种讨厌的东西,将来出校以后,一定不能在社会里去应用,社会便因此受了很大很久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去掉它的困难痛苦的一部分,提出它的有用处、有趣味的一部分。功夫既省了,社会上也得应用了,儿童也不感受困难苦痛了。

这种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结果,其流弊在社会上是太不公平。一种书生是天生做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成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结果,大多数的人遂没有求学的机会了。

加以书本子上的学问——文章经传——在社会上很重要,于是,书生在社会上也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余大多数的人对于学问有没有趣味,却不去管它了。这还不是不公平吗?

因大多数的人对于学问没有趣味,所以我们应该改良学校的制度和教材,使他们也能感受教育的利益。倘是主张民治的教育——民治国家的教育——的,尤其应该注重大多数人的教育,使一般的工人、匠人、农人都能在民治国家、民治社会里尽一分子的责任。 节选自《教育之所以必要》

……



主编推荐
(1)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亲历中国丛书”选取的对象是大师,是20世纪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们更抱有中国关怀、中国情结。他们关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丛书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行迹,精选其在中国期间发表的演讲及谈话。从这些真实、生动的文字中,我们会感受到时代风云的变幻以及思想文化的撞击。书后还配有中国的文化名人如徐志摩、胡适、蔡元培、鲁迅对这些大师的点评,可谓中外大师言论并录。 (2)与其他专门收纳大师著作的图书不同,上海辞书版“亲历中国丛书”选取的内容是大师在中国谈中国的问题,而不是其思想理论的罗列,有针对性会让读者更精准地看到大师对中国的直接评价和感受。这套从书选择的大师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曾经亲临过中国,二是对中国友好,三是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3)采用碎片化的方式肢解冗长的内容。通过再编辑的方式将大师们冗长、深奥的谈话、讲演等拆解开来,选取有趣的、易懂的又能表达其主要思想的内容,配以鲜明、风趣、有哲理性的标题,在相对容易的阅读中领悟大师们的经典言论。通过大师与中国这个关键词吸引读者,通过精彩的内容再编排让当下的中国人有所启迪和领悟,令人常读常新。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套书还值得读一读的原因吧! (4)此次再版重印,编者和编辑通读全书做必要的修订挖改,精心打磨。“亲历中国丛书”仍为32开小开本,圆脊硬面精装,并覆触感膜,尺寸合适手感舒适并易于长久保存。封面5色精印,专色香槟金赋予本书气质,书名则竖排反白以引导视觉。上书口刷红反白字,并印有大师的外文名,保护书籍的同时亦可轻松除尘。 全套书整体以红色系贯穿其中,拥有尽善尽美的细节以及独特的装帧元素,如红色的堵头布并配以一根红丝带,具有书签作用,亦格外漂亮。可以说,重印本“亲历中国丛书”颜值高,值得珍藏。 (5)本书为《杜威:教育即生活》(“亲历中国丛书”之一) 教育学大师杜威在中国的32场经典演讲。杜威当年演讲热烈的场面不亚于现今明星的演唱会,所以才会一连讲了32场!本书收录了杜威16次教育哲学演讲和16次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分别有不同的小主题,有名理论“教育即生活”仍适用于现今生活。

精彩内容

1919年,应胡适等人的邀请,杜威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中国之行,这不但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杜威思潮”,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1922年的学制改革的先锋。杜威的讲演对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次访华,也对杜威自己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古老中国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也给他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从1919年6月8日开始,杜威先后在教育部礼堂、清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地作了16次社会与政治哲学讲演,16次教育哲学讲演,15次伦理学讲演,8次思维类型讲演,3次关于詹姆士、柏格森和罗素的讲演。这些讲演发表在《晨报》、《新潮》等报刊杂志上。后来这五大系列讲演还被汇编成书,由北京晨报社出版,并在杜威离华之前重版了十次,每版的印数都是一万册,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

《亲历中国丛书·杜威:教育即生活》精选收录了杜威在华期间的16次教育哲学演讲和16次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体现了大师的视野和风范。



媒体评论
《 中华读书报 》——从五四时期起,有一批大师不远万里,亲临中国,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名字是:内山完造、杜威、罗素、泰戈尔、萧伯纳、萨特与西蒙?波伏娃。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的“亲历中国丛书”,收集了这些大师的讲演和谈话,记录了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编了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以纪念这些大师,回望我们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