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翻译探索978756680927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5.68
6.3折
¥
2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李占喜著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809278
出版时间201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8351707
上书时间2024-08-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第1章 国内外语用翻译研究
1.1 引言
1.2 国外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1.3 国内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1.4 结语
第二部分 “关联域”翻译视角
第2章 互文性翻译
2.1 引言
2.2 理论回顾与“关联域”
2.3 互文性与“关联域”
2.4 结语
第3章 文化的本体论特征与互文性翻译
3.1 引言
3.2 文化的民族性与互文性翻译
3.3 文化的传承性、流变性与互文性翻译
3.4 文化的兼容性与互文性翻译
3.5 结语
第4章 文化意象翻译过程的文化亏损
4.1 引言
4.2 “关联域”视角中的文化亏损
4.3 结语
第5章 翻译中的逻辑矛盾
5.1 前言
5.2 翻译中的逻辑矛盾的分类及分析
5.3 结语
第三部分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
第6章 文化意象亏损补偿的语用翻译策略
6.1 引言
6.2 语用翻译策略:避免与补偿文化意象亏损
6.3 结语
第四部分 顺应论翻译视角
第7章 顺应论:文学翻译的一个新视角
7.1 引言
7.2 理论回顾
7.3 文学翻译的顺应论
7.4 结语
第五部分 “关联——顺应”翻译视角
第8章 翻译过程研究的“关联——顺应”模式
8.1 引言
8.2 翻译过程观点例证
8.3 “关联——顺应”模式
8.4 结语
第9章 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认知和谐原则
9.1 引言
9.2 等效理论:回顾与反思
9.3 理论依据
9.4 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认知和谐原则
9.5 结语
第10章 译者主体性意识的语用透视
10.1 引言
10.2 译者主体意识研究的回顾
10.3 译者主体意识:语用透视
10.4 结语
第11章 翻译教学中学生主体身份的语用透析
11.1 引言
11.2 相关研究回顾
11.3 学生主体身份:语用透析
11.4 结语
第12章 英语广告汉译过程的语用透析
12.1 引言
12.2 广告翻译研究回顾
12.3 广告翻译的语用透析
12.4 结语
第六部分 “语用学分相论”视角
第13章 从“合作原则”视角透析大学生幽默话语翻译
13.1 引言
13.2 幽默翻译研究回顾
13.3 研究理据:合作原则
13.4 大学生幽默话语翻译透析
13.5 结语
第七部分 新书点评与学术动态
第14章 西方翻译动态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14.1 引言
14.2 学术背景
14.3 《翻译过程研究的方法与策略》内容综述
14.4 简评
第15章 西方影视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
15.1 引言
15.2 《影视翻译:屏幕上的语言转换》内容综述
15.3 简评
第八部分 语用翻译研究展望
第16章 语用翻译研究前瞻
16.1 引言
16.2 目前国内语用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3 语用翻译研究前景与展望
16.4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登山的脚步
内容摘要
《谈读书》是Bacon散文语体风格的缩影。他的文笔简约、自信,格言警句迭出。译者要翻译好这篇文章,不但要在阐释字面含义上下功夫,而且更要在把握原文主题思想的同时,注意兼顾对原文文体风格的传达。从文学翻译的顺应论的视角来看,译者既要在字面含义上做好源发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的动态顺应,又要在语体风格方面找出一种*佳的顺应。
从四位译者的译文来看,王佐良的译文作出的动态顺应*佳,他把首句语言的含义阐释得准确无误,同时把该句的语体风格,诸如口吻、修辞效果等传达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使汉语读者读后回味无穷。 (3b)、(3c)、(3d)有一个共同点:在原文文本的字面含义上,都作出了与目的语认知语境较好的动态顺应。但是,在语体风格的传达上,与王佐良的翻译相比则较为逊色。廖译虽简约,但他的译文的排比修辞效果欠佳,没有在汉语中寻求到*佳顺应。王楫的译文似乎不能顺应原文的简约,而且排比稍欠工整,读起来略嫌拗口。周仪的译文选词得当,排比整齐,但三个顿号似乎打破了排比节奏上的美感。
7.3.1.4超语句层面
衔接和连贯是组句成篇过程中在超语句层面上相辅相成、互为依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衔接和连贯不是孤立的文本现象,而是实际的交际活动中确立的与交际目的、场合、对象等密切相关的信息传达手段。衔接和连贯是信息发出者进行一系列选择和决策的结果,同时也是信息接受者在解码过程中必须加以识别和依赖的语篇特征。”(李运兴,2001:189)
顺应论认为,意义的生成是语言使用的全部内容。制约话语(及话语群集)产出和理解的主要的话语构筑原则应该和内容的组织有关。这种组织结构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衔接的连贯等话语构建原则上(Verschueren.1999:135)。翻译时,在使用目的语言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已的思维顺应源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思维模式,以便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转换机制。
(4)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为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主编推荐
《语用学学人文库:语用翻译探索》按照论文思想内容形成的思路。对于语用翻译的思考与探索,笔者经历了从当初模糊不定到近年逐步清晰的过程。对语用翻译的靠前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回顾、述评与前瞻,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精彩内容
本书所提出的见解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创新性,提出的“关联——顺应”翻译模式,在解释译者思维运作过程方面弥补了关联理论描述能力不足和顺应理论阐释力欠佳的缺陷,是对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语用翻译中应用的有益补充与发展。 该书有助于推动语用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帮助解决翻译中的现实问题。作者批判性地阐述了语用翻译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很有见地的建议,对语用翻译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十分理性,对学界同仁进一步开展语用翻译研究有较大的启示,对跨文化交际、翻译教学、文学翻译、广告翻译等领域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