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研究978750966390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研究978750966390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0.11 6.3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志翠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63905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9501133

上书时间2024-08-19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产业转移”概念界定

 1.2.2 “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界定及分类

 1.2.3 “承接能力”与“有效承接规模”的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图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国外产业转移相关研究进展

 2.1.1 产业转移理论回顾

 2.1.2 产业转移实证研究进展

 2.2 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2.2.1 区际产业转移动因研究

 2.2.2 区际产业转移进展研判

 2.2.3 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研究

 2.2.4 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2.3 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评述

 3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进展研究

 3.1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发展历程、特征及原因

 3.1.1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发展历程

 3.1.2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典型特征及原因分析

 3.2 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规模与行业特征

 3.2.1 西部区域整体承接规模与行业特征分析

 3.2.2 西部地区具有承接优势的行业统计

 3.3 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现实进展

 3.3.1 承接现状与特征分析

 3.3.2 承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理论研究

 4.1 基于比较优势与集聚优势的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模型构建

 4.1.1 模型的基本设定与均衡的实现

 4.1.2 引入内生经济增长的模型及均衡实现

 4.2 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绝对效应的实现机制

 4.2.1 影响绝对效应的主要因素

 4.2.2 影响绝对效应的各主要因素间的关系

 4.2.3 影响因素对绝对效应的作用机理

 4.3 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相对效应的实现机制

 4.3.1 影响相对效应的主要因素

 4.3.2 影响相对效应的各主要因素间的关系

 4.3.3 影响因素对相对效应的作用机理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绝对效应的实证研究

 5.1 西部地区绝对承接能力演变研究

 5.1.1 绝对承接能力演变的指标体系构建

 5.1.2 绝对承接能力演变的度量及特征

 5.1.3 西部各省份绝对承接能力演变评价

 5.2 绝对承接能力演变对承接规模的影响研究

 5.2.1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5.2.2 传统面板模型回归分析

 5.2.3 面板数据空间计量回归分析

 5.3 绝对效应的实证检验

 5.3.1 变量选择与说明

 5.3.2 模型选择与实证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相对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西部地区相对承接能力演变研究

 6.1.1 相对承接能力演变的指标体系构建

 6.1.2 相对承接能力演变的度量及特征

 6.1.3 西部地区相对承接能力演变评价

 6.2 相对承接能力演变对承接规模的影响研究

 6.2.1 传统面板模型回归分析

 6.2.2 面板数据空间计量回归分析

 6.3 相对效应的实证检验

 6.3.1 变量选择与说明

 6.3.2 模型选择与实证结论

 6.4 基于有效承接规模的相对效应研究

 6.4.1 传统面板模型回归分析

 6.4.2 面板门槛模型回归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提升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对策研究

 7.1 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效应不够理想的原因分析

 7.1.1 总体承接能力偏低、承接规模偏小

 7.1.2 承接产业对当地产业链延展性有限、附加值偏低

 7.1.3 承接产业结构趋同严重、资源优化配置效率较低

 7.2 提升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承接原则

 7.2.1 坚持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7.2.2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的原则

 7.2.3 坚持集中布局的原则

 7.2.4 坚持市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的原则

 7.3 提升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对策建议

 7.3.1 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7.3.2 实行有差别的要素流动政策,扩充承接规模

 7.3.3 因地制宜地选择承接产业的类型

 7.3.4 增强承接产业根植性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是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对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演进特征及其效应进行全面客观的系统性研究。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方面,尝试将基于比较优势和基于空间集聚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更符合我国东西部区际产业转移现实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理推导揭示出东西部产业份额分布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东西部市场规模等各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二是实证研究方面,将东部产业转移转出区和西部移入区结合起来,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和实证方法。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承接规模、行业特征和影响承接规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衡量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集聚与结构调整、企业成长与居民收入三个层面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保证效应和相对效应进行了全面考察。

精彩内容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是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对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演进特征及其效应进行全面客观的系统性研究。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方面,尝试将基于比较优势和基于空间集聚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更符合我国东西部区际产业转移现实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理推导揭示出东西部产业份额分布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东西部市场规模等各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二是实证研究方面,将东部产业转移转出区和西部移入区结合起来,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和实证方法。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承接规模、行业特征和影响承接规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衡量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集聚与结构调整、企业成长与居民收入三个层面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保证效应和相对效应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